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章之治:通过吃人口红利开创盛世,红利衰退则盛世烟消云散_红利
2020-02-19 00:03:59 历史故事 江郎说史 °c 繁体
A + A -原标题:明章之治:通过吃人口红利开创盛世,红利衰退则盛世烟消云散
明章之治是光武中兴后的一场“大治”,经过此番治理东汉走向了巅峰,但是此治成了东汉的绝响,东汉自始至终都没能复制这场“大治”。明章之治到底涵盖那些内容、政策?为什么汉明帝能开创此盛世?之后东汉的皇帝为什么就不能复制一下?为何东汉再无盛世出现?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明章之治”
经济方面
经济是衡量王朝强大的重要标杆,一个王朝连经济都搞不好,那么怎么能奢望它去搞民生、军事哪?对外作战不利,对内民生凋敝,这怎么能算是盛世哪?对此,江郎认为王朝经济强弱是决定王朝是否强盛的重要因素,而影响王朝经济强弱的原因无外乎:就业、内需、出口。东汉初期人口少、内需少、出口少,这种情况是非常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光武中兴虽然改善了部分窘境,但是并没有使东汉走向康庄大道。因此汉明帝一上位就开始着手改善经济,拉高就业率就是第一步。
一:拉高就业率
我们要知道古代王朝的主要收入为“田税”,也就是老百姓种地要缴纳一定的费用,你可以理解为“保护费”。百姓越多那么王朝的收入也就越多,但是王朝建立初期人口都是比较少的,大量的土地被空置,就业率非常低。为了拉高就业率,古代封建王朝会想方设法的鼓励、软暴力逼迫百姓生育。汉朝皇帝对这一点很熟悉,“单身税”就是他们老刘家搞的。汉明帝为了拉高就业率也下发过一系列政策,其主要政策为:
1:鼓励开垦
鼓励开垦土地一点不稀奇,为了提高就业岗位,王朝会通过减税赋、许诺好处等一系列手段让老百姓去开垦荒地。山阳太守秦彭兴起稻田千余顷,庐山太守修复荒地、下邳相张禹开垦良田千顷,得谷百万斛,明章二帝时期诸如此类的记载数不胜数,大量的荒田被开辟出来,为百姓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当然了,不止朝廷在开辟荒田,百姓、豪强地主都会开辟荒田。只不过他们都会隐匿田亩,其目的就是偷税。虽然国家收不到保护费,但是民众富裕了,他们还是会去消费,直接拉动经济、间接交税,对国家也没什么坏处。而且明章二帝时期也大搞“度田”,动不动就重新丈量土地,为什么?很明显国家也知道百姓开辟荒地,只不过没有制止。等你开辟完毕了,种上粮食了,国家拿着小本本来统计你的土地,并且加以征税。
2:安置流民
在当时有大量的流民没有土地,怎么办?想办法安置。皇帝下令“假民公田”,意思就是把流民安置到国有土地上面,给他们耕具、种子、粮食,让他们负责耕种,并且给予一定的免税政策,这也算有编制的农民吧。还有就是鼓励流民回乡务农,让地方政府妥善安置这些流民,并且引导他们耕种土地。同时皇帝会奖励那些政绩优秀的官员,通过扶持几个榜样让各地官员争相效仿。此举有效的解决了土地资源浪费的问题,同时缓解了流民带来的不稳定因素,社会也相对于比较稳定。
3:轻徭薄赋
徭役是需要百姓给国家干活的,赋是需要百姓给国家交粮的,前者会影响百姓耕种进度,后者会影响百姓种地积极性。明章二帝为了不影响百姓生产、为了提高百姓种地积极性,先后八次减免徭役、赋税。这一点是为了提高百姓收入,以便提高内需、生育率。你没钱还会养孩子吗?肯定不会啊。国家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多次下令免税,其目的就是让百姓手里有几个钱,然后多生孩子。孩子多了,那么就业率也就上去了,内需也就大起来了。一千万人的内需和两千万人的内需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当时百姓很多都是刚性内需,比如说盐、铁。你可以不去消费,但你总要吃盐吧。当时盐是被官府垄断生产的,多一份内需国家就多一份收入。
4:提高百姓待遇
