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正文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2020-06-12 19:29:36 历史 猎历史 °c 繁体
A +  A -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原因

欧洲黑暗的中世纪,各国势力最强的封建主是罗马天主教会。罗马教皇严格地控制着教会的行政权和司法权,另外教皇是成千上万信徒的精神代表。要发展资本主义,引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其障碍主要是教会的政治权力以及它对人们的精神统治。宗教改革运动兴起于16世纪的德意志,随后波及到西欧诸国,是一场反封建的社会运动。

1517年,教皇利奥十世派人去德意志兜售赎罪券,宣称只要购买赎罪券的钱一敲响钱柜,灵魂即刻升入天堂。这种无耻的勒索,激怒了德意志人民。马丁·路德写成《九十五条论纲》,痛斥教会的无耻行径。论纲虽然没有公开反对教皇,但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神权。

论纲迅速传遍整个德意志。路德得到广泛的同情和支持,态度变得更加坚定。他拒绝了教皇撤回论纲的要求,并当众烧毁了教皇开除他教籍的敕令。1520年,他连续写了三篇文章,系统阐述了他的宗教纲领和政治纲领。他主张组织不受罗马教廷控制的民族教会;号召把教会的土地收归国有;不向罗马输送钱财;由德意志人自己委任教士,世俗的事情不应由罗马判决,而由世俗当局处理。这实际上是德意志独立的宣言。他宣扬每个信徒都有读圣经的权利,可以直接同上帝交流,而神职人员是多余的。

他主张简化繁琐的宗教仪式。无疑,这样做将使教皇、教会和教律都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路德所领导的宗教改革,有反封建的作用,并且蕴含着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倾向。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德意志人民在宗教改革激进派闵采尔的率领下,于1524——1525年掀起了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农民战争动摇了天主教会在德意志的统治地位

宗教改革后,欧洲许多诸侯国相继成为了同天主教诸侯抗衡的路德派新教国家。1555年,双方缔结和约,和约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其中德意志北部、中部的不少诸侯都放弃了天主教,改信路德教。随后路德教还先后传入了北欧和其他一些欧美国家。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继德意志宗教改革后,西欧其他国家深受影响,相继进行了宗教改革。其中规模最大的非加尔文的宗教改革莫属。1536年加尔文发表的文章对路德的“信仰得救”理论高度认同,同时他还提出了“先定论”,其认为世界上所有个人的成就均由上帝的旨意所决定,上帝在创世之初就对人进行了分类,一类人为“选民”,另一类人为“弃民”。除此之外,加尔文还计划创建一个民主共和的教会组织形式。加尔文派作为新教中的激进派,在欧洲影响深远。

从16世纪中期开始,法国开始盛传加尔文教。经过一段时间,法国形成了天主教集团和胡格诺派两大集团,前者以北方大封建贵族吉斯公爵为首,后者以南方波旁家族为首。双方势不两立,所进行的宗教战争长达三十多年之久。最后以1594年胡格诺派的领袖加冕为王为标志,战争才宣告结束。1598年亨利四世颁布了宣告天主教为法国国教的勒令,从此胡格诺教徒享受宗教信仰自由。

从15世纪开始,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支持下,英国专制主义王权大大加强。这时的罗马天主教会在英国拥有大量土地,英国每年要向罗马进贡大量的财富。强大的王权最终无法容忍教会的特权,国王亨利八世为打击天主教会势力,自上而下地推行了宗教改革。

1529——1536年,英国议会通过一系列法案,规定国王为英国最高宗教首脑,掌握任命教职和决定教义的权力,禁止英国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岁贡。亨利八世还在1536——1539年间,封闭了六百多所修道院,没收其全部财产。改革后的英国民族教会称英国国教会,成为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

16世纪末17世纪初,英国资产阶级对君主专制制度非常不满,纷纷要求进行清教运动,改革教会的组织、教义和教仪,将国教中天主教的残余、限制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彻底清除。在清教徒的旗帜下,1640年,资产阶级掀起了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革命。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意义

在西欧反封建的斗争过程中,宗教改革作为其形式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欧洲许多国家相继创建了民族教会,他们与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进行着坚决的斗争,最后当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时,人类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

精选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