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花鼓戏剧目源流考释(上)_传统
2020-02-17 05:02:50 历史故事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 °c 繁体
A + A -原标题:皖南花鼓戏剧目源流考释(上)
皖南花鼓戏剧目源流考释(上)
茆耕茹
微信版第415期
皖南花鼓戏到底有多少传统剧目,这些古装老戏又是从何而来?至今仍不外有两种说法:一说花鼓戏是同治年间,由湖北移民带入;一说“是百年前湖北民间花鼓调和河南灯曲子,随移民带入皖南,与皖南地区的民间歌舞合流演出,后又吸取了徽、京兄弟剧种艺术中的有益成份,逐渐发展演化成长的。”两说明显相悖。
欲说清以上两说,并不容易。因以上两个问题以及两说,同具因果关系,又涉及到浙、苏、皖三省交界处太湖以西地域花鼓戏的来源,故首需以剧种来源的两说为线索,以花鼓戏众多台本为依据,再结合戏史有关资料印证,以期能较为客观地了解这一问题。
花鼓戏剧目故事来源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宋元明清古本已有之。这类剧目的故事并不多;另一类是清同治七年(1868)而后,被移民与古本故事相同的剧目,同时带入湖西地域,两类剧目合在一起是湖西花鼓戏的整体。
一、《汇编》皖南花鼓戏的传统剧目
1956年6月为繁荣全国戏曲剧目的演出,文化部首次在京召开了“全国戏曲剧目工作会议”。会议提出“必须有计划、有组织地大力进行各剧种传统剧目的挖掘、整理和改编工作,必须尊重传统和依靠艺人”。安徽省文化局及时贯彻了这一会议精神。经省地县三级文化主管部门与艺人共同的努力,历经三年,经调查、甄选,完成了皖省徽剧、黄梅戏、庐剧、皖南花鼓戏、泗州戏五个主要剧种台本的记录工作。皖南花鼓戏共挖掘、记录的台本大小剧目有一百二十二本。1959年由安徽省文化局剧目研究室对以上五个剧种所记的台本,前后同时刊印。皖花台本称《安徽省传统剧目汇编》“皖南花鼓戏”,全九集。所以,今天谈起皖南花鼓戏的传统剧目的家底,都是依照《汇编》九集剧目为主要依据,本人也不例外。
皖南花鼓戏《汇编》九集皖花台本,当时都是由艺人中对剧种里的某一剧目擅长者口述,都录有口述者的姓名。所记虽不是当年湖西花鼓戏的全部,但已是皖南花鼓戏当时所获值得刊印的剧目之全部。
剧目是声腔、表演的载体。如没有相应的剧目,哪来皖南花鼓戏的声腔、表演和剧种的存在。这对今天的继承、研究、发扬这一剧种,都是宝贵的。(图1)
图1 安徽省文化局剧目研究室1959年编印之《安徽省传统剧目汇编》“皖南花鼓戏”全九集
皖南花鼓戏传统剧目《汇编》九集,所载剧目如下:
第一集 双合镜、蓝衫记(大辞店)、绣像记、小清官、珍珠塔、鸡笼山共六本。
第二集 告经承(张朝忠告漕)、天仙配、柳荫记、余老四(私情记)、闹公堂、送香茶共六本。
第三集 大清官、乌金记、白扇记、卖花记、湘子渡妻、站花墙、西楼会、倒栽麻、天平山、云楼会共十本。
第四集 血汗衫、荞麦记、双插柳、雷公报、糍粑案、沉香救母、阴阳错、晒罗裙共八本。
第五集 蓝丝带、打红梅、荒年记、平顶山、店家会、蓝桥会、下扬州共七本。
第六集 酒醉花魁、思凡、思儿望郎、郭华买胭脂、何义保扯状、张古董借妻、南冲耕种、胡彦昌辞店(中辞店)、铁板桥、拦马、张老三下南京、胡氏下书、小姑贤、绣荷包、花亭会、秦雪梅观画、汤老二试妻、瞧干娘共十八本。
