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故事> - 正文

大漠孤城苦战十余载,城未破却献城投降,后世却称颂他为民族英雄_吐蕃

2020-07-16 20:08:32 历史故事 娱乐小闻 °c 繁体
A +  A -

原标题:大漠孤城苦战十余载,城未破却献城投降,后世却称颂他为民族英雄

唐玄宗开创了令后世称颂的开元盛世,唐帝国空前繁荣,社会经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成就都前所未有。唐玄宗李隆基的治国方略无疑是非常成功的,然后这种繁荣状态维持了不到30年就瓦解崩溃了。原因是李隆基在位后期犯了一连串的错误,安于享受,宠信奸臣祸乱朝纲,让安禄山坐拥重兵引发叛乱,本来一手好牌,他却主观臆断,不听良言,冤杀高仙芝、封常清等名将,让局势不可收拾。

安史之乱发生后,崛起强大起来的吐蕃看到唐朝的虚弱,磨刀霍霍要对唐朝陇右、河西诸州动手。河西是通往西域的咽喉,护卫着这丝绸之路,更是西北边疆重地,扼守着大唐帝国的西门,此地有失,唐朝西北则永不安宁。

所以即使有安史之乱,唐玄宗还在逃跑途中也没糊涂,对河西事务做了相应的人事安排和对策。后来太子李亨称帝,即唐肃宗。肃宗命杨志烈任河西节度使还兼管北庭与安西二镇,杨志烈在任期间,河西出现了问题。河西出现动荡,皆源于一唐朝藩将——仆固怀恩,仆固怀恩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下赫赫战功。本来忠于唐廷的他,却备受猜忌,被逼无奈造反。他占据灵州,勾结回鹘、吐蕃进犯唐境,气势汹汹,一时长安告急。

杨志烈抽调沙洲、肃州、甘州、凉州精兵5000,派监军柏文达攻袭灵州,仆固怀恩不知虚实,怕灵州有失,急忙回救。柏文达和精兵5000奋力搏杀,伤亡过半,使得长安危机得以缓解。柏文达回去复命哭泣伤亡惨重,坐镇后方的杨志烈,按理说应该安抚下活着的将士,他却对柏文达说士卒死不足惜,你只要安然回来就好。一时间令在场的全体将士寒心,愤怒不已,敢情跟着你就是填坑送死的份啊!一个不体恤将士的统帅注定了他悲惨的下场。

为救长安,河西精锐尽出伤亡惨重,河西各州兵力空虚,吐蕃趁机发起攻击,凉州很快陷落。杨志烈逃到甘州支持了一年,力不能支,感到兵力的匮乏,赴北庭征兵,765年被沙陀杀害于北庭长泉一带。

杨志烈死后,周鼎任河西节度使,这时吐蕃的攻势更加凶猛,肃州城破。河西各州军民浴血抗击吐蕃大军,捍卫自己作为大唐子民的尊严,河西诸州坚持最为壮烈的当属沙州和伊州。

吐蕃大军对河西诸州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策略,肃州城陷后,集合大军猛攻瓜州,瓜州被团团围住,被切断了与城外的一切联系。而此时唐朝廷也已顾不上河西,河西各州各自坚守,本就兵力薄弱也抽不出兵力援救瓜州,瓜州军民虽拼命抵抗,最终还是让吐蕃大军攻克了城池。

陷落后的瓜州百姓,在吐蕃的暴政下生不如死。吐蕃虽然民风彪悍,打仗勇猛,但要论行政能力和民族政策那跟唐朝不是一个档次,首先就是不尊重被征服地的各民族人民,他们被逼做奴隶毫无尊严。瓜州百姓不能按照汉族风俗习惯庆祝节日,祭祀祖先。吐蕃贵族豪强可以随意欺辱汉人女子,残害老弱妇孺,青壮年被逼做奴隶,百姓稍有反抗就遭受残酷的刑罚。经济上一片萧条,强壮男子被征兵,妇女儿童沦为奴隶,颠沛流离,农田无人耕种,水利设施荒废,瓜州的社会经济日渐颓废。

但强悍的吐蕃铁骑没有吓倒坚韧的河西军民,面对吐蕃大军的团团围城,沙洲周边地区都已陷落,只剩孤零零一座沙洲城了。守将周鼎眼看外无援军,粮草也即将断绝的困境,决意烧毁城池带大家弃城东奔寻找出路。

平心而论周鼎坚守沙洲也是尽了力的,这样打下去早晚也是城陷人亡。但他忘了沙洲百姓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对这片土地的感情,让他们不会轻易放弃。更重要的是属下将士多数也不愿意,都知兵马使阎朝更是坚决反对,可周鼎决意执行。

于是阎朝利用外出巡视水草之时向周鼎辞行,亲自射杀周鼎亲信,众人一起勒死了周鼎。名不正则言不顺,无法发号施令,于是阎朝自领河西节度使,行州事,率领沙洲百姓继续坚守城池抗击吐蕃。

这一坚守就是八年,长年的战争使得沙洲城的粮食越来越少,再这样下去不被敌人杀死,守城将士也得饿死,军心不稳未战先乱,于是阎朝打开府库,用绫罗绸缎换取粮食。一端绫换一斗小麦,沙洲百姓积极响应,攒够了一定的军粮,军心也稳定下来,又坚守了二年。

这段时间吐蕃没有大的进攻,因为他们也在积极活动,给唐朝廷压力放弃河西,妄图不战而屈人之兵,可随着谈判的破裂,吐蕃再次大举进攻沙洲。沙洲毕竟是座孤城,人口只有万余人,长期据守没有粮草军械的外援,早晚会被攻克。

