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正文

阿拉伯帝国的历史介绍 阿拉伯帝国是如何分裂的

2020-06-11 19:52:56 历史 猎历史 °c 繁体
A +  A -
传说中的阿拉伯帝国也称哈里发帝国,是阿拉伯贵族借武力征服而建立的多民族、多信仰的集合体,是历史领土最庞大的帝国。不同民族与不同信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隔阂与矛盾;广大人民群众与贵族官僚、富商阶级之间存在着无法调和的阶级矛盾;9世纪中叶以后,哈里发政权已逐步释放尽自身的能量,帝国急剧滑向分崩离析的穷途末路,直至走向灭亡。

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帝国领土

阿拔斯王朝权力的两大支柱是,强大的军队和组织庞大而严密的官僚机构。而官僚机构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千方百计最大限度地剥削人民,向人民征收名目繁多的捐税,以维系帝国的专制统治,保证皇室和贵族的享用。9世纪初,国库存款9亿多第尔汗,其中主要是来自农民的租税。哈里发麦盟(813-833年)时期,每年仅土地税的现金收入,即高达 42500多万第尔汗。从人民手里榨取来的这些巨款,除军队费用(每年2亿第尔汗)和政府开支(每年1亿第尔汗)外,其余大部分被皇室和贵族挥霍浪费。哈里发曼苏尔(754-775年)在底格里斯河西岸巴格达村落建设新都,动员10多万人,费时4年,耗资480多万第尔汗。新都命名为“麦地那.赛兰”,意为“和平之城”,但在习惯上人们仍称之为“巴格达”。新巴格达为圆形城市,直径2352米,分外城、内城和皇城三层,有三道城墙。皇城位于全城中心,皇宫建筑,富丽堂皇,宫内陈设,尽是稀世珍品。哈里发的衣着,价值数万第纳尔。哈里发哈伦・拉西德(就是《大雄的一千零一夜》里面的那个国王)(786-809年)的皇后左白黛朝觐时,花费了300万第纳尔。麦盟与布兰结婚时,用龙涎香把黑夜照成白昼,以金盘盛着千颗珍珠,撒向卖萌和皇后。参加婚礼的皇亲国戚和达官贵人,每人得到一份优厚的礼品,其中有现金、土地、香料和奴隶。哈里发大多是色欲旺盛之徒,穆台瓦基勒时期(847-861年),内宫妃妾多达4000人。宫廷生活,极端奢侈,糜烂不堪。皇族显贵除占有大量土地外,还从政府领取高额薪俸,一个省级法官的月俸,即高达4000第尔汗。达官显贵的富有与豪华,不亚于皇室。巴尔麦克家族,仅是动产就有3000多万第纳尔。

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帝国

统治阶级的穷奢极欲和劳动人民的困苦生活,形成鲜明对照。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负担各种沉重的徭役和赋税。城市手工业劳动者的工资很低,一个瓦匠每月工资不过30第尔汗,难以维持最低生活。奴隶的处境更为恶劣。有的为宫廷和贵族家庭服役,任凭主人随意奴役和处置,女奴往往成为歌伎或婢妾,惨遭蹂躏;宫廷的男奴还被阉割,成为阉人,受尽种种非人待遇。有的在田野或矿山从事繁重的生产劳动,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尤其在底格里斯河盐碱地劳动的大批黑奴,为主人排水采盐,开辟耕地,劳动最艰苦,待遇最低,每天只能得到几把麦粉或椰枣充饥,住处不蔽风雨,处境不如牛马。


尖锐的阶级对立,必然激起人民的反抗。早在帝国兴盛时期,广大人民的反抗斗争就不断发生。随着阶级矛盾的深化,9世纪中叶以后,人民起义遍及全国。其中最大的几次起义是:

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帝国起义运动

(1)巴贝克起义(816-837年)

