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故事> - 正文

淮海战役的胜利, 主席说“想不到”, 粟裕一开始也没想会搞这么大_淮海战役

2020-07-01 15:16:15 历史故事 史记来找茬 °c 繁体
A +  A -

原标题:淮海战役的胜利, 主席说“想不到”, 粟裕一开始也没想会搞这么大

我们都知道,在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我军同国民党军进行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

这三大战役都以我军胜利宣告结束,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其中,辽沈战役解放军以70万对国民党军55万,歼敌47.2万人;平津战役解放军以100万对国民党军61万人;歼敌52.1万人。都是以多胜少。唯独淮海战役是解放军以60万对国民党军80万,歼敌55.5万人,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另外,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都是我军在兵力、装备、战略形势等方面都已经准备成熟的情况下展开的,淮海战役却是一锅“夹生饭”。——淮海战役结束,毛主席曾对刘、邓、陈说:“淮海战役打得好,好比一锅夹生饭,还没有煮熟,硬被你们一口一口地吃下去了。”就因为这锅“夹生饭”被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吃下去了,所以,主席曾在多个场合说自己对这场胜利“想不到”。

1961年,毛主席接见蒙哥马利元帅。蒙哥马利称赞毛主席是高明的军事家,用兵如神,特别是淮海战役不可思议。毛主席说:“在我的战友中,有一个最会带兵打仗的人,这个人叫粟裕,淮海战役就是他指挥的。”其实,这场战役的提出者、主要指挥者之一的粟裕,在一开始也没有想到战役会搞成这么大。

话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解放战争进入反攻阶段。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表现抢眼,莱芜一战,歼敌五万六,创造了解放军一次歼敌的最高纪录;孟良崮一战,全歼国民党的精锐整编七十四师。

当然,当时在中原战场上,国民党还是占有绝对优势的。但蒋介石为了扭转战略上的被动局面,在1948年年初开始改变策略,将“全面防御”变为“分区防御”。

为打破国民党的战略部署,缓解中原野战军的压力,中央电令粟裕,要求他率领华东野战军的一、四、六纵队,择机南渡长江,把包围大别山的国民党军新二师、二十到三十个旅吸引到江南,以解除掉刘邓被蒋介石包围的态势。粟裕着手整训部队,积极为渡江准备,但脑海里出现了一个大胆的战略构想,挥之不去。他给毛主席回电,提出想打一场“大仗”,以抓住战争的主动权。

他说,一、四、六纵队还是不要渡江为妙。因为,一旦渡江,力量就会分散,形不成优势兵力打大的歼灭战;而且江南是新区,群众条件比不上江北,缺乏后勤供应,可能会出现队伍大幅度减员现象;另外,伤员也不好安置。粟裕因此建议说,不如就在中原地区,寻找机会打大的歼灭战。毛主席同意了他的建议。粟裕于是留在江北,策划了一个睢祁战役,即战役主要在河南的睢县、祁县这两个地方展开。

但粟裕最先在开封开打,目的是声东击西。开封之战一打响,蒋介石立刻抓狂,亲自前往郑州、西安、徐州等地开会督战,调集重兵对华东野战军实施反包围,想把华野消灭在豫东地区。哪知,粟裕的华东野战军在中原野战军的配合下,仅用5个昼夜就攻破了开封城,并在随后的十几天里,一举歼灭了国民党军9万多人。蒋介石的豫东会战计划宣告流产。

打下了开封之后,粟裕又在济南打掉了国民党军队十万之众,华北和华东两大解放区形成贯通之势。

本来,华野发动济南战役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吸引徐州的国民党军主力北上而“围城打援”。

