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之乱分为几个阶段 三藩之乱郑经在做什么?
2020-05-24 12:51:38 历史 猎历史 °c 繁体
A + A -史学界对三藩之乱众说纷纭,或者认为它是一场“清廷与其‘老牌奴才’之间的‘大火并’”,或者认为它是明清之际民族矛盾的继续和发展。 三藩之乱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起兵江南。康熙十二年十一月至十五年四月,当时战乱不断扩大,吴三桂已兵出三贵,进据湖南常德、长沙、澧州及岳州。此时,清军云集于荆州、武昌和宜昌,却不敢渡江撄其锋。情势愈加危急,孙延龄叛于广西,耿精忠叛于福建,四川更有罗森、郑蛟麟、吴之茂之叛。而台湾郑经渡海进兵于福建泉州、漳州与广东潮州,此外,提督王辅臣叛于宁羌,进行对清陕西经略莫洛的击杀。彼时四方震动,人心不定。康熙帝欲亲自上阵,却经议政内大臣密议谏止。清军只得东征西讨,常常顾此失彼。随后,尚之信叛于广东,总督、巡抚均附之,清廷便增兵两江。之后可谓是天下响应。清政权统一大陆之后,在全国范围内,民族矛盾仍然普遍存在。阶级矛盾上升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在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继续存在。因此,吴三桂一举起反清旗帜,包括明皇室在内,以及郑经集团、部分汉宫、汉兵与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加上一些地区的农民、奴仆全部迅速做出了反应。除此之外,四川的几个土司、苗民和青海墨尔根台吉等少数民族亦相继响应。 第二个阶段为相持阶段,康熙十五年五月至十七年七月。王辅臣败降平凉,形势终于向有利于清军之方向发展。随后,耿精忠腹背受敌,亦仓促撤兵请降。之后,尚之信也投降。孙延龄被吴世璠于桂林杀害。清军集中兵力进逼岳州与长沙,吴三桂聚众固守。两军在各个湖南外围要地反复争夺。在军事之上双方仍处于相持阶段,清军将帅每多观望,旷日糜饷。 第三个阶段为平定云南,康熙十七年八月至二十年十月。康熙十七年,彼时吴三桂年已七十四,在衡州称帝,国号大周。但困境未变。同年秋,吴三桂因病而亡,形势陡变,后清军趁机发起进攻,叛军一蹶不振,清军逐渐攻破湖南、广西、贵州与四川等地。马宝、胡国柱等困兽犹斗,节节顽抗;另满洲将帅仍多迁延。时逾两年,清军才进逼于云南,康熙二十年底,清军围攻昆明。吴世璠自尽,余众出降,三藩之乱终于平定。 三藩之乱郑经在做什么? 三藩之乱之后,反清势力仅残存于台湾与澎湖,即为仍奉明朝正朔之郑氏政权。此时正是郑经承袭延平郡王爵位之时,他以为复辟时机来临,积极地参与三藩之乱,即于康熙13年四月,亲率兵马3万以及战船300艘,于厦门登陆。郑经曾经一度占领了福建、广东等部分地区。 在失败之后,他便退守台湾、澎湖,其根据地金门与厦门丢失。历史中清朝曾同郑经和谈9次,然而均未成功。郑经以保持台湾之独立地位为主要目标,因此,他始终宣称台湾并非中国领土,同时因清朝严重的军事威胁,他做出妥协,向清朝臣服,以不剃发,不登岸,不易衣冠等为条件,并需保证仍由郑氏世代统治台湾。然而清政府坚持郑经为中国人,双方谈判因此最终破裂。台湾郑氏集团之存在,清政府始终如芒刺在背。对于清朝来说,台湾问题不解决,海禁便不能开放,太平盛世更是无从谈起。 康熙二十年,三藩之乱平定以后,清朝政权得以统一,为解决台湾提供了条件。而此时台湾郑氏集团恰逢严重内讧。郑经去世后,郑氏集团大人物冯锡范与刘国轩联合发动了政变,掌握军政大权的郑经之子郑克臧被杀,改立其弟年幼小弟郑克爽,实权自然由冯、刘二人掌握。之后清朝以良策和谈,郑经部下纷纷降于清朝,前后统共20多万人,郑氏集团被严重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