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列斯特斯纵队简介 1925年巴西普列斯特斯纵队长征5万里
2020-06-15 23:23:55 历史 猎历史 °c 繁体
A + A -普列斯特斯纵队简介 1925年巴西普列斯特斯纵队长征5万里【图】 “普列斯特斯纵队”长征得名于它的领导者路易斯·卡洛斯·普列斯特斯(1898年—1990年)。普列斯特斯是巴西共产主义运动的杰出活动家,曾担任过巴西共产党总书记,他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
1898年1月3日,普列斯特斯出生在一个有进步倾向的军事工程师家庭。从青年时代起,他就决定把自己的一生献给革命事业。1922年,普列斯特斯以优异的成绩从里约热内卢高等军事学校毕业后,被军事当局授予大尉军衔,并被派到乌拉圭巴西边境担任营长。也就是从这时起,普列斯特斯开始走上巴西民主革命运动的领导舞台。
此时的巴西处于阿图尔·贝纳德斯统治时期。在贝纳德斯的独裁统治下,巴西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地区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加上英美垄断资本不断对巴西进行渗透,使得巴西国内危机不断加深。当时的巴西,工人罢工和农民争取土地的斗争到处蔓延,一些具有民主思想的青年军官也在军队里策划着起义。早在1922年7月,首都里约热内卢的卫戍部队就举行了起义。1924年7月,圣保罗的6000多名驻军在伊西多罗·洛佩斯领导下,发动了巴西历史上著名的圣保罗起义,并提出了“建立人民政府”的口号。为了镇压起义,贝纳德斯调动了3万军队。由于双方力量悬殊,起义者最后撤离了圣保罗市,转移到内地继续进行斗争。起义的烽火也迅速扩大到全国各地,许多地区与城市纷纷举起了起义的大旗。
巴西传奇共产党领袖路易斯·卡洛斯·普列斯特斯 1924年10月29日,驻守在巴西圣安热卢市的卫戍部队在普列斯特斯的领导下发动了起义。起义部队吸引了不少倾向革命的工人、农民和大学生参加,很快就扩展到1500人,组成了一支包括白人、黑人、混血种人和印第安人的队伍。由于这支起义军是由普列斯特斯率领的,因此被称为“普列斯特斯纵队”(又称“无敌纵队”)。为增援圣保罗的起义者,同洛佩斯将军的起义军会合,普列斯特斯决定率这支部队北上。1924年10月,队伍首先向北方的伊瓜苏河口挺进,伟大的“普列斯特斯纵队”长征就此开始。
为围剿普列斯特斯纵队,反动政府调集大量装备有大炮、坦克和轰炸机的部队,并任命有经验的欧美军官和巴西最有经验的将军指挥作战。但起义军在普列斯特斯的指挥下,采取了灵活机动的战术来对付敌人,多次摆脱敌军的围追堵截,并在1925年4月到达伊瓜苏河口,与从圣保罗撤退的起义军胜利会合。当时,洛佩斯的起义军连战连败,已经精疲力竭,普列斯特斯纵队在经历了半年的征战后也损失了近一半的兵力,出发时的1500人只剩下800人,其中有武器的不到500人。因此,尽管起义部队成功会合,但仍面临着被剿灭的危险。
4月12日,在起义军领导人会议上,普列斯特斯说服了洛佩斯和其他指挥员,使他们认识到运动战的优越性和必然性。为了发动更多的人民群众起义,普列斯特斯制定了一个从南到北走遍整个巴西的远征计划。在开始远征前,普列斯特斯开始整编起义队伍,组成了新的普列斯特斯纵队,一些叛徒和动摇分子被赶了出去。整编后的纵队拥有3000名战士,由洛佩斯任司令员,已荣升为上校的普列斯特斯被任命为参谋长。为方便指挥,普列斯特斯纵队被分为四个支队,每一支队都由经过战斗考验的军官任指挥官。
为了摆脱政府军的追击,纵队越过山峰和雨林,穿过沙漠和沼泽,克服了许多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他们缺乏最基本的生活用品,几乎所有的战士都没有鞋穿,军服也破烂不堪。战士们被疟疾、黄热病折磨着,忍饥挨饿,经受着无法形容的困苦,但他们却表现出了惊人的勇敢精神和英雄气概。“我们决不让革命的火焰熄灭!”成为了纵队的口号。纵队每到一地,就立即采取革命行动,袭击和捣毁反动政府的行政机构,烧掉农民和地主的债约、法院的案卷和征收捐税的名册,组织群众大会,释放政治犯,并提出了“言论出版自由”、“实行无记名投票”以及“免费实行初等教育”等口号。普列斯特斯与战士同甘共苦,深受战士的爱戴,不久就成了纵队实际的军事和政治领导人,并被人民尊称为“希望骑士”。
在远征过程中,纵队始终坚持运动战和游击战,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作长久停留。他们绕过政府军占领的居民点,避免同优势敌军作战,经常在敌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发动突然进攻,又能灵活迅速地撤出敌人的包围圈,使不明情况的敌人自相残杀起来。战斗中,纵队常常能以少胜多,比如在戈亚斯州的塞卡洛佩斯附近,80名纵队战士打败了400名政府军,而在阿帕附近,120名纵队战士击溃了1200名政府军。在伯南布哥州的因布拉尔附近,30名纵队战士打败了一支250人的警察队。
