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那”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带有侮辱性质的词汇
2021-06-07 23:45:20 历史 玄坤文史 °c 繁体
A + A -“支那”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带有侮辱性质的词汇,但探究其原始的含义,这却是个令中国人自豪的外来词。
用“支那”指代中国,最早见于古印度的梵文,其最早的拼法是Cina,后来演化成China。
关于China起源于何处的说法,学者众说纷纭,比较而言,China起源于“秦”的说法最为流行。
秦国在春秋战国时代受中原国家的歧视,但它对中国西北的影响力却远大于中原国家。
春秋时代的秦穆公“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及至战国时代,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把秦国打造成一个军事强国。
秦国西灭义渠,南并巴蜀,东残六国,最终,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灭六国,称皇帝,建立秦朝。
就这样,秦国和秦朝的威名或直接或间接传播到欧亚大陆。
后来,即使秦朝已经灭亡,欧亚大陆的人们依然按照习惯,称中国为支那。
“支那”在印度佛经中频繁出现,随着佛教在中国流行开来,中国人便也熟悉了“支那”这一外来词汇。
在古代,“支那”是一个指代中国的中性词汇,那为什么从近代日本人嘴里说出来后,中国人会有嫌恶感呢?清朝在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中失败,让日本对中国的态度由崇拜变为鄙视,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府有意识地把中国“支那”化,以剥离其与汉文化的关系,把中国摆在日本近代化的对立面。
于是,“支那”也就不断被赋予了负面语义,日本的自身国民道德与维新国家形象也借此构建了起来。
上世纪,南京国民政府曾对日本怀着恶意称中国为“支那”提出过义正辞严的抗议。
而针对日本顽固地称中国为“支那”,中国也曾有人把日本Japan音译为“假扮”,以示针锋相对的讥讽。
当然,由于中国实力弱小,这些口舌之争都是徒劳的。
1945年,日本在抗日战争中战败。
其后,新中国在1949年成立,新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综合国力得到提高,国际地位得到提升,于是乎,日本对中国的态度大为改变。
从20世纪60年代起,日本人不再使用“支那”称呼中国,从此,在旧中国的废墟中站起来的中国人在日本人眼中的形象焕然一新。
历史随心看,分享好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