巴贝克出身于下层社会,家境清贫,青年时代曾为地主放牧,当过驼夫,到过许多地方。巴贝克是一个虔诚的胡拉米派教徒,见识过人,精明强干,后来成为胡拉米派的首领。胡拉米教是8世纪后期产生于中亚胡拉木(因而得名)地方的一个教派,该派受琐罗亚斯德教(祆教)的影响,认为世界存在着善恶二神。一切暴力、压迫和社会不平等,都是恶神造成的。主张同这种不公正的社会制度进行斗争,要求土地公有,取消捐税和徭役,建立平等公正的社会。 816年,巴贝克在阿塞拜疆拉恩和比勒干地区率众起义。提出没收地主土地,取消捐税,打倒阿拔斯政权的战斗口号,得到农民、手工业者、奴隶以及其他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和支持。起义者以红色为标记(象征光明),被称为“红衣军”。在巴贝克的领导下,“红衣军”屡败官兵,除恶霸,杀贪官,很快席卷了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波斯西部的广大地区,控制了帝国北部商业要道。起义群众发展到30多万人,声势浩大。巴贝克还巧妙地施展外交手段,利用拜占廷皇帝和哈里发的矛盾,与拜占廷结盟并得到物质援助。在国内外反哈里发势力的支持下,巴贝克起义对哈里发政权构成严重威胁。 哈里发政府军屡次败北。穆耳台绥木(833-842年)时期派大将艾弗辛镇压起义,他以100万第尔汗悬赏,缉拿巴贝克。837年,巴贝克被叛徒出卖。9月4日,被押解到巴格达,砍去四肢、削成“人棍”而死。起义群众遭到残酷镇压,坚持20多年的巴贝克起义,最终失败了。

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帝国起义运动

(2)黑奴起义(869-883年)

阿拔斯朝时期,从东非奴隶市场上输入大量黑人奴隶,投放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低洼的盐碱地区,为地主巨商从事排水采盐和开辟耕地的繁重劳动,过着非人的生活。869年3月,在巴士拉附近爆发了震撼全国的黑奴大起义。领导黑奴起义的领袖阿里.伊本.穆罕默德,是伊斯兰教哈瓦立及派(军事民主派)的穆斯林。他自称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堂弟阿里和女儿法蒂玛的后裔,是安拉派遣的使者;他的使命是使奴隶获得自由和财富。伊本.穆罕默德号召奴隶们起来废除无道的哈里发,建立包括奴隶在内的人人平等的公正社会。他的号召,得到广大奴隶和贫苦群众的积极响应,成群结队的奴隶参加了起义队伍,众多的农民和牧民,甚至黑人士兵也加入了起义者的行列,起义人数多达20余万。871年,起义者占据了两河流域通往波斯湾的要冲巴士拉城,处决官僚和显贵,将城市劫掠一空,并付之一炬。伊本.穆罕默德进而控制了伊拉克南部和波斯西南部的广阔地区,切断了巴格达通往东南部的交通线,直到逼近距巴格达仅有20公里的地方,帝国首都岌岌可危。 面对起义者的进攻,统治者惊慌失措。哈里发穆耳台米德(870-892年)不得不派其兄、摄政王穆瓦法格出征。穆瓦法格一面备战,一面对起义者进行诱降。他假意许诺恢复黑奴自由,赦免参加起义者等条件,号召起义者放下武器。但穆瓦法格的阴谋被起义者识破,未能得逞。穆瓦法格利用假谈判,赢得了缓冲的时间。881年2月,他向起义者发起了全面进攻。起义黑奴退守大本营穆赫塔赖,坚决抵抗。但是,这时起义者阵营暴露了严重的弱点。起义的奴隶获得了自由,但没有废除奴隶制;起义的将领们占据了土地,成为地主,继续向农民征收租税。伊本.穆罕默德没有实践起义时许下的诺言,广大奴隶和农民感到失望。因而支持起义的人越来越少,起义者陷于孤立。在关键时期,内部出现了叛将,与敌人里应外合,使起义陷于困境。883年8月,穆赫塔赖陷落,伊本.穆罕默德被杀,坚持斗争14年之久的黑奴大起义,终于失败了。这次黑奴大起义,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给统治者打击之重,其影响之深远,都不逊于古罗马的斯巴达克起义。


