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正文

李善长是明朝开国功臣,被封为韩国公,赐以“免死金牌”,免二死

2022-07-14 17:40:36 历史 新锐历史 °c 繁体
A +  A -

趣味历史看不停,关于李善长的故事历史随心看小编来分享一波,希望大家喜欢!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正式宣布登基,国号大明,李善长主持了整个仪式。至此,李善长由刀笔小吏成为开国功臣,被封为韩国公,同时赐以“免死金牌”,免二死,子免一死。

李善长,安徽凤阳人,《明史》记载其“少读书有智计”。早年的李善长就跟从朱元璋,从朱元璋的幕府记室长开始便尽心尽力,屡屡为朱元璋立下汗马功劳,并最终得到了其无比的赏识和信任。

在封赏的诰命上,朱元璋对李善长的功劳作了如下评价:“东征西讨,目不暇给。尔犯守国,转运粮储。昔汉有萧何,比之于尔,未必过也。”可以说,在新建立的大明王朝里,李善长是“承受诏旨、出纳王命”的第一位丞相。

可惜,自从登基之后,朱元璋就对这些功臣宿将表现出了担忧之态。而李善长的个人势力日益成为皇权的潜在威胁,这就更加剧了朱元璋的猜忌。

于是朱元璋便以年高有病为由,提前让李善长退休了。当时,李善长也不过58岁而已!

李善长被罢相之后,接替他的是胡惟庸。胡惟庸是安徽定远人,明朝开国功臣之一。洪武三年,靠着李善长的关系一路飙升,直至升任左丞相。

胡惟庸在任期间专横跋扈,甚至在处死或黜陟某些官员时都不奏请朱元璋,自己就决定了,这种做法触犯了朱元璋的大忌。

御史中丞刘基就曾评价过胡惟庸:“譬之驾,惧其偾辕也(胡惟庸好比一匹劣马,让它来驾车,必然会翻车坏事)。”后来刘基生病,胡惟庸便趁探病之际投毒暗害了刘基。

自古以来的“狡兔死,走狗烹”到了明朝建立后仍旧是不可避免的。朱元璋一直想除掉这些开国大臣,又不想背上骂名,胡惟庸的为所欲为难道朱元璋看不懂?

说白了就是以权制权、借刀杀人,害死了了刘基等人,胡惟庸的作用基本上就到头了。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的谋反罪行被告发,朱元璋怒不可遏,下令诛杀胡惟庸等官员。胡惟庸被杀后,与其有牵连的谋反案继续蔓延,一直延续到洪武二十三年,所有参与胡惟庸谋反案的人及其家族全部诛杀,前后人数达三万余人。

事实上,朱元璋对“胡惟庸案”的清算只是表面上消停了,其实暗地里一直在偷偷摸摸地进行。

1390年,被“胡惟庸案”波及的一批侥幸未死的轻量级官员从南京陆续被发配到了南方蛮荒之地,这批官员之中就有丁斌。丁斌在10年前本是胡惟庸的一个亲信,后来离开胡惟庸投靠李善长麾下。

他实在是个倒霉蛋,如果他认命了,李善长说不定还能安享晚年,但想不到他突然向李善长求情,希望李善长能救救他。

李善长也是念旧,赋闲在家多年,从没有向朱元璋求过情,这一次居然鬼使神差地向朱元璋求情,希望能放过丁斌。

朱元璋一查丁斌的档案,狂喜地叫道:“啊哈,真是老天爷送我的礼物!”于是,他下令突击刑讯丁斌。丁斌被拷打得死去活来,只好请审讯官提示他:如何才能死得痛快点。

于是审讯官就问丁斌:“李善长是否曾和胡惟庸勾结?”丁斌哭笑不得地说:“这个,是真没有啊。”审讯官就从火堆里抽出红得发紫的烙铁。

丁斌急忙发挥想象力说:“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多次出入胡惟庸府,两人关起门来聊天,一聊就是半天。”

审讯官把丁斌的供词交给朱元璋,朱元璋惊呼道:“让我猜对了,胡惟庸果然和李善长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于是他下令:“捉拿李善长!”

此时的李善长已经77岁,老得平时连喘气都费劲,但当缉拿人员冲进他的家中时,他就像个年轻小伙子一样,从床上一跃而起,然后跟着缉拿人员就去见朱元璋。

他的家人们知道他这次是有去无回了,哭天抢地地问他:“您有没有临终遗言?”李善长摇头说道:“没有,反正你们也用不着。”这句话如同天启,李家上下都明白:很快,他们将随李善长一起去见阎王爷

公元1390年,朱元璋以“有星变,须诛杀大臣”为由,下令将李善长连同其妻女弟侄七十余人一并处死,时年七十七岁。

虽然李善长并无参与胡惟庸谋反的直接证据,但朱元璋还是将他赐死,这充分表明了朱元璋的帝王心术。朱元璋虽给予了李善长“免死金牌”,但免死牌上明明白白写着“除谋反大逆”,此处已埋下了若为谋反罪不得免死的伏笔。

令李善长万万想不到的是,他早年曾以刘邦“不嗜杀人”之说劝服朱元璋定取天下之大计,待天下平定后,他自己却未能逃脱这一灭顶之灾,真是可悲可叹。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李善长

精选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