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改制失败的原因 王莽改制为什么失败
2020-05-20 22:00:32 历史 猎历史 °c 繁体
A + A -一、竭力复古,不切实际
首先就是因为王莽改制中,食古不化,竭力复古,这一点十分不符合当时的社会情况。王莽一向认为,“承天当古,制礼以治民”。王莽本人在改制时,一味的想要复古,他坚持认为复古是在改革中最为重要的,所以他的一切政令和设施都效仿古代,对历史上的大儒们所描绘的理想境界羡慕不已。在新朝建立后,王莽言必称三代,事必据《周礼》,“每有所兴造,必欲依古得经文”,把一切政令、设施都弄得古色古香。
为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王莽下诏实行王田制,希望以此来制止土地兼并现象。但是土地私有制在那时的我国已经出现六、七百年,想要马上废除,实在是空想,根本不切实际。所以这一制度受到了众多地主们的极力反对,导致最终被废除。
二、追求虚名,轻于改作
王莽改制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的估计严重不足,导致许多改制中的措施都半途而废,或是仅存法令条文的颁布,根本就没有实施。在这方面,币制改革与地名变更尤为突出。从居摄二年到地皇元年十余年间,王莽先后四次下诏改币,五次重申改革货币的法令,平均不到三年就改币一次。王莽改币的主要目的是用货币贬值的方法,聚敛财富。结果是币制改革一次,王莽就实现一次对人民财富的大掠夺,社会经济就会出现一次大混乱,以至于“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道”。如此频繁、混乱、荒唐的币制改革,在中国币制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三、刚愎自用,自以为是
王莽代汉前,声名就已十分显赫,连皇帝、太后都对他恩宠有加,百姓、士大夫上书称赞王莽的更是络绎不绝。这样的声望使王莽在改制中太过自信,过于迷信儒家经典条文,以至于达到固执己见、刚愎自用、拒谏饰非的地步。王莽自以为颁布的法令条文是完美的,因此对忠言直谏者,常常不能正确处理。比如大司马严尤上书,陈述对匈奴作战的困难和不利条件,建议停止对匈奴的战争,集中力量镇压农民起义,结果被王莽贬去大司马之职。有使者如实报告农民起义的缘由是法令苛酷、剥削沉重时,王莽完全听不见去,认为是造谣,还罢免了使者的官职。王莽自以为是,近小人,远贤臣,使得满朝文武皆是一些阿谀奉承,颠倒黑白之人。因此,王莽改制失败是必然的结果。
四、严重的自然灾害
史书记载,在王莽改制期间出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旱灾、蝗灾等天灾,灾区范围大,持续时间长。面对如此重大的灾害,就算是储备充足,社会秩序稳定的国家也会遭受巨大损失,更何况灾难是发生在一个剧烈变革的动荡时代。此时百姓都忙于逃荒避灾,哪还有心思去执行那些新政策。百姓本来就已经苦不堪言的,还要以新政施压,更是惨不忍睹。政策颁布下来,百姓不从,改革自然也不会成功,这也是导致王莽改制失败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王莽改制虽然声势浩大,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不但没有挽救西汉末年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也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种种因素导致王莽改制注定只是一场空,一场帝王的权利之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