(3)卡尔马特派起义 卡尔马特派是在黑奴起义过程中,由什叶派的伊斯玛仪派的信徒立的秘密的教派组织。相传因创始人阿布.阿布杜拉的绰号“卡尔马特”而得名。该派承认伊斯玛仪派的领导,反对逊尼派哈里发政权,主张财产共有,社会平等。在宗教仪式方面大搞自由化,不接受正统逊尼派的一般规定,不进行一日五次的祈祷,不执行整月斋戒,不要求信徒朝觐麦加。890年左右,该派在哈马丹.卡尔马特领导下于伊拉克南部库法附近举行起义,得到当地广大贫苦农民的积极响应,起义势力迅速扩张到波斯和中亚一带。899年,在波斯湾西岸建立国家,定都艾赫萨(今胡富夫)。

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帝国

卡尔马特国家由六个人组成的政务委员会领导。政府对农民实行优遇政策。农民承担的赋税很轻,贫困的家庭还可以得到无息贷款及其他生活照顾。但奴隶担负最繁重的劳动,仅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黑奴就达3万之多。卡尔马特国家拥有2万军队,经常袭击周围地区,劫掠商旅和朝觐者,并把俘虏变为奴隶。930年,劫掠圣城麦加,把克尔白神庙洗劫一空,并劫走了黑石。951年,应法蒂玛王朝的要求,把黑石送回麦加。卡尔马特国家存在200余年,大约在12世纪衰亡。波澜壮阔的人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阿拔斯王朝的统治。此后,阿拉伯帝国四分五裂,日趋衰落。

教派分立和封建割据

人民起义浪潮也使阿拔斯帝国境内异端教派的活动更趋活跃。9世纪晚期,由阿布・阿杜拉创立的“卡尔马特教派”逐渐兴起。该派反对逊尼派哈里发政权,主张社会平等、财产共有,废弃正统的伊斯兰教规、教礼。890年,该派在哈马丹・卡尔马特领导下于伊拉克南部库法地区举行起义。势力迅速扩及波斯、中亚一带,并于899年在波斯湾西岸的巴林建立了卡尔马特国家,先后延续200余年。宗教派别之争、政治权力的角逐,使帝国统治集团内部争斗愈演愈烈。早在阿拔斯王朝创建之初,倭马亚家族的后裔就在欧洲伊比利亚半岛割据独立,建立后倭马亚王朝(756――1031年)与阿拔斯哈里发政权分庭抗礼。788年,北非摩洛哥又出现了什叶派的伊德里斯王朝。

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帝国

由军事封土制造成的强大地方割据势力,对阿拔斯王朝统治构成了严重威胁。各地总督和军事统帅,因封土制的推行,逐渐获得拥兵自雄、割地自立的经济基础和军事力量。9世纪初,帝国内部的离心倾向已成为不可遏制的力量,使帝国大厦千疮百孔。800年,大将伊本・艾格莱卜在获得突尼斯封土之后,当年便建立艾格莱卜王朝(822―875年)。868年,埃及总督阿哈默德・图伦宣布独立,建图伦王朝(868―905年)。东西各地几十位总督、军事统帅皆乘机自立,相互攻伐征战,并力图染指中央政权。东方各省继塔希尔王朝之后,又相继出现了撒法利王朝(867―903年)、萨玛尼王朝(874―999年)、哥疾宁王朝(909―1171年)。大小王国旋起旋仆,忽生忽灭。


