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东吴孙权称帝后是如何选拔官员的?
2020-06-05 20:25:15 历史 猎历史 °c 繁体
A + A -张昭在孙策创业时就深受器重,“文武之事,一以委昭”。孙权当一把手时,张昭对孙权可以说是忠心耿耿,“率群僚立而辅之”,为东吴的巩固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为啥得不到孙权的重用呢?
在孙权当一把手时,高管们两次举荐张昭担任孙权的特别助理——丞相。第一次,孙权没同意,只是委婉地说,现在事务繁杂,责任重大,张昭不是太合适。第二次,孙权也不同意,才直言其理由:“当丞相事情繁琐,而张昭性情刚烈,不听他的,埋怨之心将生,这不是他能处理好的。”高管们终于明白了孙权的用人之道。
那么,孙权提拔领导的标准有哪些?简单地说,就是“六力”,即判断力、凝聚力、包容力、洞察力、同心力、杀伐力。
一、关键时刻能正确分析形势,具有判断力。在曹操率兵进攻江东时,作为朝廷重臣,首议迎操,差点断送了江东的前途。张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领导在重大问题面前不能含糊,否则,就会遭淘汰,怪谁?
二、能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稳定内部,不捅娄子。具有凝聚力。张昭爱摆谱,喜欢倚老卖老,有时弄得孙权也下不了台。这样的特别助理使人闹心。不用也罢!
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宰相肚里可撑船,具有包容力。有一次,一群鸟飞到殿前,孙权问:“这是什么鸟?”诸葛恪说:“这是白头翁。”张昭听了,误以为诸葛恪以此来戏弄他。诸葛恪解释之后,张昭自讨没趣,引得大家一阵哄笑。这种胸怀,自然不具备特别助理的素质。使用疑神疑鬼的人,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四、察人荐才,心如明镜。具有洞察力。鲁肃“少有壮节”,周瑜推荐给孙权,孙权与鲁肃一见如故,“合榻对饮”,鲁肃德才兼备,见解不凡,一见孙权便提出了“鼎足江东”的战略目标。不知是出于忌妒还是偏颇,张昭对孙权说鲁肃“年少粗疏,不可用”。后来证明,鲁肃的确是个人才。察人荐才是丞相职责之一,如以张昭为相,对百官必然失察,更不要说揽天下英才辅佐君王了。
五、参政议政围绕中心主题,当好一把手的坚强后盾。具有同心力。甘宁背叛黄祖,来投孙权。他急于建功立业,便提出了一个扩大地盘到巴蜀的计划,还请命自任先锋,孙权认为此计可行,不料遇到张昭反对:“吴下业业,若军果行,恐必致乱。”甘宁很不高兴,反唇相讥:“国家以萧何之任付君,君居守而忧乱,奚以希慕古人乎?”孙权见状,忙对甘宁说:“今年兴讨,决意付卿,卿但当勉建方略,令必克祖则卿之功,何嫌张长史之言乎!”后来,孙权自率大军征黄祖,甘宁为先锋,果然大获全胜,解决了孙策在世多年没有解决的问题。
六、遇到问题,及时处理,矛盾不上交。具有杀伐力。孙权最后任命顾雍为相。顾雍德器深远,稳重威严。孙权称赞他:“顾君不言,言必有中”。史称,顾雍“其所选用文武将吏,各随能任所,心无适莫。时访逮民间及政职所宜,辄密以闻。若见纳用,则归之于上,不用,终不宣泄。”顾雍为相十九年,时间不可谓不长,可见顾雍才德堪在相位。
孙权没有因为张昭的资格老、威望高而勉强任用,他正确地看到了张昭的不足之处,因而任用了顾雍。当然,孙权对张昭这个顾命之臣还是敬重有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