由于纵队带来了自由和正义,群众完全站在了纵队一边。他们编了许多歌曲和故事来颂扬纵队的领导人和战士。沿途居民踊跃供给纵队粮食和药品,让出地方给纵队住宿并给他们担当向导。纵队的人员也因平民的加入而不断得到补充。
但是斗争并没有向好的方向发展。普列斯特斯曾寄希望于巴西北部和东北部一些大城市的武装起义,但这些地方的武装起义很快就被镇压下去了。1927年2月,纵队在米纳斯吉拉斯州的北部同人数众多的政府军遭遇,双方展开了激烈战斗。由于力量悬殊,起义军损失惨重,不得不停止战斗,余部撤到玻利维亚境内,“普列斯特斯纵队”长征到此宣布失败。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普列斯特斯纵队同人数超过他们20倍的政府军进行了53次大战斗和上千次小战斗,两次穿越巴西全境,转战巴西14个州,行程2.5万多公里,成为拉丁美洲现代史上的一大革命壮举。
经过长征,普列斯特斯纵队沉重打击了贝纳德斯政府的反动独裁统治,促进了巴西人民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也大大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的革命斗争。“普列斯特斯纵队”长征丰富了巴西人民的革命经验,也使革命的领导人从中学到不少东西,他们头一次真正地深入接触了劳苦大众的生活,了解了民众的苦难和真正需要。但是由于起义领导人没有提出一个明确的革命纲领,没有采取措施去解决土地问题,所以没能更广泛地动员人民群众。而且,起义队伍一直采取游击战术,没有建立自己的根据地,也没有与一些城市和农村的其他革命力量长期配合,最后以失败告终。但那些不可思议的统计数据以及革命者英勇顽强的精神,都足以使“普列斯特斯纵队”长征载入史册,被后人永远记忆。
长征失败后,普列斯特斯被迫流亡国外,后来转向了马克思主义。1934年,他在墨西哥加入共产党。随后,他回到巴西组建了左翼的“民族解放同盟”,团结了许多社会主义者、共产主义者和进步人士,与国内外的法西斯势力斗争。二战后,普列斯特斯长期担任巴西共产党总书记,并曾于1959年10月率团访华,见到了他敬仰已久的毛泽东,两位东西方长征的领袖终于得以见面。为了迎接这位贵客,毛泽东同志还特意在济南设宴招待了他。在此后的岁月中,普列斯特斯经历了政治上、生活上的许多苦难和动荡,但直到1990年逝世,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
1898年1月3日,普列斯特斯出生在一个有进步倾向的军事工程师家庭。从青年时代起,他就决定把自己的一生献给革命事业。1922年,普列斯特斯以优异的成绩从里约热内卢高等军事学校毕业后,被军事当局授予大尉军衔,并被派到乌拉圭巴西边境担任营长。也就是从这时起,普列斯特斯开始走上巴西民主革命运动的领导舞台。
此时的巴西处于阿图尔·贝纳德斯统治时期。在贝纳德斯的独裁统治下,巴西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地区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加上英美垄断资本不断对巴西进行渗透,使得巴西国内危机不断加深。当时的巴西,工人罢工和农民争取土地的斗争到处蔓延,一些具有民主思想的青年军官也在军队里策划着起义。早在1922年7月,首都里约热内卢的卫戍部队就举行了起义。1924年7月,圣保罗的6000多名驻军在伊西多罗·洛佩斯领导下,发动了巴西历史上著名的圣保罗起义,并提出了“建立人民政府”的口号。为了镇压起义,贝纳德斯调动了3万军队。由于双方力量悬殊,起义者最后撤离了圣保罗市,转移到内地继续进行斗争。起义的烽火也迅速扩大到全国各地,许多地区与城市纷纷举起了起义的大旗。
巴西传奇共产党领袖路易斯·卡洛斯·普列斯特斯 1924年10月29日,驻守在巴西圣安热卢市的卫戍部队在普列斯特斯的领导下发动了起义。起义部队吸引了不少倾向革命的工人、农民和大学生参加,很快就扩展到1500人,组成了一支包括白人、黑人、混血种人和印第安人的队伍。由于这支起义军是由普列斯特斯率领的,因此被称为“普列斯特斯纵队”(又称“无敌纵队”)。为增援圣保罗的起义者,同洛佩斯将军的起义军会合,普列斯特斯决定率这支部队北上。1924年10月,队伍首先向北方的伊瓜苏河口挺进,伟大的“普列斯特斯纵队”长征就此开始。
