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正文

清朝“闭关锁国”的原因?“闭关锁国”的历史影响?

2020-05-22 19:34:46 历史 猎历史 °c 繁体
A +  A -
“闭关锁国”是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不与外国往来和接触的一种国家政策。

最开始时,清政府主要防范的是沿海人民跟台湾郑氏政权相勾结,一起来反抗清朝。顺治初年,清政府对来华贸易的外国商船沿袭了明朝的规定,不许外国商人进入广州,只准许他们在澳门交易。

但随着东南沿海郑成功抗清力量的存在,清政府对出海的限制越来越严厉。17世纪末,清政府允许天主教在中国传播。但随着教会在中国影响的扩大,开始直接干涉中国的内部事务。教皇更是立下禁约,不允许中国教徒祭拜孔子和祖先。

清朝“闭关锁国”的原因_“闭关锁国”的<a href=http://lishisxk.com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历史</a>影响_清朝为什么要闭关锁国

康熙皇帝对此极为不满,开始禁止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18世纪以来,由于中外贸易日趋频繁和人民起义不断发生,清朝统治者害怕起义的人民跟来华贸易的外国人勾结起来,一起反对清政府,便下令不许中国商船到欧洲人控制下的南洋地区进行贸易。

清政府统一台湾之后的第二年重新开海禁,指定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四个口岸对外国通商。自打开海禁之后,每年外出贸易的人多达千人,很多人都留在南洋居住,不再回清朝。

清政府担心聚集在海上的人越来越多,容易造成海盗猖獗,于是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又开始实行南洋海禁,严禁与南洋往来贸易。雍正五年(1727年),即南洋海禁十年后,清政府再开南洋海禁,限令出洋贸易之人三年内回国,否则不许回籍。

乾隆时,清政府再次厉行限制对外贸易,宣布外国商船只准在广东的虎门一处停泊贸易。这一命令,标志着清政府彻底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两广总督李侍尧请求乾隆皇帝颁布条例规范贸易,乾隆皇帝下令颁布《防范外夷规条》,这是清政府为了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而制定的法律。

《规定》不许外国商人同中国百姓和官吏随便接触,还强行推行行商制度,即外商在广州居住和活动,由行商负责监督。根据这个文件,又建立起了公行制度。

在对外贸易中,公行是政府特别允许的由实力强大的商人组成的外贸组织,如“广州十三行”。清政府只允许少数实力强大的富商设立“公行”,公行负责与外商从事进出口贸易,并代表清政府与洋商交涉。

外国人来广州做生意必须经过公行,他们的行动也受到公行的监督和约束。外国商人只被允许在每年的五月到十月这段时间里来广州做生意。这个时间段一过,必须马上离开。外国商人在中国做生意期间,住在公行设立的夷馆里。外商在华只能雇用翻译和买办,不能雇人向内地传递信件。

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防范西方殖民主义者,但这种措施是被动的自卫措施。这一被动政策推行了两百多年,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

但是,当时西方国家正在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式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直到1840年,英国侵略者终于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

精选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