阿拉伯帝国的衰亡

阿拉伯帝国是一个主要通过征服而拼凑起来的多民族、多宗教和具有不同社会发展水平的庞大而松散的联合体,即使在哈里发政权最强大时期,中央的权力也是有限的,尤其对于边远行省,更是鞭长莫及。及至9世纪中叶,主要由于人民起义的打击以及统治者内部权力斗争,国势衰微,哈里发权力削弱,各行省总督和近卫军首领乘机扩大权势,或割地自立,或直接控制朝廷,阿拉伯帝国分崩离析,最后由于外族入侵而灭亡。


早在750年,阿拔斯王朝创建时,被消灭的倭马亚王朝的王子阿卜杜勒.拉赫曼逃到西班牙,在当地阿拉伯贵族和柏柏尔人支持下,于756年宣布独立,建立后倭马亚王朝(756-1492年),都科尔多瓦,故亦称“科尔多瓦哈里发”。这是阿拉伯帝国分裂的开端。此后,帝国先后失去了对非洲各省区的控制。摩洛哥于788年、突尼斯于800年相继独立;868年,埃及也脱离了巴格达政府,成立了图伦王朝(868-905年)。阿哈默德.本.图伦原来是奴隶出身的埃及总督,他据埃及而独立,并把势力扩展到叙利亚。

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帝国

东部各省区的情况也在恶化。820年,一个名叫塔希尔的波斯将领,在波斯东部建立了独立的塔希尔王朝,控制了呼罗珊及其周围地区。其后,锡吉斯坦省驻军司令撒法利,利用哈里发政权困于黑奴起义的机会,割据自立,建立撒法利王朝(867-903年),并于872年攻灭塔希尔王朝,把势力扩展到呼罗珊及法尔斯全省。903年,撒法利王朝为新兴的萨玛尼王朝(874-999年)所灭。萨玛尼王朝的版图,北达咸海,南至波斯东南部,东抵阿姆河和锡尔河上游,西迄里海,成为中亚最强大的国家。

继萨玛尼王朝而崛起于中亚的大国是哥疾宁王朝(962-1186年)。它是萨玛尼王朝的一个奴隶出身的警卫队长阿勒卜特勒创建的,以阿富汗的哥疾宁(今加兹尼)为都城,故名。哥疾宁王朝全盛时期,其领域东起北印度,西至波斯的西北部,北抵花剌子模,南迄锡吉斯坦。此时哈里发只保存了对巴格达和伊拉克的直接控制,对帝国其他省区,只满足于名义上承认他的宗主权和不定期地交纳贡税。哈里发宫廷的无限挥霍浪费和军政的庞大开支,造成了财政危机,而人民起义和各地方势力的独立,更加剧了这种危机的尖锐程度。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哈里发政府实行包税制度。能获得包税特权的除少数大商人外,主要是各省总督和驻军首领。包税人须预先向哈里发政府交纳承包的税额,然后在其包税地区内随意征税,实际征收的税额远远超过他们向政府所交纳的承包税额。包税制使总督和驻军首领的政治、经济势力急剧膨胀,独立性日益加强。自穆耳台希木(833-842年)时代以来,哈里发逐渐丧失了对他们的控制,甚至成了他们手中的傀儡,任其废立。

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帝国的战争

945年,波斯西北部的地方长官艾哈迈德率军攻占巴格达。当时受突厥近卫军控制的穆斯台克非把艾哈迈德视为救星,封他为大元帅。艾哈迈德取代突厥近卫军,成为巴格达的真正统治者。两年后,艾哈迈德废黜穆斯台克非,另立新的傀儡哈里发。从此以后,哈里发再也没有任何实权,完全听从大元帅的摆布。

艾哈迈德出身于波斯人德莱木部落的白益家族,其所创立的王朝,称“白益王朝”(945-1055年)。白益王朝属于什叶派,因而将其首都设在什叶派的中心法尔斯省的设拉子。但是为了缓和逊尼派的敌对情绪,形式上仍然维持哈里发的传统地位,而只图掌握实际的统治权。白益王朝实行军事封建统治体制,军人不仅掌握了最高行政权力并且亲自掌握了税收权,成为社会上压倒其他一切势力的统治势力。