第七集 钩鸡、吕蒙正赶斋、吊楼(葛麻)、吴三宝游春、点大麦、打扫花堂、讨学钱、闹黉学、永乐观灯、百忍堂、百子堂、小辞店(蔡鸣风辞店)、桃花洞、傅罗卜取经、梅龙镇、机房教子、霸王山、渔舟配、凤姣投水共十九本。
第八集 腌腊菜、小放牛、打补丁、唐老三下江南、张监生调情、打芦花、看相、卖杂货、打城隍、打砂锅、小补缸、张怀庭打长工、打豆渣、王和卖线、卖栀子花、张三卖豆腐、打瓜园、柏老四反情、贾四成嫖院、假报喜(姚大金报喜)、打面缸、掐菜苔共二十二本。
第九集 吴一文卖线、闹酒馆、王小二过年、双打雷、送端阳、恨大脚、恨小脚、冷饭店、盘泥巴、卖棉纱、卖白布、逃水荒、闹花园、捡狗屎、吴光大拜年、罗老四调情、鹞子卖鞋、金莲调叔、阴阳合、王瞎子闹店、挖黄鳝、掐青草、陈瞎子嗑瓜子、杨瞎子讨亲、女吃醋共二十五本。
附:当茶园1本。
《汇编》九集刊印不久,又出现《当茶园》一戏。由此,九集而外又增一剧。共计皖花台本大戏三十七、小戏八十五,合计一百二十二本。
二、宋元明清古本戏曲比照
《汇编》皖花本中,虽存有古本戏曲故事,因长期传流衍变,早已不是古本之原貌。早期古本流入鄂东,尚无楚、汉二调。因此,这时古本戏曲在鄂东的演出,其风貌特征,以及和南戏文、传奇以及与北杂剧之声腔交融,对后来楚、汉二调的产生,都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时过境迁,古本已不如早期在鄂东影响之大。这类古本在皖花本中的遗留,也只成了一般性的戏曲故事和伦理的教化。
现从古本中,选出与皖花台本故事相同戏目之最早刊本十一则,以供了解皖花本与古本之间时间上的差别和声腔之变体等。这对进一步了解以后皖花剧目在湖西的产生,还是有一定帮助的。
1、宋元已有之。《郭华买胭脂》,宋元戏文有《王月英月下留鞋记》。元杂剧有《王月英元夜留鞋记》,明文林阁有刊本。《柳荫记》,宋元有《祝英台》戏文。元•白朴有《祝英台死嫁梁山伯》杂剧。《天仙配》,明末《九宫正始》与《柳荫记》同注:“元传奇”。明传奇有心一子《遇仙记》、顾觉宇有《织锦记》。《吕蒙正赶斋》,明•徐渭《南词叙录》“宋元旧篇”存目,金陵富春堂有《吕蒙正破窑记》刊本。(图2)《云楼会》,元有《张于湖误宿女贞观》杂剧。明•高濂作《玉簪记》传奇,毛晋《六十种曲》第三册载本。《打芦花》“宋元旧篇”有《闵子骞单衣记》戏文目。清《曲海总目提要》称“明初旧本”。《沉香救母》,《南词叙录》称“宋元旧篇”。宋末元初李好古作《巨灵神劈华山》。元前期张时起有《沈香太子劈华山》杂剧。《铁板桥》,叙吕洞宾渡白牡丹事。白牡丹为宋元名妓,其故事盛行于金元间。金时有《白牡丹》院本,明有《吕洞宾戏白牡丹》杂剧。《湘子渡妻》,元前期纪君祥有《韩湘子渡韩退之》杂剧。明初有《韩湘子九渡文公升仙记》戏文,富春堂有刊本。湖西花鼓中的《铁板桥》、《湘子渡妻》,亦属此类神仙道化之题材。
图2 明金陵唐氏富春堂刻本《吕蒙正风雪破窑》插图
2、明代有之。《秦雪梅观画》,明有《商辂三元记》,亦名《断机记》。传为明•徐霖作,万历间富春堂有刊本。叙辂父商霖聘妻秦雪梅,未娶而亡。霖妾鲁爱玉生遗腹子,取名商辂。秦氏至商门守节,与妾共抚其子,长而教之。辂稍懈怠,秦便以断机示戒,后辂竟连中“三元”。徐本前另有“宋元旧篇”,称《冯京三元记》,以《宋史》冯京连中“三元”事作剧。《思凡》,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风月锦囊•正杂两科全集》卷之一,有《尼姑下山》《新增僧家记》二出。冯惟敏撰《僧尼共犯》杂剧,本载《孤本元明杂剧》。