当时提高百姓待遇有两种方法,其一就是给爵位。汉明帝时期赐爵6次,汉章帝时期赐爵4次,这些爵位作用其实并不大,只不过是那些老弱病残、没有耕种能力的人多多少会领到一些补贴。另一种方法就是让官吏慰问那些穷苦百姓,官吏不济贫就是渎职。明章之治时期先后下了27道诏书,强令官吏改善百姓环境和生活水平。这对百姓的积极性还是有所帮助的,但是并没有落实到根本。秦朝提高百姓待遇是怎么做的?直接提高粮食价钱,大大的提供了百姓种地积极性,百姓的收入、待遇随之水涨船高。明章二帝的政策就不如秦朝,但是也确实提高了百姓待遇,“老有所依”是百姓一大梦想,建立起一系列的养老政策有利于维护国家稳定。
除去这些主要措施之外,明章二帝还颁发了一些政策,比如:兴修水利、抑制豪强等等。兴修水利有助于提供农业生产,比如王景治理黄河,极大降低黄河水患对农业的破坏。抑制豪强其实就是抑制土地兼并,避免百姓沦为豪强地主的佃户。当然这一系列措施都是为了提高就业率,增加税赋。光武帝时期人口2100多万,但是汉明帝时期就上升到3400万,人口基数对经济的影响非常大。我们且不说这些人的内需,仅仅算赋、口赋、更赋就是一大笔收入。光武帝时期收入26亿钱,汉明帝时期收入42亿,汉章帝时期收入53亿钱,朝廷收入就是经济好坏的最好的体现。而且当时的一些商业是政府垄断的,比如盐。2100万人吃多少盐?3400万人吃多少盐?这收入肯定不一样,后者的经济要比前者的经济好很多。现在明白为什么汉明帝能开创“明章之治”了吗?人口红利就是主要原因!
整肃吏治
整肃吏治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明章二帝也没有针对官吏腐败而颁布什么整顿政策。只是颁布了一个考察法,对地方官吏每年进行考核一次。只不过漏洞太多,明章二帝死后很快就形同虚设。但是在当时确实起到了整肃吏治的效果,而且还裁剪了大批的腐败分子。
军事方面
西汉时期汉武帝北伐匈奴,汉宣帝分裂匈奴,这两人大大缓解了匈奴危机。但是北匈奴仍旧频繁掳掠汉朝,汉明帝最终决定北伐匈奴,派遣窦固北伐,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匈奴危机。另外汉明帝还让班超出使西域,要求西域诸国断绝与匈奴的联系。其实就是制裁匈奴,从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孤立匈奴。之后匈奴急剧衰弱,为窦宪北伐提供了有利时机。
经营西域
汉明帝时期派遣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带着36人歼灭了北匈奴的使者团,一时间声名鹊起。而且班超还重新组建了西域都护府,让东汉牢牢控制住了西域,并且开始一系列的经营。上面我们说了,人口红利有效的解决了就业、内需的问题。还有一个就是出口,当时汉朝主要出口国就是西域诸国。大量的丝绸从流入西域,然后由商人带到世界各地,靠贩卖内地商品发家致富的商人不计其数,这些商人拉动了经济,为大量手工业者提供了就业机会。
西汉是重农抑商,但是东汉不一样,大量的学者认为东汉是“宽商”的。东汉的商人动辄就是上亿身家,这些商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以洛阳为例,王符估算洛阳的手工商人要比农夫多十倍。有些商人是靠内需起家的,但是朝廷垄断了盐铁那些暴力行当,内地的商业机会并不多。但是出口就不一样了,中国的丝绸远销西域,甚至都输入到了罗马。不少商人都靠对外经商赚的盆满钵满,不仅自己富有了,还给朝廷交了税,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围绕着商人还产生了大量的衍生行当,不少人专门靠伺候商人谋生。
综上所述
两汉交替之际战争导致大量人口减员,之后汉明帝鼓励生育,迅速拉高就业率,通过吃人口红利创建了“明章之治”。汉明帝和汉章帝并没有什么可延续的政策,因此明章之治很快就成了绝响。但是二帝并没有针对土地兼并提出有效的措施,以至于东汉豪强地主发展十分迅速。而且汉章帝晚年重用外戚,开启了东汉最黑暗的年代。宦官和外戚轮流争权,最终导致汉朝走向灭亡。随着人口红利的衰退盛世也逐渐烟消云散,但是不可否认明章之治在历史上的重要性,两位皇帝为东汉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