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正文

形容一个人孤独的古诗

2022-05-20 14:49:42 历史 发现历史 °c 繁体
A +  A -

我想给大家推荐的是苏轼的《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是苏轼贬谪黄州寓居定惠院时所作,那为什么说这首词最能显示诗人的孤单呢?我们还是先从背景说起吧。

这首词的写作时间,清代的王文诰在《苏诗总案》中说,(苏轼)元丰三年二月一日到黄州寓所,寓居定惠院,……(五月)二十九日迁居临皋亭。

而这首词正是在五月之前所作。这是在一个什么样的境况下呢?

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捕入狱,在待了一百多天之后,他终于得以免一死,而被贬为黄州,成为一个不得签署公文的流放罪人。因为是犯官,他没有官舍,不得不借住在定惠院,一个小寺庙里。

他曾在这里写过两首诗,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他的处境,理解那种孤寂。《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二首》,他在诗中说,"幽人无事不出门,偶逐东风转良夜。"由于经历了乌台诗案这场劫难,他对外界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恐惧,他独自在小屋里,饮酒浇愁,只有到了晚上才一个人悄悄出门,在月色中静静散步。"清诗独吟还自和,白酒已尽谁借。"

在潦倒的煎熬中,他自吟自饮自和中寻找乐趣,他还时刻提醒自己,不要酒后失言。“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穿花踏月饮村酒,免使醉归官长怕。”我们可以看出苏轼那种对乌台诗案的心有余悸,那种落寞的心情。

就是在这种孤寂的心境中,他写下了那首著名的《卜算子》。

后人黄苏也说,此词乃东坡自写黄州之寂寞耳。那么我们从哪里看出苏轼的寂寞呢?我们再看这首词: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这是一幅在夜深人静的画面,半轮残月高高挂在梧桐树梢,漏壶已尽夜已深,四周一片寂静。俞文豹说,缺月“明小不见察也”,“人初静”,“群谤稍息也”。也就是在去年,自己曾一篇《湖州谢上表》,被新党弹劾,他们还从自己大量诗词中挑出不敬之词,一时朝廷一片倒苏之声,以致他被入狱。而现在,自己流落到这穷乡僻壤,他们也该停歇了吧。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他到黄州后,在给亲人的一封信中说,平生亲友没有人写来一封信,即使自己写信给他们,也没有收到一封回复。深信醒来,在彻骨的孤寂中,他写下了这首《卜算子》。他有一种思无所归,情绪无家可归的感觉。周围是那么的幽寂,在万众入梦的时刻,没有谁能够像自己那样,在月下孤寂徘徊,就像一只孤独的大雁,飞过凄清的苍穹。这句里,一个孤一个独字,那种孤单无助简直写到了极致。

不过,我们还注意到了一点,他即使在这种孤独中,也没有向反对派屈服,与新党合流。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里是一语双关,既是大雁,又是在写自己。那种孤寂的心情,一步一回头,有没有知心朋友,志同道合的人。然而,看到的只是自己孤单一个。这使我们想到,苏轼是那么爱说,爱交朋友,可是初到这里,他还找不到说话的人,倾诉的人,有苦去向谁说;孤寂对于苏轼来说,那是多么的难受。

孤雁在寒枝间飞来飞去,它最终选择了沙洲上。这里说他满怀忧愤,却不随波逐流,宁愿独处,享受苦冷,这显示了苏轼的处境与操守。

这正是苏轼在这首词里的孤独之境,在字里行间,这种孤单是全方位的:

缺月刺月微,这是没有充足的月光相伴;漏断,这是寓时运不济;幽人这是说人不得志也;独往来,这是无助之态;惊鸿,这是贤不在其位,受小人所扰;回头,在野距君远,而不忘君;无人省,寓君不解忠臣之意;拣尽寒枝不肯栖, 这是不愿偷居高位的艰难之境;寂寞沙洲冷,是写当下的辛苦之境,心非所安也。

由此,我们说,苏轼一首《卜算子》,千古沙洲冷。不过,对于苏轼来说,这只是暂时的,在元丰四年五年,他就结识了郡守通判,还有当地的士人,很快就从阴霾中走了出来,忘情山水,恢复了豁达的生活态度,一曲《定风波》走出了苏轼的人生新境界。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古诗

精选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