3、清代有之。《酒醉花魁》,明末清初人李玉撰《占花魁》传奇。题材与明末冯梦龙《醒世恒言》中《卖油郎独占花魁》同。叙妓女王美娘为卖油郎秦种真情所感,自行赎身,嫁与秦种。本载李玉传奇合集《一人永占》内。《梅龙镇》,唐英(1683—1754?)撰,本载《古柏堂五种》,《缀白裘》十一集卷三《杂剧•梆子腔》有《戏凤》出。演正德、凤姐事。《珍珠塔》,弹词中最早有乾隆年间刊本,作者不详。嘉庆间的弹词刊本为俞正峰编。曲艺、戏剧中多种此类节目,均以此种弹词中方卿与陈翠娥故事改编而成。戏曲本姚燮(1805—1864)《今乐考证•著录十•国朝院本》有目。
以上所记与皖花有关剧目,古本所演大多故事完整。明万历而后及皖花本,大多被折零演出。纵有较完整故事剧目,如《柳荫记》《珍珠塔》等,情节也有增有改,减多改少。这一现象在万历而后的台本中也较普遍,如有的剧目故事发生地被转换,人物表演的细节和感情也有强弱,个别剧目在结局上还有不同。皖花台本语言的通俗化,尽为市井乡民的口语。而此时在鄂东流行的戏曲,无论南戏文、传奇或北杂剧,都为曲牌联套长短句的演唱,《汇编》皖花本所使用的已是上、下句的板腔体了。由此看来,古本与皖花本之间,还难以衔接相连,这中间还应隔有一个较大的跨度,似还缺少一个过渡的介体。
三、弋阳、青阳、徽调三腔之影响
以上所举与皖花台本有关剧目,明中叶在声腔上有了重大的变化。其中又以青阳腔中滚调的使用,不仅大大地丰富了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还丰富了台本的主题。随着梆子腔中唱腔上、下句为基础的运用,渐而为皮簧系统所丰富,终促成了演唱中板腔体的形成和广泛使用。明中叶而后的情况,是否可以看出皖花台本中除剧目故事而外,有关剧目与此时刊印的台本,还有另外哪些密切的关系。
明中叶而后,弋阳、青阳、徽调三腔流行更广。因此三腔也应对鄂东花鼓戏形成的影响较大,这里不妨就此时三腔剧目、声腔与皖花之关系,不避繁琐,再予比较:
1、《天仙配》。明万历刊本《乐府菁华》卷之三上层《织绢记》有《槐阴分别》。《八能奏绵》卷之六下层《织锦记》有《董永槐阴分别》。《大明春》卷之五下层《织绢记》有《仙姬天街重会》(即《七仙女送子》)。《尧天乐》卷之一下层《槐荫记》有《槐荫分别》等。
2、《柳荫记》。明万历间《徽池雅调》卷之一下层《同窗记》有《英伯相别回家、山伯赛槐阴分别》二出。《群英类选》卷四《访友记》有《山伯送别》。《尧天乐》卷一上层《同窗记》有《河梁分袂》。明末《时调青昆》卷之二上层《同窗记》有《山伯访友、英台自叹》等。
3、《郭华买胭脂》。《乐府菁华》卷之五上层《胭脂记》有《送柬传情》。《词林一枝》卷之一上层《胭脂记》有《观灯赴约》。(图3)《徽池雅调》卷之二上层也有《观灯赴约》一出。乾隆间《缀白裘》第六集卷一“杂剧”中有《买胭脂》一出。
图3 明万历新岁(1573)叶志元绣梓之《词林一枝》首页
4、《吕蒙正赶斋》。《乐府菁华》卷之三下层《破窑记》中有《蒙正破窑居止、蒙正夫妻祭灶、蒙正冒雪居室、刘氏破窑闻捷》四出。《玉谷新簧》卷之四下层《破窑记》有《蒙正夫妻祭灶、刘千金破窑得捷》。《摘锦奇音》卷之五下层《破窑记》有《文穆夫妻祭灶、小姐采芹遇婢、及第差人接妻》。《词林一枝》卷之二下层《破窑记》有《吕蒙正游观破窑》。《大明春》卷之六下层《破窑记》有《蒙正荣归》。《时调青昆》卷之一下层《破窑记》有《夫妻祭灶》,卷之二下层有《状元游街》。
