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的邬思道为何没有选择去投奔年羹尧,而选择了李卫_邬思道
2020-07-02 20:05:44 历史故事 寂寞的思念 °c 繁体
A + A -原标题:《雍正王朝》中的邬思道为何没有选择去投奔年羹尧,而选择了李卫
雍正未登上皇位前,他的智囊团的主要代表邬思道先生可谓是阅人无数。邬先生知道,随着雍正的登峰造极,登上皇位,他也该谢幕了。
(雍正)
雍正登基前的一天晚上,借着怕有闪失的借口,回到潜邸,首先去探邬先生的口风。
”与君王共患难易,同享乐难”,邬先生深谙这个道理,他早就想好了自保的方式。雍正说,你的事我在考虑。意思是说你具体干什么,我还没有考虑好,你好让我为难。邬侃侃而谈,不卑不亢地说,自己有三不可用。
一是自己是戴罪之身,是前朝朝的罪臣,如果雍正任用自己的话,非常不合适。
二是自己身体有残疾,拖着病腿,在朝廷上有碍形象。
三是自己在四爷府已经十几年,尽心尽职,灯尽油枯,已经没了利用的价值。而且自己的计策都是阴谋小计,现在皇上是光明大业,需要用光明之计。
(邬思道)
说到最后第三点的动情处,邬先生老泪纵横,深情地呼唤一声”皇上”,像是哀唉,像是无奈的抗争。雍正被他所感动,人心都是肉长的,十几年间,邬先生为他全心的付出的场景历历在目。雍正缓缓道,那就依了你吧。
之后,雍正还是让十三爷追上正在赶路的邬先生,送给了他一名贴身的丫头,美其名曰伺候邬先生,其实邬先生什么都明白,此人在伺候他的同时,一定是同时肩负着监视他的责任。心领神会的邬先生呵呵一笑,说自己以后有人管着了。
最后邬先生说自己会选择“半隐”,因为如果“全隐”的话,雍正想自己了,找不着自己会伤心的。而自己也会想雍正的,他们要对得住自己的这一段君臣的感情。而且由于身体的原因,两袖清风的他,会饿死的。其实更深层的隐义是,如果不知道自己在哪里,雍正会更不放心。
邬先生还说,选择“半隐“还会让自己发挥余热,同时混口饭吃。
当然最主要的是让雍正放心,找一个雍正相信的人来监视自己,直到对自己不再心存芥蒂,放自己全身而退。
(年羹尧)
邬先生离开雍正府,为什么不选择年羹尧?
选择是一门艺术,选择对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选择不对,惩罚加倍,相当于自取灭亡。邬先生选择年羹尧就相当于飞蛾扑火。
年羹尧大将军手握兵权,虽然对雍正开始也是忠心耿耿,雍正待他也是一个黄马褂又一个黄马褂的赐予。但是功高震主,兔死狗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历朝历代的皇上都敬畏手握兵权的武将。岳飞为什么被杀?袁崇焕为什么被杀?因为他们都是手握重兵,同时遭到皇上猜忌的大将。
邬先生是有教训的,当年自己与年羹尧的妹妹的恋情之火,就是被雍正所掐灭的。如果邬先生再想找年羹尧避难,那只能让雍正抓自己的小辫子,是自己活得不耐烦了。
邬先生是出谋划策之人,相当于刘备的诸葛先生。雍正正是靠着对他的言听计从,按着他的思路出牌,才在九王夺嫡中胜出,如果邬先生去了年羹尧的府上,按同样的出牌方法给年羹尧指明道路的话,年羹尧会不会举起造反的大旗?只要邬先生敢去年羹尧的府上,雍正立即就会如此地猜测。
邬先生离开雍正的府上,就是为了免受猜忌,让雍正放心。如果邬先生去了年羹尧那里,只能是南辕北辙,自投罗网。
(李卫)
邬先生选择李卫,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两个人同样为雍正当差过,相互合作过,配合默契过。可以说李卫的成长史就是邬先生的教导史。
李卫善良,忠心,知恩图报,他一定会尊重并善待邬先生的。邬先生在选择投靠谁这个问题上,肯定不是思考了一天两天。邬先生想的是万全之计,这个地方必须是一个可让自己不但发挥余热,而且能够确定的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的地方。
李卫头脑机灵,他也明白邬先生为什么会选择投奔他。在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李卫就是那个像邬先生伸出橄榄枝的人。是的,雪中送炭之情是让人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事情。
邬先生明白几乎大字不识的李卫,太需要像自己这样的出谋划策之人。既然有需要,就不是白白去求别人赏赐一口饭吃。不至于使自己处于一个尴尬的,被施舍的境地。
邬先生更明白,小名是狗儿的李卫,早早就入了雍正的法眼,是雍正最相信的人之一,绝不会遭到雍正的猜忌。历史漫谈君觉得他对雍正的忠诚度应该不亚于铁帽子王十三爷允祥。
邬先生投靠到李卫的府中,让雍正放心的目的就达到了。因为不论到谁那里自己都是被监视的,让李卫把自己的一行一动告诉雍正,雍正自然是更放心了。后来,李卫告诉雍正,邬先生到了自己府上,雍正听了后,果然龙颜大悦,非常开心。
历史漫谈君说,邬先生不但智商高,情商也非常高。他明白识时务为俊杰,急流勇退,明哲保身。不贪慕虚荣,不居功自傲,只有让雍正放心,自己才能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