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晁错削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020-05-20 18:56:57 历史 猎历史 °c 繁体
A + A -中行说的到来使得匈奴人一改原来的“颓废”面貌后,稽粥对中行说越来越器重,最后发展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在中行说的劝说下,多次对汉朝边境进行了“打草谷”。
文帝十一年(公元前169年)十一月,稽粥入侵狄道,对大汉进行了赤裸裸的“骚扰”,抢走许多人畜。文帝以“言然无信,不知其可也”对稽粥进行责问和劝说。但效果等于零,此时的稽粥根本就不吃他这一套,在边境上这里转转,那里游游,东边抢抢,西边烧烧……总之,边境上常常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不是,不战也不是。汉文帝面对上任以来最头疼的外交问题,烦恼之时,他便这样吟道:“何以解忧?何以解忧?”
他话音未毕,一人答曰:“何以解忧,唯有晁错。”
有些读者也许会问了,这晁错是何许人也,竟如此口出狂言,来头一定不小吧?恭喜你答对了,这晁错来头的确不小。
晁错,颍州(河南禹州)人,才高八斗,先做太常掌故,后提升为太子舍人,深得太子刘启的器重,刘启赐其“智囊”绰号。晁错师从伏生。这伏生乃是秦朝博士,在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他幸运地成为了漏网之鱼,非但在乱世中苟活了下来,而且还把一本旷世奇书——《尚书》,成功地保存了下来。
文帝即位后,下诏征求留下来的经书,唯独少了《尚书》找不到,后来听说颍川伏生用《尚书》教齐、鲁两地的儒生,就派晁错前去学习。
未料此时伏生年事已高,头发花白倒也罢,偏生嘴里的牙齿也不争气,今天掉一颗明天掉一颗掉得差不多了。牙齿掉光了倒也罢,偏生说话“风来风去”,瓮声瓮气,如同念梵语。因此,伏生每次讲授时,晁错洗耳恭听,竖耳静听,侧耳细听,听来听去,听到最后,每每照读,只听得清伏生讲一个“错”字。
好在那时晁错凭着自己英俊的外表,才三五日便和伏生的女儿羲娥对上了眼。后来伏生讲课时,羲娥主动充当晁错的翻译官,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晁错很快就领悟到了其中奥秘,最终满载而归,不负汉文帝的期待。
闲话不多说,本来就才高八斗的晁错到名师那里“进修”后,已怀“治国安邦”之才,正是他发挥才能的时候,于是,他向汉文帝提出了“募民实边”的策略。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在边地建立城邑,招募内地人民迁徙边地,一面种田,一面御“胡”。
2.每个城邑迁徙千户以上的居民到边地,由官府发给农具、衣服、粮食,直到他们能自给为止。
3.迁往边地的老百姓,按什伍编制组织起来,平时进行训练,有事则可应敌,凡能抵抗匈奴人的侵扰,夺回被匈奴人掠夺的财富,则由官府照价赏赐一半。
4.鼓励百姓养马。对养马的百姓的数量不同进行不同等级的奖赏,以满足边防对马匹的需求。
汉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结果困扰他的“北胡”问题迎刃而解。通过怀柔和安抚,汉文帝成功地解决了“胡强南劲”的边境争端问题,这为汉文帝的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经济提供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