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士上联:因荷而得藕;才子巧对下联,学士听后将女儿嫁给他_程敏政
2020-07-20 19:30:41 历史故事 风月古今 °c 繁体
A + A -原标题:大学士上联:因荷而得藕;才子巧对下联,学士听后将女儿嫁给他
古代的大文豪,从小总能体现不凡之处,比如唐朝的白居易、北宋的晏殊,今天文章的主角,明代程敏政,从小亦是聪慧过人,有神童之誉。程敏政的父亲程信是南京兵部尚书,来往的人都是朝中重臣,达官显贵,久而久之,便有人将程敏政的聪慧传到了朝廷。
程敏政十三岁的时候(一说是十岁),一个叫罗绮的官员,向明英宗举荐他,英宗便让大学士李贤考考他。李贤出了一些诗文、经义之类的考题,程敏政信手而就,挥笔便成,李贤等翰林学士大为赞赏,英宗听到后,下诏让程敏政在翰林院跟着李贤、吕原、彭时等人学习。
大学士李贤对程敏政非常喜爱,对他十分关照。岁月流转,没过几年程敏政长成了一个翩翩少年,关键是这位少年家世显赫、才华横溢,李贤也有一女待嫁闺中,看到自己的得意门生,他便心思活络了起来。
一天,李贤把程敏政叫到了家中吃饭,两人饮酒论文,相谈甚欢,李家的仆人,更是不停地端来美味珍馐。看到老师这架势,程敏政心知这顿饭没有那么简单,于是聊天说话,都多了一层思虑。果不其然,酒过三巡,李贤开始进入正题,只见他指着桌上的一盘藕,出了一个上联:
因荷而得藕这一个上联,表面意思是物种的逻辑关系,因为藕是莲的根茎。但堂堂大学士,岂会出这样一个没有水准的上联吗?于是程敏政想到了谐音,古人常常用“藕”来代指配偶,如此的话,那么这一上联的隐藏意思应是“因何而得偶”。
念及此处,程敏政回忆起了李贤对自己的种种关照,像是对自己的子侄一般,同时他也曾听闻过,老师李贤的长女李莹,恰是出嫁的年纪,由此,程敏政明白了李贤是有召他为婿的意思,这一上联就是试探性地询问,自己是否有意向,也可以通过下联委婉地表达出来,即使不成,也不会失了颜面。
李莹自幼诵读诗书,熟悉女红,并且还会酿酒,称得上是聪慧贤良,程敏政看到老师有这般意,自己也有情,于是将这种心理以下联巧妙对出:
有杏不须梅上联是植物,程敏政下联同样以植物相对,虚实结构都十分工整,而下联从字面的意思来看,是说有了香甜多汁的杏子,不须青涩酸牙的梅子。同时这也是一个谐音联,“杏”则谐音“幸”字,意思是如果能够成为李贤的女婿,是三生有幸,“梅”则谐音“媒”两家关系如此之好,都无需旁人作媒。
李贤一听,这小子如此上道,果然没看错人,于是选了一个黄道吉日,将女儿嫁给了程敏政。李莹和程敏称结婚后,夫妻恩爱、相敬如宾,并生有三男一女。长子叫做程壎,次子叫做程圻,幼子叫做程堂,女儿名程月仙。
数十年后,程敏政担任科举考官,也发现了一位才子,他的名字叫做唐寅,字伯虎。当时和唐伯虎一起考试的举子,叫做徐经,徐经十分有钱,他想着到了京城,去拜访拜访考官程敏政,希望能得到一些关照。
徐经早就听闻过唐伯虎的大名,对他非常仰慕,于是想帮唐伯虎一把,带着他一起去拜访程敏政。唐伯虎才思敏捷,程敏政对他十分欣赏,有提拔之意,于是出了几道题让他们作,唐伯虎很快就完成了。
会试考完后,唐伯虎意气风发,觉得第一名非他莫属,而程敏政,也对唐伯虎赞不绝口,说了类似“第一名必是唐伯虎”之类的话。然而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程敏政是名臣之后,又自幼聪慧,才华过人,性格也有一些高傲,因此常被同僚排挤,早有人看他不爽了。
于是,有人便参程敏政泄露科举题目,弘治皇帝大为震怒,经过调查和言行拷打。这个案件的结果,唐伯虎究竟有没有作弊,不得而知,但徐经确实送了钱,程敏政也的确收了钱,最后程敏政被令致仕,唐伯虎则成绩作废,贬为小吏,一生不得为官。就此,一场科举,两个才子,落得凄凉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