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故事> - 正文

为何六国遗族恨秦却能顺汉?_遗族

2020-07-12 20:19:17 历史故事 生活中的情感不会无趣 °c 繁体
A +  A -

原标题:为何六国遗族恨秦却能顺汉?

六国苦秦久矣,始皇既没,陈胜吴广举起反叛的旗帜,六国遗族纷纷云集响应,天下共伐暴秦。楚汉相争,垓下城破而项羽自刎,刘邦登临帝位,因为他之前受封的是汉王,所以改国号为“汉”。为何在刘邦即位后,手底下的六国遗族不仅没有像对秦朝那样反对,还大力支持呢?

一、穷兵黩武积怨已久,休养生息天下归心

“天上天下,唯朕独尊”,秦始皇嬴政,他是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奋六世之余烈”,他完成了前辈先王百余年的夙愿,小小的“王”满足不了他,“朕,功高三皇,德迈五帝”,被誉为“ 千古一帝”。既然当了皇帝,天下共主,那么可以好好玩乐一番吧,不!这是很多昏君的做法,始皇即位,仍然亲力亲为,推行郡县制、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铸币、车道等等。然而这位始皇帝太急了,他忘记了灭六国不是他一人之功,也不是他手下良臣名将的功劳,而是自孝公便开始蓄积的国力,经过了六代君王的发展,才有了“以一敌百,战无不胜”的秦国,统一后的秦朝,民众仍受困于水火,“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天下苦秦久矣”。

汉承秦制,为何相安无事?汉朝继承了秦朝的中央集权与郡县,但废除了严苛的法律刑法。早在刘邦攻入关中,就废除了秦律,仅以“三章”约束百姓,因此有了“约法三章”的典故,关中百姓大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汉初,民生凋敝,刘邦下令轻摇赋税、减轻田租、释放奴婢、遣兵归家,百姓得以生息,民心得以凝聚,国家得以巩固,始皇自以为功高盖世,不施仁义;高祖不兴水土,与民休息,这就是逆秦而顺汉的主要原因啊!

二、族汉者,非当初“恨”秦之六国者

张良本是韩国贵族之后,祖上曾任韩相,韩国灭后散尽家财,一心为灭秦复国,欲刺杀始皇以成事,失败后隐姓埋名,但灭秦的想法却一直不忘。秦二世二年(前208),项羽立楚怀王之孙为王,张良趁机以“多数党羽”为借口,立韩成为韩王,其“复韩”的目的终于达到了,因而竭尽全力扶持韩王成,亲自率兵攻打原来的韩地,但几经易手,未能开创大局面。像张良这样打着“复国”旗号的人数不胜数,项梁、项羽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王,楚国复国;周巿迎回魏咎为魏王,魏国复国等等,都有着曾经六国的王室贵族,勉强算得上是顺应民心。然而项羽衣锦还乡之后,以军功论封赏,受封的十八个诸侯王,没几个是原来的王室。再看看刘邦封的几个诸侯王: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韩王韩信,除了韩王信有贵族血统,其他人都是因跟随刘邦有功得到封赏,这些“族汉”之王,早已不是曾经饮恨亡国的遗族贵胄了。

三、秦制无错,只怪法家“无情”

商鞅变法,大秦国富民强,法家思想深入秦人之心,对于老秦人而言,刑法的“严苛”只是家常便饭,只要自己不犯法就平安无事,世人批判秦法严苛、秦制有错,殊不知正是严苛的法律,秦国才能做到上下清廉、夜不闭户,正是军功爵制、郡县制,秦国将士才能锐不可挡,秦土才能在收复的瞬间被掌握稳固。秦人习惯了秦律,但那些风气开明、懒散自由的齐人、楚人就习惯不了,郡县让原本赵人、燕人的土地改头换面,军功爵制奖励的不是拿着良弓锐剑韩人、魏人,天下大乱的隐患其实早已埋下。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靠着武力征伐六国,却只是土地归于秦而天下之心未归,严苛的法律、暴政的二世、满朝的奸臣、沉重的赋税、蠢蠢欲动的六国遗族,把这个刚刚统一的帝国又拆散得七零八落,始皇帝一蹴而就的措施,只是给汉高祖做了嫁衣,若秦能爱六国之人,仁义尽施,又怎会落到天下伐而汉取代之的下场呢?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刘邦

精选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