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不与俗人争利不与文人争名不与无谓人争气
2020-06-17 19:19:08 历史 猎历史 °c 繁体
A + A -鲈鱼四腮,独占松江一府。
螃蟹八足,横行天下九州。
知道这个对子的人,便知道这是张之洞到松江府微服私访时候的一个故事。
张之洞,号香涛,自号抱冰老人,南皮人,清朝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政治上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他是继曾国藩、李鸿章后,洋务运动的领袖人物,为中华民族重工业和及近代军事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注重教育和治安,主导了中国近代的警察制度,对清末的教育和社会发展有很大影响。
张之洞十六岁中解元,同治二年,廿七岁中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后历任山西巡抚、湖广总督、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张之洞有名言:“平生有三不争:一不与俗人争利,二不与文人争名,三不与无谓人争气。天下艰巨之事,成效则俟之于天,立志则操之在已民。志定力坚,自有成效可观。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振兴教育,必先广储师范,师资不敷,学校何以兴盛。”
张之洞三不争
张之洞先为清流,以敢谏闻名,号称“牛角”,战斗力非常生猛。
当时慈禧太后很需要一个曾国藩式的人来辅助她。通过推翻东乡惨案、力阻崇厚卖国、扳回午门冤案等系列重大事件,慈禧越来越看好张之洞。因为她从张之洞的身上,看到了一个人的影子,那就是曾国藩。
鸦片战争爆发时,大清国内忧外患,道光皇帝重用了曾国藩。曾国藩不负厚望,立了大功,一夜之间由四品官升为二品大员,连升四级。
曾国藩深得皇恩,知恩图报,他不仅成了镇压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军的头号功臣,也成了兴办洋务实业的首领,位居中兴名臣之首,为大清国的稳定和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是道光皇帝破格提拔和重用曾国藩的结果。
但是,曾国藩在为朝廷立功的同时,也给慈禧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隐患:朝廷大员中和各省巡抚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都来自曾国藩的“湘系”和他的门生李鸿章的“淮系”。
慈禧不能任这两派势力无限制地发展,她一直在物色属于自己的“曾国藩”,而张之洞就是最合适的人选。张之洞在办大事的时候,不仅坚持原则,坚守正义,还充分考虑了慈禧的感受,慈禧决定破格提拔张之洞。
1881年六月,慈禧就像当年道光皇帝破格提拔曾国藩那样,让张之洞由从四品的翰林院侍讲学士,直接升为从二品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一夜之间,张之洞连升四级。
前半生升迁太慢的历史终于一去不复返了,张之洞开始步入后半生的辉煌人生。他已经等了近二十年。
1881年十月十六日,他接到了朝廷的一纸任命:出任山西巡抚。巡抚相当于省长。记得二十年前,族兄张之万曾对他说:“你的文章写得棒极了,想法也是很好的,不过这些好想法,还是等你今后成为封疆大吏时再去实现吧。”如今,他终于实现做封疆大吏的梦想了,他有满腔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像一艘大船正远航,将尽情地去实现。
张之洞创办了自强学堂、三江师范学堂、湖北农务学堂、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工艺学堂、慈恩学堂等。
张之洞是东南大学的前身——三江师范学堂的创始人,中国高等师范学堂之鼻祖,中国幼儿园创始人(第一所幼稚园,选聘了3名日本保姆)。
张之洞着力扶持民族工业,为武汉自近代以来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他先后开办汉阳铁厂、湖北兵工厂、马鞍山煤矿、湖北织布局、湖北缫丝局等重轻工业企业,筹建芦汉铁路。
他主持修筑了武昌南北长堤和汉口后湖长堤,排除水患,划定了20世纪初的武汉三镇与今天的武汉市相近的城市规模,同时支持民族企业家操办水电等现代化市政建设。
张之洞是个个性鲜明的人。往往杰出人物就是这样,优点很突出,缺点也很突出。
张之洞是个工作狂。工作起来经常通宵达旦,夜以继日,重要讲话都是自己加班完成。
张之洞也很大度,能容人,宰相肚里能撑船。他的门下有各种学派观点的人。张之洞个子矮,两个主要助手也矮。
有个画家画了一张画,题为《三个矮子》,画得很像,挂到字画店里。张之洞知道后,没有生气,却叫人把画买回来,说画得不错。
张之洞很自负,经常刁难人。
张之洞曾经刁难过早年的孙中山。早年孙中山从国外回来,也曾去拜会张之洞。孙中山当时递呈了一张名帖,上写“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张之洞见后很不高兴:“一个平民布衣,竟敢与我这封疆大吏称兄道弟,简直不知天高地厚。”
于是在那帖子背面写:“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竟敢称兄弟!”然后叫门房把名帖还给孙中山。孙中山一看,知道这位张大人瞧不起自己,当即回复:“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孙中山的这句话针尖对麦芒,很是直截了当,“孙大炮”的风格已经显露。张之洞看后一惊,认为此人日后定当有大作为,便马上有请孙中山。