5、《花亭会》,明代弋阳腔《高文举珍珠记》中第十九、二十两出,叙高文举与前妻花园相逢故事。《玉谷新簧》卷之三上层《米 记》有《考问老奴、文举逢妻》二出。《八能奏锦》卷之六上层《米 记》有《鞫问老奴》。《大明春》卷之一上层《米 记》也有《鞫问老奴》。王古鲁《明代徽调戏曲散出辑佚》有《鞫问老奴、书馆逢夫》两出研究之介绍。
6、《云楼会》。明《玉簪记》中有其事。《乐府菁华》卷之四上层《玉簪记》有《秋江哭别》,下层有《必正妙常对操》。《玉谷新簧》卷之二上层《玉簪记》有《词姤私情、执诗求合、秋江哭别》。《摘锦奇音》卷之二下层《玉簪记》有《必正执诗求合、妙常秋江哭别、必正姑劝佳期》。《词林一枝》卷之一下层《玉簪记》有《陈妙常空门思母、潘必正姑阻佳期、陈妙常月夜焚香》。《八能奏锦》卷之一上层《玉簪记》有《妙常思凡、执诗求合》,卷之六上层有《姑阻佳期、秋江哭别》。《大明春》卷之一上层《玉簪记》有《妙常思母、茶叙芳心、饯别潘生、秋江泣别》。《徽池雅调》卷之二下层《玉簪记》有《临安赴试》。《尧天乐》卷之一下层《玉簪记》有《空门思母、姑阻佳期、妙常拜月》。《时调青昆》卷之一上层《玉簪记》有《姑阻佳期》。
7、《思凡》。《乐府菁华》卷四上层《目连记》有《尼姑下山、僧尼调戏》。《玉谷新簧》卷之一上层《思婚记》有《尼姑下山》。《词林一枝》卷四中层有《尼姑下山》。《时调青昆》卷二上层《救母记》有《小尼幽思》。郑之珍(1518-1595年)万历刊本《劝善记》卷上有《尼姑下山、和尚下山》两出。
8、《傅罗卜取经》。即郑之珍本《劝善记》卷中《过黑松林》一出,又称《观音戏目连》。
9、《秦雪梅观画》。明•徐霖《商辂三元记》中有其事。《乐府菁华》卷之五上层《三元记》有《秦雪梅观画有感、秦氏断机教子》。《玉谷新簧》卷之二下层《三元记》有《雪梅观画有感、雪梅断机教子、节妇立志训儿》。(图4)《摘锦奇音》卷之六下层《三元记》有《秦氏商门吊孝、雪梅立志守节》。《词林一枝》卷之二上层《三元记》有《雪梅吊孝》。《八能秦锦》卷之二下层《三元记》有《雪梅商门吊孝》,卷之四下层有《雪梅坟头挂纸》。《尧天乐》卷之二下层《三元记》有《秦小姐忆子得捷》。《时调青昆》卷之一上层《三元记》有《商门吊孝》一出。
图4 明万历庚戌(1610)刊本《玉谷新簧》中之《秦雪梅断机教子》页
10、《张古董借妻》。《缀白裘》十一集卷一“杂剧•乱弹”中,有此剧《借妻、回门、月城、堂断》四出。
11、《拦马》。《缀白裘》十一集卷三“乱弹腔”中,称此出为《挡马》。
以上所例,都是当年湖西地域脍炙人口的剧目。其中有些戏中的出目,竟被万历一朝之弋阳、青阳、徽调等多种戏刊一版再版。《思凡》一剧,竟出现有五种不同的版本,各自均为重新编撰。这里一个值得注意的是,这时一本完整的戏曲故事,被折零演出的现象比先前有了增多。这是因为此类零出,大多是一本完整故事的主要精彩部分,俗称“戏胆”。这一选出演出的方式,也同时被皖花台本继承了下来。但此时相同的剧目之间,虽有滚调使用频率多寡的不同,却在唱腔上仍未见有朝向板腔体衍进之轨迹。也未见台本语言风格之改变,甚于连皖花本中一些人名的改变,也难知究竟。如《花亭会》中高文举前妻王金真,皖花本被改为张梅英。《酒醉花魁》中花魁女王美娟姓名也无,只称其为花魁女。这或可看作在较长时间演出的衍进中,因遗忘而失落所致。因以上诸多原因的存在,古本与皖花本两者之间仍未能见其中有过渡的载体,使皖花台本无法与万历而后的刊本直接对接,仍留下了未解的一环。
(作者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