白益王朝剥夺了从前军人总督、高级官僚和大商人的包税特权,把它转给本朝军人,并开始对现役军人授予“伊克塔”(采邑),作为其服役的俸禄。伊克塔封建主一般只享有对该土地的征税权而没有土地所有权和行政支配权,并且不能世袭,伊克塔的大小和占有时间的长短,皆由白益王朝最高统治者的意志决定。受领伊克塔的军人封建主,不是以伊克塔的收入来供养自己的部下,也不是把自己的伊克塔分割授予其部下,其部下是从政府领受伊克塔或年俸,这是白益王朝军事伊克塔的特点。军事伊克塔制奠定了军人统治体制的基础,改变了阿拉伯帝国官僚统治体制的传统。

阿拉伯帝国

乌古思部落

白益王朝统治时期,帝国东方出现了新兴的塞尔柱人。塞尔柱人属于突厥的乌古思部落,初居吉尔吉斯草原,11世纪后半叶,在部落首领塞尔柱率领下西迁。当时哥疾宁王朝内乱,势力衰微,塞尔柱人乘机夺取了哥疾宁王朝的木鹿和内沙布尔等地,1037年建立塞尔柱王朝。此后,塞尔柱继续侵占哥疾宁王朝的领地,势力日益强大。1055年,塞尔柱人推翻白益王朝,控制了巴格达政权。哈里发噶伊木任命塞尔柱军事首领突格里勒为摄政王,并赐予“苏丹”(意为“权威”)称号。从此,塞尔柱王朝取代白益王朝控制了巴格达哈里发政权。但这时期的哈里发只保有宗教首领的地位,政治首领已被塞尔柱苏丹所取代。剽悍勇猛的塞尔柱突厥人的到来,使阿拔斯王朝一度出现中兴局面。塞尔柱当权者十分尊重阿拔斯传统,基本承袭了帝国以往的各种封建典章制度。帝国又暂时恢复了统一局面,然而这只是回光返照而已。各种社会矛盾仍然存在,人民反抗继续发展,各种教派哄争愈发残酷。11世纪末,极端恐怖的阿煞星派成立,它以波斯西部的阿拉穆特山区为根据地,在神秘的“山中老人”统率下专门从事暗杀哈里发、苏丹及达官贵人的活动。

此外,军事封土制再次显示出对统一政权的侵蚀作用,塞尔柱王朝继续实行白益王朝的军事统治体制,并把军事伊克塔制推广到全社会,不仅军人,政府官僚也授予伊克塔,而且伊克塔可以世袭占有。这样就导致了封建割据势力的增长。12世纪,塞尔柱王朝封建内讧,势力衰微,阿拉伯世界又被那些手握重兵、拥有大片地产和税收大权的封疆大吏分裂成10余个封建小邦。紊乱的政局,为西欧封建主和基督教会向东方扩张提供了有利的契机。新月与十字架,两种封建文明开始了又一轮较量。

阿拉伯帝国

阿拔斯王朝覆灭

1194年,花剌子模突厥王朝的统治者塔卡什为驱逐塞尔柱人,占据了巴格达,控制了巴格达哈里发,但诸邦分立的局面,未有大的改观。和塞尔柱人一样,花拉子模的君主仍以苏丹的名义独揽巴格达的世俗大权。但是,它的统治寿命不长。13世纪初,蒙古旋风骤起,第一次蒙古西征便攻灭花刺子模。13世纪中叶,蒙古铁骑终于冲入西亚大地。1258年,蒙古军征服巴格达,彻底消灭了哈里发政权。延续数百年之久的阿拔斯王朝连同绝大多数塞尔柱小国终于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

精选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