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故事> - 正文

他诗红人不红,一首小诗短短20字,朴实无华,却成大唐著名歌谣_哥舒翰

2020-07-16 20:04:55 历史故事 每天读宋词 °c 繁体
A +  A -

原标题:他诗红人不红,一首小诗短短20字,朴实无华,却成大唐著名歌谣

将军夜晚身带宝刀,边境的和平安定都是你的功劳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首诗篇来自一位唐朝末期的诗人,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兵荒马乱也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诗人也是正好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朝代当中,感受着属于那个年代家国忧愁。公元753年,哥舒翰领兵大破突厥以后,西北人民为了歌颂哥舒翰的卓越功绩随之便创作了这首诗篇。哥舒翰可以说是唐朝末年有名的大将军,他曾经多次击退了吐蕃族的侵扰,很好的缓解了边境地区尴尬的局面,总体上使得边境地区得到了更长一段时间的长治久安,所以那个时期的人民为了歌颂哥舒翰的伟大功绩,特意创作了一首民谣"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吐蕃总杀却,更筑两重壕。"以此来歌颂他的丰功伟绩。

《哥舒歌》

唐代: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可能有些人并不认识这个诗人,西鄙人原本是西北边境之人,也就是这首诗的作者。这首民歌也是人们通过对哥舒翰的丰功伟绩进行赞美,来表达哥舒翰在唐朝边境地区所起的重要作用。在那漆黑的夜空当中,北斗七星高高挂起,勇猛的哥舒翰身上佩戴着宝刀在那里守护着祖国的边疆。使得吐番族放牧的一些人只能在那里远远的观望着,他们再也不敢向南侵犯过临洮。

我们可以看得出来这首诗便是唐代西北地区的边民,对于这位伟大将领哥舒翰的歌颂之情。从这首诗的内容上看,这首诗主要是讲述哥舒翰在边境地区阻击吐番族的侵扰,同时也是通过这样一个高大伟岸的人物形象,寄托了边境地区人民对于和平的渴望之情,以及对于边境地区安定的渴望。

这首诗的第一句中,便运用了比兴的修辞手法,诗人巧妙用高高挂在天上的北斗七星,很好地表达了边境地区人们对哥舒翰将军的敬仰之情。后面虽然也是对边境地区的描写,其中的"牧马",就其中的含义而言,应该是代表着边境地区一些小规模的侵扰行动,这一点即使是盛世唐朝也是无法避免的,毕竟这些侵扰之人很难被一网打尽。然而自从哥舒翰来到这里,对那些嚣张的气焰进行打击,最后也使得他们根本不敢跨过边境地区。

从这首诗的题目中我们便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来,这首诗就是为了歌颂哥舒翰个人的,哥舒翰之所以值得我们如此的歌颂和赞美,主要还是因为他戍守边疆、抗击吐蕃、保家卫国。但是像我们以往简单的这种描写将军的诗篇,很多都是从激烈的战争当中来反衬将军的伟大,但是这首诗篇显然不一样,而是通过侧面的描写方法,来烘托出哥舒翰的伟大之处。

在这首诗中诗人第一句便把哥舒翰在人们心中的威望渲染出,人民为了赞美这个人民心目当中的英雄,吐蕃为什么会如此的惧怕唐朝。回想过去吐蕃由于唐朝末年皇帝的昏庸无能所以便长驱直入,如今的他们甚至连临洮都不敢轻易的逾越,诗人苦心积虑的这样描写不就是为了渲染出将军的赫赫功绩吗?

我们也可以看出这样的描写也是非常的富有启发性。"歌舒夜带刀"小编觉得这个"夜"字运用的颇有深意,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一个字,才使得它能够很好地把比兴的前两句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把对于这位将领的赞美和敬仰之情全部注入到了这两句当中。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将军为了保护好边境地区,就连漆黑的也样都要身上带着宝刀。这样也使得把边疆地区紧张的氛围和人物谨慎的形象融入其中。在我们看来这句话虽然描述的只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在小编看来这好像是一幅非常引人入胜的人物形象图,在诗人简单的描述之下,我们似乎感受到了将领身上所独有的那种英武的气质,也就是这种特殊的气质使得他给人们带来的那种必胜的精神,所以便会导致吐番族不敢轻易的越过边境地区。

所以在我们看来,这种描写方法实在是太富有说服力了,这种夜晚带刀的形象往往比那些冲锋陷阵时候的场景更加的引人入胜,更加的丰富多彩,也更能激发出我们对于这一画面的想象。小编觉得这首《哥舒歌》应该并不是最原始的那首诗篇,可能是后期经过了人们的加工之后才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但是诗中所体现出的朴实无华的描写风格,依旧显示出了那个时期民歌当中所特有的诗歌面貌。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歌谣

精选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