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攀龙弹劾魏忠贤,派锦衣卫捉拿他,准备枷入京城处死,投水自尽
2022-05-16 14:39:12 历史 西山诗家国(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c 繁体
A + A -接下来历史随心看小编就带来关于皇帝,龙的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明朝御史高攀龙清廉正直,弹劾奸臣魏忠贤,皇帝朱由校派锦衣卫捉拿他,准备枷入京城处死,高攀龙不愿受辱,投水自尽。孰料,他的这种行为竟激怒了皇帝,给家人招来了灭顶之灾!
封建王朝有句话,叫“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是,若已被定了死罪却未经皇帝允许而自杀的大臣,往往会波及家人,造成的后果更严重。
1624年,都察司御史高攀龙弹劾同是御史的崔呈秀,状告他贪赃枉法,证据确凿。
崔呈秀匆忙赶去向魏忠贤效忠,并认其为“干爹”,得到他的庇护。
当时,魏忠贤为“阉党”魁首,为祸朝廷,罪大恶极,但却深受痴迷于木工手艺的皇帝朱由检的信任。
为了替“干儿子”出头,魏忠贤指使人反诬高攀龙“排挤同僚、把持御史台,居心叵测”,并捏造证据。
朱由校是个“一心只做木工活,两耳不闻宫外事”的皇帝,只关注自己的“事业”,最讨厌别人来打断他。特别是像权力位置、人心倾轧这种琐事,他一秒钟都不想耽搁在这上面,便听了魏忠贤的话,罢了高攀龙的官,让他回无锡老家做一个平民。
但是,崔呈秀却不愿放过手中仍捏着他确凿证据的高攀龙,一心要置他于死地。
1626年2月,崔呈秀串通浙江税监李实假造证据,诬告高攀龙、周起元等七人贪污,并在皇帝朱由校面前说得绘声绘色,有鼻子有眼。
尽管朱由校把一应家国大事都交给了魏忠贤,但听说一向廉洁清正的高攀龙竟是个大明朝的“蛀虫”,顿时火冒三丈,木工活也不做了,派出锦衣卫去锁拿高攀龙入京,要把他拉到菜市街砍头示众。
3月,高攀龙在家中听说锦衣卫已抵达无锡,即将前来宣旨抓人。
当天早晨,他焚香沐浴,上午出门拜谒了程门弟子杨时的祠堂,中午回到家中和弟弟高士鹤、门生数人于后花园赏花,下午和老妻、儿子在一起拉拉家常,享受这人间最后的温情。
傍晚时分,高攀龙写了份遗书给两个孙子,在信中叮嘱他们向“程门立雪”的先贤杨时学习,尊师重道、不畏强权。
日暮时分,高攀龙锁上门,吩咐家人不要来打扰他,独自来到后花园,遥望着西天薄暮、天边流云,长叹一声:“君主啊......”而后,从容投入园中的池塘自尽。
晚间,锦衣卫闯入高家,发现高攀龙已经自尽,便上报朝廷。
御史崔呈秀仍不解恨,上表天启皇帝,称:“按律,罪民高攀龙应由有司颁令后处死,但是,他却以自尽来逃脱罪名,这是在蔑视皇帝您的权威啊!”
朱由校果然大怒,认为高攀龙未得允许而自尽,乃“邀名”之举,陷君主于不义,遂下令捕拿高攀龙的家人,理由是“父罪子偿”。
在崔呈秀的怂恿下,天启皇帝下令抄没高家财产,把高攀龙的弟弟、儿子捉拿入狱,其孙子因为尚幼,交予地方官府看官!
就这样,因为高攀龙的“擅自”自尽,全家遭了灭顶之灾!
在明清两朝,若是犯了事的大臣未经皇帝允许而擅自自杀,哪怕其已身死,其家人也要受到牵连。这就是封建王朝的专制,一个大臣连自己的生死都没有自主的权利。
明朝的皇帝从嘉靖开始,为了体现皇权的霸道和至高无上,开始严格对待擅自自杀的大臣。随着女真入关,清朝建立,有风骨的汉人大臣越来越被清朝的皇帝所不喜。
古人云:高洁之士以死而明志。
为了防止汉人中的高士名臣引导人心,清朝的皇帝有意从尊严层面打击汉臣,即:只许皇帝赐大臣死,大臣不能自己选择死法,以示皇权凌驾一些之上,包括人的意志。
比如,雍正时期的年羹尧,帮助大清朝拓土开疆,最后因为骄狂,被雍正指使人为他列了92条大罪,温水煮青蛙而死。受此大辱,有人会说,年羹尧为何不自杀明志呢?
事实是他不敢,若无雍正的允许而自尽,他的家人将因为92条大罪而遭灭门之灾。
又比如,乾隆年间的内阁学士胡中藻,因为“文字狱”而被捕,本来罪不至死。可是,在抄家时,发现了胡中藻的一首诗《塞上吟》,其中一句“一把心肠论浊清”疑似讽刺皇家乃蛮夷之族。
乾隆大怒,下令将胡中藻凌迟处死。
后来,因为大臣们求情,乾隆才网开一面,称胡中藻“尚能知罪”,决定对其“从宽赐自尽”。
看看,皇帝的网开一面就是从“凌迟处死”放宽到“自尽”,还自称是一种“从宽”的恩德。
在清朝的皇权统治者看来,皇帝对犯大罪的人赐死,那是成全,是留面子,而被赐死者还要北面下跪谢恩再死。如果大臣自尽,就是邀清名、直名,陷皇帝于不义,是佞臣,其家人就会遭到翻倍的报复!
当然,这种现象并非是清朝独有,明朝也是如此。
难怪,后人说“自宋朝崖山之后,士人再无风骨”!都被皇权打断了脊梁,哪里还有风骨之臣、死节之士呢?您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