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尼汪历史简介
2020-06-12 19:45:16 历史 猎历史 °c 繁体
A + A -留尼汪(法语:La Réunion)是一座印度洋西部马斯克林群岛中的火山岛。为法国的海外省之一,位置为20.9188°S 55.475063°E。下辖一个省,即留尼汪省。东边约190公里是毛里求斯群岛,西边则与非洲第一大岛马达加斯加相距650公里。
留尼汪岛面积2,512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07公里。除沿岸有狭窄平原外,均属山地和高原,岛上高峰约3,019米,是为格罗莫讷(法语:GrosMorne)火山峰(邻近内日峰死火山,标高3069米)。沿岸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湿热;内部山地为高山气候,温和凉爽。最热月平均气温26℃,最冷月20℃。5至11月为干季,11月至次年4月为雨季。
有历史学家认为,阿拉伯人或许在中世纪时在留尼汪岛定居)留尼汪岛是由葡萄牙人于1513年发现,在1649年由法国统治,在岛上建立航海站,1810年由英国占领,1815年英国将该岛交还给法国,1848年定名为留尼汪岛,1946年法国宣布留尼汪为海外省,目前是法国的海外省之一,除了属于该国海外领地中的一类外,在行政区的位阶上,与法国本土的大区是同等级的。
1513年葡萄牙人马斯克林来到印度洋一群岛,后取名马斯克林群岛,留尼汪为该群岛中的一个岛,1642年法国宣布正式占领该岛,并于1649年命名为波旁岛。法国大革命时期,波旁岛改名为留尼汪(法语意为联合),以象征革命力量的联合与胜利。
1663年法国移民及其从马达加斯加带来的奴隶在波旁岛定居。该岛作为往来于印度洋的法国舰只的停靠站,受制于法属东印度公司。
1767年法兰西国王路易十五赎买了该岛,并建立了各种行政、司法机构。
大批移民和奴隶被运往该岛种植咖啡。法国大革命时期,岛上移民建立议会,拥护共和。拿破仑帝国崩溃后,留尼汪一度为英国人占领,1815年交还法国。
1848年留尼汪宣布废除奴隶制,6万奴隶获得自由。
19世纪后期,甘蔗取代咖啡,成为该岛主要经济作物,制糖业兴起。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留尼汪成为法国食糖的供应地,经济进一步发展。
1942年11月戴高乐自由法国政府派殖民地行政官员取代了原维希政府的总督。
1946年法国政府决定改留尼汪为法国的海外省,由法国任命省长管辖。
1973年,留尼汪改为法国的一个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