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末年,桓玄专权,社会风气很乱
2021-04-13 23:38:59 历史 再言春秋 °c 繁体
A + A -晋朝末年,桓玄专权,社会风气很乱。
老百姓们动辄就讥讽朝政,更有甚者凭空造谣,借机生乱。
桓玄想要治理这种现状,就让手下的人来出主意。
当时,有一个议政郎建议巡捕可以当街任意射杀刁民,对于这个建议桓玄是非常认可的。
打算推行此条政策。
此时,朝中有一位叫蔡廓的大臣,上书给桓玄,和他讨论加重刑法的危害。
蔡廓阐述了自己“德刑兼施”的主张。
他认为,朝廷应该成为“德”的表率,只有朝廷待百姓有德,有礼,百姓才能真正地敬畏朝廷,对朝廷以礼相待。
因为当时蔡廓在朝中很有影响,所以他的上书就被采纳了。
桓玄没有听从那个议政郎的建议,用严法对待百姓。
后来,蔡廓的母亲去世,他要守礼丁忧,于是就回到了家中。
而此时,人们见蔡廓不在朝中,又准备加重刑罚。
不仅如此,朝廷里面还有人建议,让疑犯的子孙,去揭发父祖的罪行,这就相当于让父子之间划清了界限。
等到蔡廓回到朝廷,知道这件事后,立即上书阻止。
他在上书中写到:子孙下辞明言父祖之罪,亏教伤情,末此为大。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子孙去揭发父祖之罪,那样做有损于教化,大伤世俗人情,长此以往下去,带来的危害会更大。
人们如果连父子之情都可以不在意,那势必会变得刻薄寡义,到那个时候,他们怎么可能会真正的忠于朝廷呢?后来,朝廷听从了蔡廓的建议。
@说历史:蔡廓其人,在品行和才学上都值得人们尊重。
乱世之中,却能坚守品行,实属不易。
不仅如此,他还能够教育好自己的后代。
蔡廓有一个儿子,名叫蔡兴宗,后来也在朝中担任重要职位,其行事端正,尊崇礼法,完全继承了蔡廓的风骨。
据记载,宋孝武帝清明祭陵之后,看到草长莺飞,想要游玩打猎。
此时,群臣都对宋孝武帝的这一想法表示赞同。
只有蔡兴宗提出反对:“祭陵是给天下做孝行的榜样,是一种严肃的礼仪,而您身为皇帝,在这个时候却去打猎,老百姓们会怎么想呢?”@说细节:无论是蔡廓也好,还是他的儿子蔡兴宗,都是严格的尊崇“礼”的典范。
这种做法,在一些人眼中,或许会认为并不是聪明的做法,觉得他们的做法古板,并没有什么高深的智慧。
在我看来,其实蔡氏父子的做法是一种大智慧,正所谓“小成靠智,大成靠德”。
他们父子儿子,用最古朴的方式,向人们诠释什么叫做“德”。
“德”之根本在于“礼”,也只有“守礼”才能“守德”,而且也只有“守礼”,才能得到别人真正的敬畏。
关注我@,历史有温度,给大家带来有温度的历史故事。
有着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这里面蕴涵了无穷的智慧。
学会借鉴历史,参考历史中的成败,即便是今天也可以给大家带来很多的启发。
如果想初步地了解历史,小编推荐大家先去读一读《资治通鉴》,《资治通鉴》以时间为“纲”,以事件为“目”,纲举则目张,时索则事叙。
近代史学大家梁启超,曾这样评价《资治通鉴》:司马温公《通鉴》,亦天地一大文也。
其结构之宏伟,其取材之丰赡,使后世有欲著通史者,势不能不据以为蓝本,而至今卒未有能愈之者焉。
温公亦伟人哉!
历史随心看,分享好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