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为何放草棍在养心殿?后世一直不懂其意,溥仪自传给出答案_其意
2020-07-12 21:13:00 历史故事 趣观历史 °c 繁体
A + A -原标题:乾隆帝为何放草棍在养心殿?后世一直不懂其意,溥仪自传给出答案
引言 众所周知,我国素来讲究与旁人交流时留三分,并不直白说出自己的含义。这一点在我国古代的诗词中就有很明显的表现,诗人往往借用外物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临江仙》中,就用“滚滚长江东逝水”来表达时间的流逝;纳兰性德的《浣溪沙》中,一句“赌书消得泼茶香”也形象描绘出了自己与妻子举案齐眉的爱情。这些诗词中的暗喻之所以能够被解读,是因为诗词本身塑造的气势,以及历史学家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对于人物当时境遇的充分了解。然而,在历史上也有一些暗喻,由于对当时情况不了解,我们很难贸然进行猜测,比如乾隆皇帝在养心殿内放了36根草棍这种暗喻,若不是后来溥仪对此进行了解释,我们也很难理解其中深意。
▲乾隆帝剧照
清朝作为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朝代,其历史是脉络相较于其他朝代最清楚的,也是我们了解得最多的。文学和影视作品也很喜欢以清朝为背景进行创作,在清朝的十二位皇帝中,“出镜率”最高的就是乾隆帝了。
01乾隆皇帝可以说是清朝最自傲的一位皇帝。作为康乾盛世中的末代帝王,他有前两代帝王打下的坚实基础,自己又从小聪慧机敏。在他的治理下,当时的清朝四海咸宁,国泰民安,清朝的国力也达到了最盛。这些说起来都是乾隆帝自傲的资本,偏偏他也并不是一个喜欢谦虚的皇帝,不仅爱作诗赞美自己,还在晚年称自己为“十全老人”。
▲乾隆帝墓地——裕陵
闭关锁国做着“天朝”美梦的乾隆帝并不知道,当时世界正在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和大发展。乾隆皇帝总共在位时间为60年,这期间虽然没有犯过什么弥天大错,也算得上是勤政爱民,但太过傲气的性格,对热武器的不重视,再加上对世界总体情况的不了解,清朝还是被世界上的其他工业国家一一超过。
▲故宫养心殿
02乾隆皇帝在位期间武功繁盛。他完善了清朝对于西藏的统治,正式将新疆纳入版图,清朝的版图在乾隆朝达到了最大。也正是因为这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观念,让乾隆对于疆域特别重视,为此他特地在养心殿御案上放置了一只景泰蓝小罐,里面装了36根一寸长的草棍,大概每过几天都会从里面拿出几根草棍放在御案上观看,还常常让太监去检查草棍的数量是否有偏差。
▲溥仪处理政务蜡像还原
这样的行为在我们看来可能并不能理解其中含义,但末代皇帝溥仪在很小的时候就听太妃说过这个“寸草为标”的故事。原来,乾隆皇帝是想以此教育后世子孙,大至国土,小至草棍,都是皇帝威严的象征。草棍不能少,国土更不能少,就像是皇帝的威严不容被侵犯一样。
▲八国联军攻占皇城绘画(日绘)
可惜的是,乾隆皇帝的苦心终究是白费了。在清朝接下来的历史中,皇帝一代比一代资质平庸。到了清朝末年,不仅丢失了“天朝上国”的待遇,四方也不再来朝供奉,更是先后被八国联军、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城。盛放着乾隆皇帝苦心,装着草棍的景泰蓝瓷瓶也被外国士兵带走。直到溥仪晚年道出自己知道乾隆帝放草棍的深意,并出版了自己的自传《我的前半生》,“寸草为标”的故事才被世人所理解并熟知。
▲溥仪旧照
03在《我的前半生》中,溥仪记载了很多自己儿时接受过的皇权教育。我们如今熟知的黄色琉璃瓦只能为帝王所有,所有王公贵族府邸高度不得高于皇宫等,都是溥仪在自传中透露的。看来,即便政权不稳,国家遭受外敌侵略,也不能动摇影响皇室千年唯我独尊的思想。或许在溥仪心中,与其说是36根草棍的数量不能动,不如说是这天下所有的东西都属于皇帝。
▲清政府与英军签署《南京条约》绘画
清代的确是我国古代,乃至世界封建史中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的一个朝代,在这样的背景下,皇室的自傲也就不奇怪了。可是与皇室的自得自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乾隆皇帝去世后不久,他的后世子孙就没能守住他辛苦打下的疆土。从1842年的《南京条约》开始,到1912年清朝被推翻为止,清政府共签订不平等条约411个,损失领土面积超过500万平方公里。
▲溥仪陵墓近照
乾隆皇帝的“寸草为标”虽然是皇权集中的一种体现,但也是他对于中国疆土的执念。然而,在闭关锁国之中自满的清代皇帝们丢失了这样多的领土,简直是把乾隆帝的“寸草为标”从励志故事变成了一个笑话。在世人多批判清朝皇室无能腐朽的时候,溥仪在自传中记录下这个故事,不知是想为皇室正名,还是表达自己的几许心酸。
结语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清朝后期的狼狈告诉了我们“开眼看世界”的重要性。在国际形势复杂的今天,更需要清醒地认识自己,不断地提高自己,而不是沉浸在取得的成就中自满。“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句话,在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参考资料: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我的前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