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冷知识
2022-01-20 09:37:03 历史 历史网 °c 繁体
A + A -历史为骨,艺术为翼;中华文明,弘扬百世
关注历史随心看公众号
今天历史随心看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明朝,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一、朱元璋严打“二流子”
苦农民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心中“仇人榜”上都有谁?一群和贪官污吏同样“拉仇恨”的群体,就是农村里的“二流子”。
朱元璋有多恨“农村二流子”?他的《教民榜文》里就专门强调,农忙时村里五更敲鼓,全村农民都要在鼓声里下地劳动。村里“老人”负责挨个点名,而且“毋容惰夫游食”。也就是杜绝一切“二流子”。那要是发现了“二流子”怎么办?《大诰续编》上更写得清清楚楚:当地村里的里甲和府县官员,必须马上给“二流子”们安排活干。倘若“二流子”依然混日子,那就送进官府问罪。官府不管?就直接送到京城里,由“朱皇帝”亲自管。
那如果放纵二流子呢?只要这二流子犯了事,他的邻居甚至村里“里甲”,都要一并连坐同罪。这“消灭二流子”的决心,真是十分坚定。
如此“重视二流子”,朱元璋是不是小题大做?首先必须说,“消灭二流子”正是朱元璋铁腕治国的缩影。而且从效果看,明初空前的八百五十万顷耕地,每年三千二百万税粮收入,“宇内富庶”的辉煌成就,也确有“消灭二流子”的功劳。
但更重要的是,身为帝王,朱元璋深知“二流子”的危害性:这帮人可不止是偷鸡摸狗的事儿。如果放任这种人不务正业,他们就将“上假官府之威,下虐吾在野之民”,就是最可恶的“帮闲的人”。明朝中后期后,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农村人口分化,明朝“闲散人员”也剧增,这些“游民”不但攀附贪官污吏,各种鱼肉百姓,甚至明末时还混进东厂锦衣卫,花二三十两银子就能买个“身份”,别看是“临时工”,却能肆意敲诈勒索。
比如著名的明末苏州“五人墓事件”里,那些被愤怒百姓打死的嚣张厂卫,好些竟都是“花钱买身份”的二流子。比如一个叫李国柱的“东厂校尉”,本是京郊“游民”,花五百两银子买了个“校尉”,原本想着“出趟差”捞点钱,谁知正碰上愤怒的苏州群众,钱花了命没了。
看过这哭笑不得一幕,再参考此时晚明的乌烟瘴气,不得不说:二流子问题,关乎大明国运。
二、兴化“长寿县”奇迹
明朝万历十一年,南京黄册库主官清点黄册,竟发现雷人一幕:扬州府兴化县上交的黄册,这些记录当地人口户籍资料的重要文件,竟带来震撼信息——当地家家户户的户主,年龄全在百岁以上,简直就是旷古未见的“长寿县”。
如此“大喜事”,细一扒就来气:原来,记录明代人口户籍的黄册,往往都是五年一“更新”。可到了万历年间,明朝各地土地兼并严重,人口流失也成了糊涂账。但为了应付朝廷,“黄册”还要造,当地官员“造册”时就糊弄事,随随便便编一下假名字户籍就应付了。兴化县更过分,一百来年下来,户主名字都懒得改,每次都是原样交上去糊弄事,细细一查,就成了全县“百岁老寿星扎堆”的“大喜事”。
这类“大喜事”,那时自然不止兴化县一家。江南应天府“黄册”上的人口,竟只有百年前的五分之一。福建福宁州的人口,也比百年前减少三分之二。这都还是比较“老实”的,更多的地方都是虚报,造假黄册凑数。
为什么会这样?一方面,大明官员虽有空前低的薪水,却也享有空前优厚的“优免”特权。只要带个“官”字,就能打着“优免”旗号,肆意兼并土地。所以再廉洁的清流,当几年“清官”,名下地产就滚雪球暴涨。比如在“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江浙,如“田家”“华家”等“清流”,名下土地都是三五十万亩,每年仅地租就有百万两白银。外加勋贵藩王们,也是巧立名目兼并土地。动的全是“黄册”下的“蛋糕”。
