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3万人对20万人,有多险?其中一个环节稍有不对,他必然大败_万人
2020-07-08 20:09:15 历史故事 玲珑文史 °c 繁体
A + A -原标题:韩信3万人对20万人,有多险?其中一个环节稍有不对,他必然大败
彭城战败后,许多诸侯见风转舵、由友转敌,这样的情境对刘邦自然是一大困扰,连之前自动投靠的魏王豹,也假托归国探视亲疾,然后叛汉与楚约和。
汉王使郦生说降无效,因此于汉二年(205)八月以韩信为左丞相,与曹参、灌婴击魏。
伐魏之战,韩信开始展露他对兵法的熟稔,佯攻敌军主力,实则利用伏兵以木罂缻渡河偷袭大后方,充分发挥声东击西、避重就轻的战术,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掳魏王、平定魏地,迅速替刘邦解决了叛徒的问题,且扩张了汉军地盘。
自此开始,汉军的势力大抵上已有个固定范围,除了巴、蜀、汉中以外,又增加了关中三秦,以及殷、韩、河南、西魏等国的属地,而这些地方直到楚灭后,也大致上都一直受到汉王刘邦的控制。
楚汉战事从这里开始,进入了新的阶段。
刘邦剧照
韩信引兵向北开拓彭城战后,局势改变,像塞王欣、翟王翳、魏王豹等都亡汉降楚,幸好这些势力对汉军并不构成太大的威胁,但是“齐、赵亦反汉与楚和”的影响,就有点大了。
当时,除了项羽之外,齐、赵已成为汉军另一个头痛的敌对势力,如果齐、赵等实力较强的诸侯都支持项羽,那么汉军势必感到庞大的压力。
正面战场的项羽已令汉军分身乏术,来自侧面的威胁岂不是更令汉军捉襟见肘、疲于应付?
于是,韩信提出:
“愿益兵三万人,臣请以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历史证明,韩信这次的想法是具有远见与实效的,它把正面战场的持久防御,同侧翼的大举进攻,结合起来——通过正面的防御疲惫消耗敌人,通过侧翼的进攻发展壮大自己,最后夺取全局的胜利。
韩信剧照
这个战略,刘邦当然是同意的,因此:
“汉王与兵三万人,遣张耳与俱,进击赵、代。”此刻开始,韩信即引兵向北开拓汉军新的势力范围,暂时与刘邦的主力部队分道扬镳,韩信所率领的兵力虽只有三万人,不过刘邦还派了熟悉赵国事务的常山王张耳与他同行。
一个多月后,韩信即已破代军,生擒代相夏说,又一次迅速立下战功。
值得注意的是:刘邦虽然不与韩信同阵指挥,但对韩信掌握兵权的实况,却是相当留意的。因为,韩信的部队不断被抽离至荥阳战场,去对抗项羽的楚军。
与其说,刘邦特别依赖韩信所训练的将士,倒不如说,刘邦其实一直对韩信掌握汉家军不甚放心。
刘邦剧照
李左车的计划,令人心惊肉跳!身为代王兼赵相的陈余,眼看夏说兵败被擒,又知道韩信、张耳下一步即将率汉军来袭,于是他与赵王歇在井陉口屯聚了号称“二十万”的重兵,准备给予韩信迎头痛击,顺便和已经撕破脸的昔日老友张耳,算算旧账。
《史记》与《汉书》都记述了在这场战争爆发之前,广武君李左车向陈余献的一个计策。
从客观角度观来,李左车的计划,实在令人心惊肉跳,因为他心思细腻、考虑周详,一语道破了敌我双方的优劣。
其一,韩信军远道而来,运输补给困难,士兵不免挨饿;其二,韩信军通过唯一的通道——井陉关时,无法布阵,部队只得前后拉长,粮食补给必定落在部队的最后;其三,我军人数充足,只守不攻便能立于不败;其四,若派遣奇兵抄小路断敌军后方粮草,敌军势必进退两难,可生擒主将。
李左车剧照
只可惜,陈余没有采纳建言。他虽同意韩信军队远师而来一定疲惫不堪,但却也认为这正是克敌制胜的大好机会,况且手上握有二十万重兵,只消开战,敌军就受不了悬殊的兵力!何必大费周章、小心翼翼地设想其他计策,来对付兵力远不如自己的敌军?这不是让其他诸侯更瞧不起赵国,以致他日来找赵国麻烦?