张之洞还曾刁难过早年的梁启超。相传,梁启超当年到武昌讲学时,曾慕名拜访张之洞。
一见对方很年轻,张之洞这位晚清“探花”便缓缓道:“听说先生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老夫倒想请教请教。我出过一上联,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下联,想请你对个下联。”张之洞的上联是:“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先生来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潜台词自然是“老夫第一”。
年轻的梁启超随口对出下联:“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后?”意思是是:我这个读书人尚知尊敬前辈,是故“何敢在前?”但以真才实学来看,我可能还略高于你老人家,所以可以当仁不让地“何敢在后?”清高的张之洞听了连声称赞对得好。
张之洞爱养猫。卧室中常有猫,张之洞经常亲自给它们喂食。
当时人称,清末有“三屠”:袁世凯喜欢打仗,人称“人屠”;岑春煊喜欢弹劾官吏,人称“官屠”;张之洞所到之处,建设花费很多,人称“财屠”。张之洞也是慈禧扶植起来的用以抗衡湘军和淮军势力的重要人物。他对西方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有一定深度的认识,但与以激进改良派持有不同的主张,对革命党人采取镇压态度。
张之洞称赞左宗棠一直督办新疆军务,忠勇可嘉。张之洞建议慈禧太后加强东南海防和西北边防力量,并上书推荐湘军水师统帅彭玉麟,称赞他能征善战、屡立战功且精力充沛,堪当此任。
张之洞任封疆大吏时期,中国经历了三次严重的外国威胁:中法战争时期,张之洞任两广总督,筹饷、调兵、反对撤兵议和。
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他与投降派和一般的主战派不同,认识到日本对中国的巨大野心,提出了“迁都、勤王、借款、购舰”的主张。在辛丑事变中,他极力主张镇压义和团,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
以芦汉铁路的修筑为契机,张之洞为“图自强,御外侮;挽利权,存中学”,兴实业、办教育、练新军、应商战、劝农桑、新城市、大力推行“湖北新政”,使武汉一跃成为全国的重工业基地。一些国内有影响的民营企业相继产生。
张之洞兴建了中国第一个用近代技术开采露天铁矿——大冶铁矿。张之洞先后下令开发大冶三石煤矿、道士茯洑煤矿、江夏马鞍山煤矿和江西萍乡煤矿,创建了我国近代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兴起。
除此之外,张之洞还创建了我国首家系统完备的军工厂——汉阳兵工厂,“汉阳造”从此闻名天下,汉阳步枪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近代军事建设以及国防中起到重要作用。
张之洞热心向日本学习,他派学生数百人前往日本留学,甚至将自己的数位子孙都送往日本留学。学生出洋,之洞必送行,回国必设宴接风。
张之洞家族以耿直清廉为训。张之洞为官清廉,从不索贿受贿,因家中人口多,日子过得很艰难。有时年关实在挺不过去,他就派人典当衣服之类。
这样一位地位赫赫、成就巨大的封疆大吏,一生清正廉洁、艰苦朴素,办理后事时竟然连丧葬费都拿不出,还是靠其亲朋门生筹集的(包括后来的“反清先锋”黄兴、中共元老之一董必武等)。
尽管清廷赏银3000两治丧,但仍远不够开销。临终前,他给子孙留下遗嘱:“人总有一死,你们无须悲痛。我生平学术治术,所行者不过十之四五,所幸心术则大中至正。为官40多年,勤奋做事,不谋私利,到死房不增一间、地不加一亩,可以无愧祖宗。”
张之洞想做事,想干大事,工作上他总是自己找困难的事做。他一生清廉,成当铺常客。张之洞当总督每年的薪俸一万多两银子,还有些其他收入,在当时,是高收入,但他的开支也很大。
有一次慈禧赏他5千两银子,他自己加1.2万两银子,在老家南皮办了个小学。各地发生灾荒,他也捐钱。他的幕僚是自己出钱养。张之洞有个理论,讲公利不讲私利,他当官以后,没有给老家祖产添过一间房,添过一亩地。
作为晚清政治界、思想界、经济界和文学界举足轻重的人物,张之洞树敌很多,死后毁誉不一。
但他主政湖广多年,百姓口碑很好。他在湖北打下的基础,客观上为辛亥革命爆发创造了条件。孙中山曾称“张之洞是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
毛泽东主席对其在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方面所作的贡献评价很高,曾说过“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
张之洞对近代中国文化建设事业也有特殊贡献。他任湖广总督时创建两湖书院,在广东创办广雅书局并设立藏书楼。
筹资兴建湖北省图书馆和湖南图书馆。他认为“图书馆为学术渊薮,京师尤系天下视听,规模必求宏远,搜罗必尽极详,庶足以供多士之研求”。
亲自选定馆址,购江南着名藏书家归安姚氏、南陵徐氏藏书,并翰林院旧藏,合为京师图书馆,制定了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章程,为国家图书馆建设贡献卓着。
张之洞忠于清朝,他兴办教育,发展民族实业,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清朝廷的统治,但是历史有自己的规律。
张之洞的一生,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对国家利益的维护,是当之无愧的晚清大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