无字碑武则天的评价
2021-04-04 22:20:26 历史 读者报 °c 繁体
A + A -同样一个人,做了同样的事,只要将其身份略作调整,人们对这个人的认识就会迥然不同。
假如武则天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那么,她登极称帝就是货真价实的“真龙天子”,而不会被斥为“篡”。
假如武则天姓李而不姓武,那么,她在争夺最高专制君权的斗争中任用酷吏和牺牲儿女,也许就是“必要措施”乃至“大义灭亲”,而不致背上“忍”的罪名。
假如武则天是男性而不是女身,那么,即使她在后宫是个作风放荡的人,也算不上多大问题。登极称帝以来后宫未逾三五,那简直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嫔妃最少的一位皇帝了,“淫”的帽子无论如何也不该扣到她的头上。
当然,武则天毕竟只能是武则天,“假如”终究不能作为历史。然而,人们还是可以问一句:长期以来传统儒学史家们依据“三纲五常”伦理标准加在武则天头上的“篡”“忍”“淫”三顶帽子,难道是公允的吗?
让我们把武则天放到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去吧,那样,对她的认识或许会更全面、更准确一些。在长达12个世纪之久的世界中世纪时期,共有14个封建国家先后出现过28位极权专制的女性君主。在世界中世纪史上被称为“第一女皇”的东罗马帝国伊仑女皇,比武则天晚了一个多世纪。
据史载,世界中世纪的女皇中,政绩比较显著者,要数英国的伊丽莎白一世和俄国的叶卡捷琳娜二世。
伊丽莎白一世(1533—1603年),英国都铎王朝女王,在位45年。她通过调合新旧贵族的矛盾,平息宗教纠纷,依靠新兴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支持,实行专制统治。她恢复英国国教并规定了教义和仪式,维护了国内较长时间的和平安定局面,促进社会经济和资产阶级贵族得到进一步发展,增强了英国国力。同时,伊丽莎白一世还鼓励向海外移民,对外推行扩张路线,并于1588年击溃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初步确立了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
叶卡捷琳娜二世(1729—1796年),原为德意志一个公爵的女儿,1745年与沙皇彼得三世结婚,她首先在生活上尊重俄国习俗,在使自己尽快俄国化之后,取得了俄国贵族的谅解。其次,她把爱情和政治巧妙地结合起来,使掌握军政大权的沙皇贵族多为自己的情夫,聚集在她的周围,从而架空了丈夫,进而通过1762年的宫廷政变,废除彼得三世自立为帝。爬上女皇宝座后,叶卡捷琳娜二世杀害了自己的丈夫,对儿子严加控制。在统治俄国的34年中,对内颁布农民必须绝对服从地主的诏令,扩大贵族特权,镇压普加乔夫起义;对外两次同土耳其进行战争,三次参加瓜分波兰,通过战争夺取了今天拉脱维亚南部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直至克里米亚的广大地区,基本奠定了现代俄罗斯欧洲部分的疆域。
武则天参与朝政近半个世纪,以六旬高龄直接统治中国20余年。在儒学观念根深蒂固的传统中国社会里,她敢于冲决“三纲五常”伦理观念的罗网,早于伊丽莎白一世近900年登上中国皇位,驾御着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疆域最辽阔、国力最强盛、经济文化最发达的集权专制的大帝国,对内对外实行开放的政策,其政治制度对世界波及之广泛、影响之深远,是世界中世纪史上所仅有的。
武则天画像
从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王朝算起,到1911年清宣统皇帝退位止,在长达21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中国历史上共出现过507个封建帝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为其中的佼佼者。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的开元盛世,历来被史家视为中国传统社会的鼎盛时期。如果将历史从开元盛世再往前追溯几十年,就是那“千载可称,一人而已”的唐太宗及其至今仍令后人赞叹不已的贞观之治。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间,历经高宗、中宗、睿宗、武则天四朝皇帝64年,其间参政时间最长、起着承上启下、促进贞观之治向开元盛世过渡影响最大的就是武则天。