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党锢之祸是怎么回事 和黄巾起义有什么关系?
2020-05-22 19:25:41 历史 猎历史 °c 繁体
A + A -第二次党锢之祸的规模比第一次更大,所牵扯到的范围也更为广泛。年仅14岁的灵帝看了宦官们传递上来的奏章,疑惑地问道:“什么叫钩党?”宦官们回答说:“就是指的党人。”皇帝问:“党人做了些什么,而必须严惩?”宦官们回答说:“他们互相举荐联络,欲图不轨,必须清除!”于是灵帝准奏。大搜捕开始了。
逮捕令下达到汝南,汝南督邮吴导奉命去捉拿范滂,可他一到范滂的家乡征羌县,就关上房门,独自闷头大哭。县令郭揖听到这个消息,明知道督邮心有不忍,就悄悄通知范滂,要他尽快逃跑。然而范滂却主动前往县衙自首,说:“我一死就可以避免全家蒙难。我怎能连累你们几位,还有我年迈的老母亲呢?”
范滂就这样被捕,押送到雒阳,和李膺、巴肃等人一起被拷打致死。杜密、魏朗等人则闻讯自杀。第一次党锢之祸,宦官们还不敢大杀名士,此次则毫不手软,誓要将对头全都斩尽杀绝。然而也有部分党人不愿赴死,离乡逃亡,勉强留得了一条活命,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张俭。
张俭,字元节,是高平(今山东邹县西南)人。他担任山阳东部督邮的时候,曾帮助山阳太守翟超弹劾宦官侯览及其家属的违法行为,抄了侯览的老家,掘了其母的坟墓。侯览因此把张俭恨得牙痒痒的,第一次党锢之祸未能取张俭的性命,此次定要将其置于死地而后快。
张俭闻讯,匆匆逃离家乡,首先前往东面的鲁国,去投靠好友、孔丘的后人孔褒。恰巧孔褒不在家,其弟孔融接待了张俭。孔融当时年仅14、5岁,因为窝藏张俭之事败露,和兄长孔褒一起被鲁国国相逮捕。
孔融对国相说:“接纳逃犯的是我,和我哥哥无关。”孔褒却说:“张俭是来投奔我的,当然只我一人有罪。”甚至连两人的母亲也来自首,说:“家中的事情本由我作主,应该惩罚我才对。”国相无奈,只得上奏朝廷,最后朝廷下诏,把孔褒关进了监狱。
张俭事先就被孔融得到消息,偷偷放走,他辗转多次,又投奔到东莱郡黄县的富户李笃家中。县令毛钦听到风声,亲自前来李家查问,李笃说:“张俭确实在我家里,但他是天下名士,大人您忍心捉拿他吗?”毛钦回答说:“古代贤人蘧伯玉以独做君子为耻,您一人就想把仁义全占了吗?”毛钦流着眼泪说:“我平生爱好仁义,可现在被大人您取去一半了。”
两人商议,让张俭去北海找一位名叫戏子然的人,通过此人的帮助,张俭才得以生出渔阳郡,流亡塞外。他在逃亡途中,凡是投奔过的人家,大都因此受到牵连,搞得家破人亡。因此而留下“望门投止”的成语典故,意思是眼望门户,投奔人家暂且容身,以比喻逃亡过程中的艰辛和窘迫。
耿直的士大夫,或者不如说敢于和宦官作对的士大夫们都被一网打尽,但宦官们仍感觉四面楚歌。建宁五年(172)五月,灵帝大赦天下(当然,不赦党人),改元熹平,此后不久,被幽禁的窦太后去世了。朱雀门外很快出现了一张匿名的露布,指责是宦官曹节、王甫等人杀害了太后,而公卿大臣们贪图禄位,没一个人敢站出来说明真相。
宦官们大为恼怒,认为这种东西肯定出自太学生之手,于是命令司隶校尉刘猛调查缉捕。刘猛查了好一阵子,什么线索都没得到,王甫不耐烦了,就罢免刘猛的职务,由自己的亲信段颎代替。
段颎也是西北边防军出身,在与羌人的作战过程中屡立功勋,但他和张奂等其他将领不同,一直阿谀、附从于掌权的宦官们。接任司隶校尉一职后,段颎在京城中大肆逮捕无辜者,严刑拷打,其中被牵连下狱的太学生竟然超过千人!他因此功劳,不久就被晋升为太尉。
宦官们为非作歹,那么汉灵帝在做些什么呢?他正在为自己的玩乐而大肆搜刮钱财。光和元年(179),他下诏出卖官爵,明码标价:四百石官要四百万钱,二千石官要两千万钱, 以此类推。其实花钱买官,或者美其名为捐钱赐官,历朝历代都屡见不鲜,只是如此明目张胆,并且连执政的三公职位都可以拿来买卖,灵帝朝是破天荒头一遭,而灵帝把卖官的钱不放入国库,都收纳进自己的私库中,也是前无古人。
灵帝卖官卖顺手了,价格也随着不时下调。中平三年(185),冀州名士崔烈打算买个三公当当,根据时价,需钱千万。这时候,灵帝的乳母程夫人派人通知他,说自己可以搞到优惠价格,能打五折。
崔烈上缴了五百万钱,果然得拜司徒。授官典礼上,灵帝颇有些后悔,对站立左右的宦官们说:“卖贱了,本来能拿一千万的。”正躲在屏风后面的程夫人闻言大声说道:“崔司徒是天下名士,通过我的关系得以位列三公,这是美谈呀,您怎么还考究价钱高低呢?”
此言一出,舆论哗然。某次崔烈问他的儿子崔钧说:“我当三公,外面有何评论吗?”崔钧老老实实地回答说:“本来您为官多年,声望很好,大家都说应该升任三公显位,可是您真的当了司徒,大家却嫌您身上有铜臭味道……”
灵帝搜刮了那么多钱财,究竟作何用途呢?除了历代昏君都有的美色、酒食、宫室、园林等享乐外,灵帝还别出心裁,在后宫建造了“列肆”,也就是商业街。他让宫女和宦官们扮演商贩、路人、流氓、小偷,搞得和真的雒阳街道一般无二,灵帝本人也穿上商人衣服,每天到此闲逛或者以买卖货品为乐。
灵帝很喜欢狗,甚至在西园中养了很多爱犬,把士大夫专用的进贤官戴到狗的头上。他嫌马车过于颠簸,不如驴车来得安稳,就把驾御车的马都换成了驴子,还亲自驾驭,到处乱转。这股风潮流传到民间,人们争相仿效,雒阳的驴价竟然高过了马价。
灵帝还很有守财奴的天赋,他怕大臣们要自己出钱整军、赈灾什么的,就把搜刮来的钱财部分藏在西园“万金堂”,部分转移到亲信宦官的家中,甚至还在地方上置办田产,希望能够保值。
在如此荒淫无道的统治下,大动乱终于爆发了。光和七年(184),全国13个刺史部有8个都同时闹起了黄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