陈余的想法其实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但是作为军队之统帅,作战的目的即是取得胜利、保国安民,作战的思考层次应该提升到更宽广的境界——让我军损伤最少,而最终获得胜利,才是最重要的。
然而,看看陈余一成不变的领军方式,即可知晓:即使他日后再有机会遭遇其他战事,能取胜的机会恐怕也不大。
韩信以寡击众,谈何容易!假设实际情况真的如史书所述,陈余军虽然没有在险要的井陉关动手脚,但双方兵力毕竟悬殊,而且韩信的部队在屡次被刘邦征调精兵之后,又能留有多少经验老到、战技精良的战士?再加上千里迢迢,粮食补给困难,即使顺利通过关口,也要赵军正面交锋,韩信的胜算实在不大。
韩信剧照
以寡击众谈何容易,唯有利用策略,出其不意,才有机会险中求胜。
韩信兵少,当然不会选择让部队全数通过井陉关口后,就和赵军直接全面开战,因为那样正是陈余所乐见的,也是对汉军极为不利的。
因此,韩信做了几个阶段的战略部署,将有限的兵力巧妙利用,使敌人防不胜防。
其一,以轻骑两千人为奇兵,走小路埋伏山区,任务是等待赵军出城后,入城拔赵帜,改立汉旗;其二,使万人部队先行,通关后背向河水排开阵势;其三,隔日韩信军高举大将旗出关,吸引赵军倾巢而出;其四,韩信军佯败弃鼓旗,吸引赵军轻敌追击,逼近水边,使得背水阵得以全力回击赵军。
一场战争,部署如此多个阶段,最大的原因在于韩信兵力不足。因此,他能打胜这场战争,第一个要先感谢敌军将领并没有利用地形作出特殊的部署。
韩信剧照
很幸运,这场战事一直都按照韩信的沙盘推演在走,结果大获全胜,一天之内平定赵国,完成了令人瞠目结舌的“不可能任务”,连韩信的部下都觉得这一战赢得莫名其妙。
韩信的“心理战”其实,韩信自己知道军队人数处于劣势,因此从头到尾都很巧妙地运用时机,进行“心理战”。
对己军,他首先建立将士们的信心,向他们预告“破赵会食”,充分向他们坦露主帅的自信与成竹在胸,给全军营造一种坚定的必胜气氛。
然后,他利用地形摆出背水阵势,除了成功将战斗形势转攻为守之外,还完全激发了他手下这批乌合之众的求生意念——反正战亦死,不战亦死,不如全力一战,或可求得一生。部队整体的士气,自然提升到极点,战斗力也就随之飙升。
韩信剧照
对敌军,汉军万人的先遣部队背水展开阵势、陷己方于险地的“怪招”,已令敌军大笑轻敌、心防松懈。
接着,韩信主力部队假败逃走,更成功吸引敌军贪功全力追击,导致攻守主客异位,阵形紊乱。
最后,韩信利用两千奇兵偷袭,更易敌军旗帜所造成的视觉与心理压力,迅速引爆敌军上下的恐慌。此一表面形势的逆转,竟完全击垮敌军士气,大军一乱便不可收拾。
可见,韩信此役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对敌我双方心理的掌握,确有过人之处,否则“以寡击众”还能轻易获胜,根本是天方夜谭。
韩信剧照
务实一点来看,此役的胜利不无侥幸成分。韩信连番的计划,只要其中一个环节稍有不对,或敌军临时改变了作战模式,那么他必然大败,至少李左车就识破了汉军的致命伤。
但韩信究竟如何得知李左车之计不被采纳?恐怕这永远是个谜。如果赵军故意释放“李左车之计不被采纳”的“烟雾弹”,那后来大败的,会不会是韩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