武则天为了夺权和称帝的需要,采取限制门阀、打击宗室、通过科举任用寒门庶族的政策,这就必然加速寒门庶族的兴起和门阀世族的衰落,客观上为中国传统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她在称帝之后,使寒门庶族已经取得的利益,用皇冠更换的方式得以巩固下来。即使在中宗复辟李唐之后,武周时的官员姚崇、宋璟等人仍多被留用,直至发生韦后、太平公主几次骚乱波折之后,这些人仍为玄宗所重视和信用。开元时期,武周官员仍有一定的影响力。纵观武则天一生的重要活动,客观上确实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武则天的促进,“贞观之治”就不可能发展到“开元盛世”。总的看来,即使与唐太宗那样杰出的专制皇帝相比,在塑造盛唐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方面,武则天对历史所作的贡献也是毫不逊色的,更何况那个明暗参半的唐玄宗!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只是津津乐道于谈论唐太宗的文治武功,谈论开元时期“稻米流脂粟米白”和“公私仓廩俱丰实”,对于武则天,却连究竟应该肯定还是否定,至今仍是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争论不休的话题。
试想,高宗去世之后,如果没有武则天的执政和称帝,让那个登极后一心只想着给皇后父亲接连擢官,并自称“我以天下与韦玄贞何不可”的中宗来主持国政,再配以“沮薄有功”“使国家失信四夷”的裴炎,以及“或引弹弹人,或埋人雪中以戏笑”的李唐宗室来左右中宗的话,其朝政是可想而知的。“五王政变”复辟后的唐中宗,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都没有多少建树。由于他庸柔无能,致使朝政紊乱,最终落到遇鸩而亡的下场。如果以同样的标准进行比较,武则天与唐中宗的政绩孰优孰劣,历史早已作出了公正的结论。
说武则天与同时代的封建帝王相比,她对中国历史作出过毫不逊色的贡献,只是说应该肯定她值得肯定的地方,并不是说武则天身上就不存在阴暗面了。同所有的中国古代帝王一样,对于专制统治集团总代表的武则天,只要站在人民的角度上来认识她,其身上的阴暗面也是十分明显的。武则天的主要阴暗面就是大兴酷吏,特别是鼓励酷吏滥杀无辜的人民。据《资治通鉴》卷二〇四载,在武则天的支持下,天授元年(690年)四月,王弘义见闾里耆老作邑斋,便诬告谋反,杀了二百余人;据《旧唐书·万国俊传》载,长寿二年(693年),万国俊到广州巡按流人,一天杀三百余人后,即被武则天从判官擢为朝散大夫、肃政台侍御史。后来出巡的官员纷纷仿效,刘光业杀九百人,王德寿杀七百人,其余少一点的也杀了五百人,甚至连早年流放的人,也惨遭杀害。神功元年(697年)正月,武懿宗以綦连耀谋反案族诛海内名士三十六家,连坐流窜者千余人。镇压武装暴乱、清洗政敌,是专制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所惯用的手段,对此无须特别指责。然而,武则天支持酷吏无限扩大范围,甚至株连无辜,肆行滥杀手无寸铁的普通百姓,更加严酷,这就不能让人原谅了。
此外,武则天晩年大修宫殿、明堂、天堂,造天枢时铜铁不足,甚至“赋民间农器以足之”。薛怀义造明堂“日役万人,采木江岭,数年之间,所费以万亿计,府藏为之耗竭”。为兴佛事,求长生,让僧人为其合长生药,“三年而成,所费巨万”,为了佞佛和追求长生而采取上述劳民伤财的种种做法,必然加重人民的负担,激化社会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又延缓了唐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也是武则天一生中不容忽视的阴暗面。
乾陵无字碑
在陕西乾陵朱雀门外遗址西边,耸立着唐高宗的“述圣记碑”,东边不远处,与“述圣记碑”遥遥相对的,就是武则天那通缠绕着八条螭龙的“无字碑”。“无字碑”上未刻一字,有人说是武则天自以为功高莫明,有人说是因为中宗李显难定武则天的称谓,还有人认为武则天立碑不刻字是打算让后人来评价自己的功过。从武则天决定还政李唐后,曾经派人到嵩山“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以及中宗谥其“则天大圣皇后”等情况看,无字碑未刻字的真正原因,应该是立碑者希望将武则天的功过留给后人去评说。(来源|《武则天传》 作者|何磊 天地出版社|出版)
历史随心看,分享好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