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亡清兴,留不留辫子成了区分大明遗民和大清顺民的标志
2021-06-03 23:24:25 历史 玄坤文史 °c 繁体
A + A -300多年前,明亡清兴,留不留辫子成了区分大明遗民和大清顺民的标志。
100多年前,清朝衰亡,留不留辫子又成了区分大清遗老和革命党的标志。
为了辫子,17世纪和20世纪的中国人曾打得人头滚滚,流血漂橹,甚至屠城。
如今,明朝和清朝皆成为记记,但辫子依然是敏感的话题。
近日,《典籍里的中国》第二期中宋应星留着辫子的造型引发了观众的吐槽。
宋应星是明末清初的科学家,他在崇祯年间完成了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天工开物》。
1644年,清兵入关后,宋应星和哥哥宋应升拒不投降清朝,为南明效力。
1646年,清朝攻取江西,宋应升服毒殉国,宋应星则坚持过隐居生活,拒不出仕,在贫困中度过晚年,大约卒于康熙五年(1666),享年80岁。
据此,很多观众认为宋应星是以明朝遗民的身份去世,他是不会向清朝屈服,留辫子的。
一位知乎网友提出的观点是:“宋应星虽然是明末清初的人,但是他像荀彧一样,生食明禄,死为明臣,他大哥宋应升服毒殉国,他自己晚年隐居,死不出仕。
如果他的留辫子,他死后还有脸去见他哥吗?”在其他平台,很多网友的观点也基本一致。
那么,宋应星到底该不该留辫子?你支持哪种说法呢?
历史随心看,分享好看历史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