形势愈发危急,为了让沙洲百姓有个好的归宿,阎朝万般无奈之下决定与吐蕃谈判后献城。阎朝献城的条件是不能伤害沙洲百姓,不能把他们迁移到别处为,沙洲军民仍旧在原处聚居。

对于这个要求,吐蕃开始是不愿意的,他们破城的目的就是掠夺,将青壮年编入军队,妇女儿童沦为奴隶,老人和行动能力不便的人下场最为悲惨,要么被抛弃,要么被杀掉。在吐蕃军眼里,沙洲一座孤城支撑不了一些时候了,早晚是他们嘴里的肉,都粮草殆尽了还跟我们讲什么条件,不能动城里的居民他们图什么,于是吐蕃拒绝了阎朝的要求。

沙洲代表知道吐蕃的算计,于是一针见血说:“如果不答应我们的要求,沙洲上万军民宁可抵抗到底,玉石俱焚,到最后将城池毁掉,就算你们攻进来得到的只是一座死城,到处是尸体和残垣断壁,你们考虑清楚。”

吐蕃也想明白了,不答应这个条件,他们真得什么也得不到,于是答应了阎朝的要求,进城后也信守承诺,没有将沙洲百姓迁移到别处。自此从吐蕃攻城到沙洲陷落有十一年了,吐蕃赞普让绮心替代阎朝守沙洲,沙洲从此被吐蕃统治,直到848年,沙洲人张议潮领导沙洲起义归唐,光复了沙洲。

史学界有专家认为沙洲张议潮能够成功起义归唐,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阎朝给吐蕃提出的这个“苟毋徙他境”的条件,给张议潮起义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汉家百姓都留在了沙洲,心向故国,起义才能顺利进行,河西十二州也再次回归了大唐。

从这点来看阎朝真是伟大,沙洲百姓有一个妥善的归属,对他更加热爱和敬重,阎朝的威望在沙洲举足轻重、无可替代,同时也令吐蕃忌惮,找机会下黑手毒死了阎朝。

对于阎朝的守城过程,新唐书有如下的记载:《新唐书》卷二一六下,列传第一四下:“始,沙州刺史周鼎为唐固守,赞普徙帐南山,使尚绮心儿攻之。鼎请救回鹘,逾年不至,议焚城郭,引众东奔,皆以为不可。鼎遣都知兵马使阎朝领壮士行视水草,晨入谒辞行,与鼎亲吏周沙奴共射,彀弓揖让,射沙奴即死,执鼎而缢杀之,自领州事。城守者八年,出绫一端募麦一斗,应者甚众。朝喜曰:‘民且有食,可以死守也。’又二岁,粮械皆竭,登城而讠虖曰:‘苟毋徙他境,请以城降。’绮心儿许诺,于是出降。自攻城至是凡十一年。赞普以绮心儿代守。后疑朝谋变,置毒鞾中而死。”

在阎朝的率领下沙洲军民抗击吐蕃入侵的事迹可歌可泣,壮烈异常,城虽陷,阎朝也不失为一个民族英雄,维护了大唐的尊严,护卫了百姓的安康,名垂青史。同样在河西的另一座城,唐朝另一个忠烈死节之臣,护国保疆表现得同样叫人潸然泪下。

沙州陷落后,吐蕃集中兵力攻打伊州,伊州刺史袁光庭率伊州军民屡破吐蕃的进攻,他知道一座孤城这样打下去很难坚守,但只要他活着,这座大唐的城池绝不能在他手里丢了。通过积极与敌人周旋,顽强抗击让吐蕃数年攻打不下来。吐蕃又采用攻城与攻心结合的策略,对袁光庭许以高管厚禄,袁光庭同样不为所动。

常年累月的激战,耗尽了伊州粮草,军民忍饥挨饿,疲劳疾病困扰,但在袁光庭的坚强意志鼓舞下,每个人都紧握战刀誓与伊州共存亡,绝不做亡国奴,士可杀不可辱。“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伊州军民践守了老祖宗的话,吐蕃破城的那一刻,明知是死,他们仍拖着疲惫的身躯与敌人拼杀,直到倒下。袁光庭为妻儿不被吐蕃所辱,含泪杀死她们,坦然走入火海,壮烈殉国。多年后得到消息的唐庭,追赠袁光庭为工部尚书。

河西诸州接连被吐蕃所占,西域只剩安西﹑北庭苦苦支撑。784年,唐德宗分别加封郭昕、李元忠为尚书左、右仆射,郭昕为安西大都护、李元忠为北庭大都护。李元忠死后,杨袭古接任。为了得到外援对抗强大的吐蕃,安西﹑北庭求助于吐蕃的对头回鹘,然而此时的回鹘也已走向了衰落,统治者昏庸,贪得无厌,结盟之事谈崩。790年,吐蕃攻占北庭,节度使杨袭古率部奔西州,被回鹘人杀害。

西域最后只剩下了安西,守将郭昕是名将郭子仪的亲侄儿,为了大唐帝国和家族的荣耀和尊严,郭昕和大唐留守部队,在吐蕃重兵围困下,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抗击吐蕃数十年,被后世尊其为“铁血郡王”。808冬,吐蕃攻陷唐朝在西域的最后城池——龟兹,郭昕以身殉国。

大唐帝国彻底退出了西域,吐蕃相继攻占河西、陇右诸州及安西、北庭都护府,气焰更加嚣张,军力达到了顶峰,甚至狂言要灭掉唐帝国。然而国虽大,好战必亡,吐蕃王朝内部问题不比唐帝国少,不久也分崩离析,再也不复之前的凶猛霸道。

唐中后期虽然丢了大量的国土,可惜可叹。但守卫这些国土的将士没有孬种,其慷慨壮烈为国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意志,至今仍然是鼓舞我们中华民族士气和斗志的精神食粮。“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五千年来我们祖先留下的浩然正气,成为我们取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孤城

精选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