但由于徐州国民党军“隔岸观火”,不动如山。

那么,“围城打援”的预期目标未能实现,华野用来打援的三分之二主力部队也没参战。

粟裕不愿让这几十万官兵闲着没事干,他决定解放淮阴、淮安至海州、连云港一带,即淮海地区。

这样,当济南战役进入巷战尾声,粟裕便致电中央军委并华东局以及中原局,声称:攻济战斗日内即可完全结束,下一步行动建议即进行淮海战役,该战役可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以苏北兵团攻占两淮地区,并乘胜收复宝应、高邮,而以全军主力位于宿迁至运河车站沿线两岸,围歼可能来援之敌,如敌不援或被阻而改经浦口、长江,自扬州北援。则我于两淮作战结束前后即进行战役第二步:以三个纵队攻占海州、连云港、结束淮海战役,尔后全军转入休整。

这是“淮海战役”概念的第一次提出,但其所指范围只是淮阴、淮安至海州、连云港一带,即淮海地区,与后来发展为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相比,前者被称为“小淮海”;后者被称为“大淮海”。

为什么“小淮海”被发展成“大淮海”了呢?所谓战机瞬息万变,形势不由人。

因为济南被攻克之后,黄百韬兵团便恢复了战前的原态势,回据了新安一带。即按粟裕这个南下取两淮的行动就会受到严重威胁,华野主力原拟进至宿迁、运河车站的设想也不可能实现。

于是,粟裕迅速修改了计划——不仅仅要吃掉两淮和海、连那两个整编师(军),而且要吃掉整个黄百韬兵团!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计划。

要知道,徐州刘峙集团拥有4个机动兵团和6个绥靖区约70余万人的兵力,其中还有国民党军中最有战斗力的一部分主力。而华东野战军虽然拥有15个步兵纵队(军)和一个特种兵纵队约36万人的兵力,可以投入机动作战(另华东军区部队有37万余人),但无论是在兵力上,还是兵器上,都居于劣势。粟裕最终还是顶着压力,全歼了黄百韬兵团。

蒋介石再也坐不住了,赶紧收缩部队,要求第二、第十六兵团沿津浦路向南,第六、第八兵团由蚌埠、固镇沿铁路向北,黄维第十二兵团由赵集向宿县方向进攻,准备通过三路会师宿县打通津浦路徐蚌段,从而改变不利态势。

但徐州、蚌埠两地的国民党军尚未行动,邀功心切的黄维兵团却向浍河南岸南坪集地区发起攻击。黄维这一孤军冒进,迅速遭到了我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的围攻,第十二兵团全军覆没,黄维本人被俘。蒋介石惊恐之余,接受了杜聿明的意见,放弃徐州,采取滚筒式战术逐次掩护退却。但杜聿明这一意图又被粟裕准确侦知。

粟裕在地图前推演过杜聿明集团撤退最有可能的三条路线:

一、沿着陇海铁路向东,经连云港方向坐船逃跑。但考虑到没这么多船供几十万部队使用,直接排除;

二、直奔东南,经苏中走两淮,往上海和南京逃。但这一带多是水网地区,不便于大兵团和重装备行动,也可以排除。

三、沿津浦路西侧绕过山区南下。粟裕认为,这一带道路平坦,行动便利,而且,杜聿明在撤退时还可以得到南线的李延年、刘汝明相呼应。因此,粟裕把华东野战军主要的部队部署在第三条路线上。

粟裕料敌先机,得以彻底消灭了杜聿明集团,占领了长江以北大片土地,为后面的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国民党方面把“淮海战役”称之为“徐蚌会战”。李宗仁后来回忆说:徐蚌会战已近尾声时,中共全盘胜利已成定局,京沪震动,人心惶惶,国内外许多民意机关,甚至统兵作战的高级将领,都认为前途无望。

而在战役结束后的第四天,即1949年1月14日,毛主席也在关于时局的声明中所说:“现在,人民解放军无论在数量上士气上和装备上均优于国民党反动派政府的残余军事力量。至此,中国人民才开始吐了一口气。现在情况很明显,只要解放军向残余的国民党军再作若干次重大攻击,国民党统治即将土崩瓦解,归于消亡”。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粟裕

精选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