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故事> - 正文

戴罪立功的靖南王耿精忠,为何会被康熙帝凌迟处死?_南王

2020-05-13 13:02:33 历史故事 猴哥解说 °c 繁体
A +  A -

原标题:戴罪立功的靖南王耿精忠,为何会被康熙帝凌迟处死?

提到耿精忠,相信许多人对他的印象都会停留在康熙年间"三藩之乱"的参与者、吴三桂的帮凶形象上。其实在三藩之乱时,耿精忠的举动远远不止帮助吴三桂反清这么简单。

准确来说,在叛乱当中,耿精忠先是反清的主力军。他联合吴三桂、尚之信、郑经,形成了对清廷的巨大威胁。后来,见事不妙的他又降清,成了平叛的巨大助力。

对于耿精忠,康熙帝一直采取着积极招降的政策,为此还多次派人前往谈判。终于在康熙十五年(1676),领地不断沦陷,众叛亲离的耿精忠选择了投降

为了弥补自己谋反的重罪,耿精忠积极参与了讨伐尚之信、郑经的战争,并立下不少功劳。即使如此,康熙二十一年(1682)时皇帝还是下令将耿精忠凌迟处死。

那么,耿精忠虽然造反,但他已经反正了,为何还被朝廷处以凌迟之刑呢?

崇祯十七年(1644),也就是明朝灭亡、清朝建立的这一年,耿精忠出生于辽东盖州卫,他的父亲耿仲明本是大将毛文龙手下的参将,在毛文龙被袁崇焕所杀后,耿仲明便投靠了努尔哈赤,还被编入了汉军正黄旗,可谓是待遇优厚。顺治帝即位后,耿仲明跟随摄政王多尔衮的兵马入关,并在南征北战中积累了不小的功勋。

顺治六年(1649),耿仲明被封为靖南王,而他死后,其子耿继茂继承了爵位,耿继茂没多久也去世,耿精忠便成为了新任的靖南王。清朝统一之初,为了更好的管理南方,便派了三位汉人将领到南方驻守,也就是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仲明,到了康熙十二年(1673),随着政权的巩固,这三大藩王从助力变成了威胁,于是康熙帝果断下旨撤藩,准备将权力收归中央。

当时,南方的三大藩王习惯了在各自的封地当封疆大吏,自然是不愿意轻易叫出权力,三藩之乱也就由此爆发。

康熙十三年(1674),耿精忠宣布支持吴三桂的起兵,在福建厉兵秣马,并杀害清廷派驻的官员,表明了与清开战的坚定态度。

而这,也引出了清廷在其投降后仍将其凌迟的第一个原因:恢复明制。

为了迅速拉拢当地的百姓,耿精忠打出了反清复明的旗号。并下令在自己境内的百姓都剪掉辫子,换回汉人的服饰衣冠。这样的举动很快得到了遗民们的支持,但却也令清廷为之震怒。

清人信任耿家,将其封王,但耿精忠却公然宣布复明,这显然是对清廷的一次打脸。这样的举动也让康熙帝认为耿精忠内心有复明想法,难保日后不会作乱。

第二点,便是耿精忠没能抓住机会。

耿精忠造反后,清廷一面派兵镇压,一面派使者劝降。据《清史稿》记载:"仍遣郎中周襄绪偕精忠护卫陈嘉猷赍敕招抚"。

耿精忠为了表示反叛决心,将清廷的使者尽数收押,这显然是一种十分无礼的行为,也是在向清人表示自己意志坚定。可没能及时投降,却成为了康熙帝心中耿精忠的一大罪状,所以尽管之后耿精忠在兵临城下的情况下投降,但为时已晚。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耿精忠贼心不死。

倘若耿精忠只是意图恢复明制,还在叛乱时坚决不降导致清廷损兵折将、大费周章。那么即使他被判重刑,也不至于是凌迟这种将身上的肉用小刀一片片割下的残忍酷刑。

最终使得康熙帝痛下杀手的,还是康熙十九年(1680)来自耿精忠部下的一封告密信。

上次造反时,耿精忠体验了唯我独尊的快感。自那之后,他久久不能自拔,即使是投降后还暗中谋划着再次起事。然而正所谓"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耿精忠的密谋终于还是被部下发现并检举。

因为耿精忠有着"前科",且野心不小,朝廷对此十分重视,便在当年将耿精忠召入京城,并革去王爵、交付有司审理。

康熙二十年(1681),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被清军击败,三藩之乱宣告结束。而平叛的结束,也正是算账的开始。

史书记载,第二年正月,大学士纳兰明珠上书道:"精忠负恩谋反,罪浮于之信。"

于是,康熙帝便以"降后尚蓄逆谋"的理由将耿精忠定罪,并"磔于市",也就是送到菜市口凌迟处死。

耿精忠本就因为复明、谋反等事给康熙留下了坏印象。而他却怙恶不悛,暗中仍要谋划谋逆,于是最终被判处了凌迟酷刑。

说到底,得罪了君王,并想要威胁其皇权,这在古代都是大逆不道的恶行。耿精忠敢这么做,就应该承受带来的相应后果。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康熙帝

精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