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故事> - 正文

何应钦的伯乐是谁?一代将才,陨落太早_王文华

2020-07-12 20:54:24 历史故事 欧阳香阳 °c 繁体
A +  A -

原标题:何应钦的伯乐是谁?一代将才,陨落太早

黄金装战马,白羽集神兵。星月开天阵,山川列地营”,提及何应钦,这个在近代中国战争中举足轻重、在国民革命军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一生戎马,身居要职,多次临危受命,担当独当一面的战阵雄帅。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很难想象,拥有这样常人难以企及、辉煌一生的何应钦出身贫苦,个人的起点并不高,能有后来位极人臣、军功卓著的显耀。

除了个人努力之外,还需感谢一个人,他的伯乐王文华,也就是在王文华手中,何应钦有了施展一身才华的空间,也从此步入军界,开启了自己平步青云的一生。

那何应钦的伯乐究竟何许人也,身为一代名将,又为何英年早逝,他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何应钦

出身农村,投身革命

光绪末年,时值中国受到外族入侵,饱受欺凌,一个小男孩就在这样风雨飘摇、风云激荡的环境下,降生在了贵州的一个小山村中,并没有像网络小说中千篇一律的男主角一样家境贫寒,受人欺凌。

王文华所在的家族在当地也算是名门望族,世代经营,有着大片土地和产业,这样的优渥富裕的环境给了他当时普通孩子所不可多得的上学的机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王文华少年时所接受的教育是在传统书院中进行的,所习也是古典章籍,八股文章。

此时的中国已被列强用枪炮叩开了封闭的大门,逐渐长大的王文华感受到了政府无能,实事艰难,靠“之乎者也”是改变不了这个积弱积贫的国家的,有了“自强觉醒”意识的他摆脱了传统教育的束缚,投入到了新式教育的怀抱,考入贵阳优级师范。

读书期间,心怀国事,渴望变革又报国无门,最终受国父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感召,加入中国同盟会,投身于改变的泱泱中华的革命之中。

王文华

一代将才,西南领袖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感受于革命之艰辛,一个文人的力量在这个乱世之中发挥不出十一,于是痛定思痛,投笔从戎,从此开启了自己戎马生涯、四海为家的一生。

武昌起义之后,清帝退位,此时拥兵自重的袁世凯假借拥护革命,实则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最后复辟北京,想要继续延续千年来的封建统治。

消息一经传出,一时间人群激愤,民怨沸腾,无数鲜血和生命所换来的共和,最后却名存实亡,历史的倒车再一次出现。

此时已经身为贵州军总司令的王文华对于袁总统的所作所为也是大为不满,经过多年战争的历练,自己早已不是那个只会提笔写诗的文人。

20世纪初,王文华响应中山先生“保国运动”之号召,率军出征北洋政府所控制的川湘两地。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王文华的黔军兵勇将猛、所向披靡,在历经残酷的战斗之后,用惨烈伤亡、九死一生换来了节节胜利。

此时的北伐军民心所向,在经历了初期的艰难之后,赢来了全面开花的捷报频传,王文华更是忠勇更是被孙中山称为“西南后起之秀”。

招贤纳士,改弦更张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随着护国运动的成功,袁世凯悄然退位,此时的中国该如何发展,是坚持新政还是换汤不换药,这在当时军阀割据的中国是大事也是难题。

草创天禄、云雷相生的贵州新政府同样面临着这个问题。此时的政治形势,分为改革派和保守派,对于这场权利的游戏,谁都不敢疏忽大意。

坚持三民主义的王文华自是当时贵州改革派的领袖,掌管军队的他首先从军中做起,引进受过新式军事教育的人才,诚意满满,开价极高。

当时毕业于日本振武学堂的何应钦,归国而来,讲究论资排辈和人情世故的军队,对于这个刚刚回国又毫无人脉的新人并不热衷。

没有太好去处的何应钦在履险如夷之时收到王文华的热情相邀,自是感激涕零,引为知己。而王文华也通过大批的引进新式人才,在军中大换血的同时提升军队战力。

宵小作祟,英年早逝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自古没有不流血的革命。护国运动的成功并没有换来中国各省的精诚团结、实行共和、共谋发展,依然是军阀割据,各自为政的乱局。

其中势力最为强劲,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政府对于“共和理念”依然是虚与委蛇,一时之间,中国的前途命运又是虚与委蛇、暗潮涌动。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享受到权利滋味的各地政府少有心怀中国统一、民族大义,怎会轻易将手中的军队和权利上缴新政府呢?

早已洞悉一切的王文华对于通过和平手段来解决已经没有了信心,加上北洋政府的又一次背叛,新政府力量不足的情况。

王文华决议发动军事政变,建立新政。掌握大部分军事力量的王文华在何应钦等心腹力量的周密计划下,用电光火石、应接不暇的操作,逼迫原首脑退位。

而此时身在上海,以为大局已定的王文华却没想到,即将迎来的不是自己主持贵州军政的局面,而是受人暗害,黯然离世的结局

王文华自己也没想到,最后向自己下手的是自己一手培养的军中之人。

其部将忌惮王文华归来之后大刀阔斧的改革,以及对于自身权利的性质,于是暗中雇佣杀手,在王文华在酒店中酒足饭饱,毫无防备之时,一击毙命。

呜呼哀哉,本该大有作为,建立一番功业的王文华就这样草草收场,身为一代名将没能死于疆场、马革裹尸而死于权利的更迭下阴谋和暗算,英年早逝,草草收场。

让人感慨命运无常的同时,也让人对那个艰难的时代有所知晓。

而王文华忠肝义胆的表现,也如一颗流星划过那个黑暗的时代,用自己璀璨而短暂的一生,照亮了革命后人,照亮了前进的方向,“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何应钦

精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