为围剿普列斯特斯纵队,反动政府调集大量装备有大炮、坦克和轰炸机的部队,并任命有经验的欧美军官和巴西最有经验的将军指挥作战。但起义军在普列斯特斯的指挥下,采取了灵活机动的战术来对付敌人,多次摆脱敌军的围追堵截,并在1925年4月到达伊瓜苏河口,与从圣保罗撤退的起义军胜利会合。当时,洛佩斯的起义军连战连败,已经精疲力竭,普列斯特斯纵队在经历了半年的征战后也损失了近一半的兵力,出发时的1500人只剩下800人,其中有武器的不到500人。因此,尽管起义部队成功会合,但仍面临着被剿灭的危险。
4月12日,在起义军领导人会议上,普列斯特斯说服了洛佩斯和其他指挥员,使他们认识到运动战的优越性和必然性。为了发动更多的人民群众起义,普列斯特斯制定了一个从南到北走遍整个巴西的远征计划。在开始远征前,普列斯特斯开始整编起义队伍,组成了新的普列斯特斯纵队,一些叛徒和动摇分子被赶了出去。整编后的纵队拥有3000名战士,由洛佩斯任司令员,已荣升为上校的普列斯特斯被任命为参谋长。为方便指挥,普列斯特斯纵队被分为四个支队,每一支队都由经过战斗考验的军官任指挥官。
为了摆脱政府军的追击,纵队越过山峰和雨林,穿过沙漠和沼泽,克服了许多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他们缺乏最基本的生活用品,几乎所有的战士都没有鞋穿,军服也破烂不堪。战士们被疟疾、黄热病折磨着,忍饥挨饿,经受着无法形容的困苦,但他们却表现出了惊人的勇敢精神和英雄气概。“我们决不让革命的火焰熄灭!”成为了纵队的口号。纵队每到一地,就立即采取革命行动,袭击和捣毁反动政府的行政机构,烧掉农民和地主的债约、法院的案卷和征收捐税的名册,组织群众大会,释放政治犯,并提出了“言论出版自由”、“实行无记名投票”以及“免费实行初等教育”等口号。普列斯特斯与战士同甘共苦,深受战士的爱戴,不久就成了纵队实际的军事和政治领导人,并被人民尊称为“希望骑士”。
在远征过程中,纵队始终坚持运动战和游击战,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作长久停留。他们绕过政府军占领的居民点,避免同优势敌军作战,经常在敌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发动突然进攻,又能灵活迅速地撤出敌人的包围圈,使不明情况的敌人自相残杀起来。战斗中,纵队常常能以少胜多,比如在戈亚斯州的塞卡洛佩斯附近,80名纵队战士打败了400名政府军,而在阿帕附近,120名纵队战士击溃了1200名政府军。在伯南布哥州的因布拉尔附近,30名纵队战士打败了一支250人的警察队。
由于纵队带来了自由和正义,群众完全站在了纵队一边。他们编了许多歌曲和故事来颂扬纵队的领导人和战士。沿途居民踊跃供给纵队粮食和药品,让出地方给纵队住宿并给他们担当向导。纵队的人员也因平民的加入而不断得到补充。
但是斗争并没有向好的方向发展。普列斯特斯曾寄希望于巴西北部和东北部一些大城市的武装起义,但这些地方的武装起义很快就被镇压下去了。1927年2月,纵队在米纳斯吉拉斯州的北部同人数众多的政府军遭遇,双方展开了激烈战斗。由于力量悬殊,起义军损失惨重,不得不停止战斗,余部撤到玻利维亚境内,“普列斯特斯纵队”长征到此宣布失败。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普列斯特斯纵队同人数超过他们20倍的政府军进行了53次大战斗和上千次小战斗,两次穿越巴西全境,转战巴西14个州,行程2.5万多公里,成为拉丁美洲现代史上的一大革命壮举。
经过长征,普列斯特斯纵队沉重打击了贝纳德斯政府的反动独裁统治,促进了巴西人民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也大大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的革命斗争。“普列斯特斯纵队”长征丰富了巴西人民的革命经验,也使革命的领导人从中学到不少东西,他们头一次真正地深入接触了劳苦大众的生活,了解了民众的苦难和真正需要。但是由于起义领导人没有提出一个明确的革命纲领,没有采取措施去解决土地问题,所以没能更广泛地动员人民群众。而且,起义队伍一直采取游击战术,没有建立自己的根据地,也没有与一些城市和农村的其他革命力量长期配合,最后以失败告终。但那些不可思议的统计数据以及革命者英勇顽强的精神,都足以使“普列斯特斯纵队”长征载入史册,被后人永远记忆。
长征失败后,普列斯特斯被迫流亡国外,后来转向了马克思主义。1934年,他在墨西哥加入共产党。随后,他回到巴西组建了左翼的“民族解放同盟”,团结了许多社会主义者、共产主义者和进步人士,与国内外的法西斯势力斗争。二战后,普列斯特斯长期担任巴西共产党总书记,并曾于1959年10月率团访华,见到了他敬仰已久的毛泽东,两位东西方长征的领袖终于得以见面。为了迎接这位贵客,毛泽东同志还特意在济南设宴招待了他。在此后的岁月中,普列斯特斯经历了政治上、生活上的许多苦难和动荡,但直到1990年逝世,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