关键是,朝廷从这些人身上,一粒税粮都别想收上来。
那“黄册”上该有的百姓们呢?要么沦为佃农,要么流离失所,成了“流民”。就连天下脚下的北京郊区,以《西园闻见录》的形容说,到了万历年间已是“京师土阔人稀”,普通的一个县,在册的农民就剩下“百无一二”,种地的都没几个人。一边是豪门大户疯狂兼并土地,一边是人口大量流失,明王朝农业赋税锐减。结果就是“生民之凋敝,国计之亏损”。表面繁荣的大明,朝着“国贫民弱”的大坑急剧下坠。
未来那场席卷大明北方,活活把崇祯逼上吊的大乱,看过这“长寿奇迹”,已是可以想。
三、穷死的“大明藩王”
明朝三个世纪,出名“很有钱”的一帮人,那当属“藩王宗亲”。这帮人不但占有大量土地,河南等省甚至“地半入藩府”,每年还享受优厚待遇。嘉靖年间时,京城每年“岁供”粮食不过四百万石,养活这群“藩王宗亲”们,竟需要八百万石粮食。明末藩王们占有的土地,更已占明朝耕地总数的十分之一。晚明农民战争里,一批批“被俘藩王”的巨额财富,也一次次给李自成们大补血。财富之惊人,叫多少后人瞠目。
但事实是,即使在这群“寄生虫”里,竟也分三六九等。比如还有“贫宗”,比如嘉靖四十一年时,就有许多“宗室”向嘉靖帝泣血哭穷:别看这些人顶着“将军”等爵位,每年却是望穿了眼镜,都拿不到俸禄。全家老小喝西北风。有的人每天早晨只吃一个面饼充饥,还有人在窝棚里过日子,更有人女儿长到四十岁,竟连嫁女的嫁妆都没有。简直是“名虽宗室,苦甚贫民”。
更有很多“宗室”,为了弄口饭吃铤而走险。比如万历年间时,靖江的“王府中尉”就经常打劫平民。泰昌年间时,褒城王府的“宗室”不但杀人越货,还“窝盗”,直接把“王府”变贼窝……
为何会有这种事?一来养宗室太花钱,大明再有钱,明末宗室膨胀到二十多万,真是养不过来。除了几个亲王外,其他“实在亲戚”的开销,都是能欠就欠。二来明朝越发腐败,官员们吃拿卡要成风,本该“宗室”的俸禄,被官员们层层扒皮弄去一多半,直接叫大明皇家的龙子龙孙们,穷到吃不上饭。
连“龙子龙孙”们都被卡了脖子,晚明官员胆“肥”到这地步,大明就算养得起“宗亲”,也迟早要被“蛀空”啊。
四、葡萄牙人的“超级待遇”
说过了“苦难事儿”,再说桩“繁华事儿”:明朝中后期火热的对外交往。其中一桩大事,就是“葡萄牙殖民者租居澳门”。
说起这事儿,近代不少学者一把鼻涕一把泪,大骂葡萄牙人在澳门的“殖民罪行”。但要让明代“殖民澳门”的葡萄牙人听见,那肯定得大声喊冤:明朝嘉靖年间时,葡萄牙殖民者在中国沿海挨了好几顿揍,这才乖乖掏腰包租下了澳门。从此直到鸦片战争前,澳门一直由中国广东香山县管辖,放在明朝年间,澳门的司法权、立法权、行政权、关税权,都牢牢掌握在明朝手里,葡萄牙殖民者?不过是租客。
而对这些租客,明王朝更是给予“禁私通,严保甲”的“超级待遇”,在澳门驻扎近两千水陆兵马。葡萄牙人哪怕擅自加盖个“违章建筑”,都会第一时间被明王朝“执法”。直接管辖澳门的广东香山县,更多次行使主权。明朝万历三十六年(1608),有葡萄牙“悍夷”在澳门闹事,香山知县蔡继善“单车驰往”澳门,把闹事葡萄牙人抓到香山县大堂依法一顿胖揍,打得这群房客“贴然服”。只要葡萄牙人闹事,基本就是这“超级待遇”。
那这“超级待遇”下,澳门发展怎样?正是明朝中后期这近百年里,随着“隆庆开关”打开国门,澳门也成了明朝对外贸易的黄金窗口。以澳门为枢纽,断掉其他念头,老老实实做生意的葡萄牙人,陆续开通了“广州——澳门——果阿”和“广州——澳门——长崎”两条航线,中国的丝绸瓷器铁锅沿着这航线畅销出去,换取大量海外白银。以中外学者估算,明末仅日本就有七千吨白银经澳门流入中国。中国东南经济,从此红火近百年。
这繁荣景象,来自“航海时代”的大势,更来自这强硬的“超级待遇”,换来的合作共赢。
参考资料:马伯庸《显微镜下的大明》、陈宝良《明代社会生活史》、顾诚《明末农民战争史》、商传《走进晚明》、十年砍柴《晚明七十年》、陈梧桐《明史十讲》、张国勇《晚明宗室制度变革研究》、朱亚非《明代中外关系史研究》
拓展阅读:
免责声明:上述具体内容来源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