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立之谜:为何汉景帝会废掉刘荣,改立刘彻?最大原因是女人_刘彻
2020-05-16 16:03:33 历史故事 司马长史 °c 繁体
A + A -原标题:废立之谜:为何汉景帝会废掉刘荣,改立刘彻?最大原因是女人
在前元七年,汉景帝废除太子刘荣,改立刘彻为皇太子,这个举动直接影响了汉朝乃至中国的历史。
刘彻继位后大力改革,将汉朝推向巅峰,不过有关刘彻的继位问题,一直也存在着诸多争议。
在汉景帝诸多的儿子里面,刘彻既非长子,也非嫡子。相比之下,刘荣有着极大的优势,他17岁就被立为太子,自己的母亲栗夫人,也是景帝最喜欢的妃子,她为景帝生了三个孩子,而刘彻只是排行老十,前面还有不少的兄弟。
在景帝废立皇子之时,刘彻的年龄也并不大,景帝也并不清楚他的真实才能如何。那么景帝到底为什么会选择废掉长子,改立年幼的刘彻作为太子呢?
我认为这与刘彻的母亲王夫人有关,此人可不是一般的女人,她富有心计,在宫中蛰伏了这么长时间,也是为了能让自己的儿子上位。
景帝最初选择刘荣是合理合法的,他的皇后没有子嗣,在朝中也不受待见,因此景帝的后宫里面皇后只是一个摆设,虽说刘荣也是庶出子,但由于他的母亲得到景帝宠爱,实际上他与嫡长子没有区别,无非就是一个废立的问题,只要景帝想,随时都能让他成为嫡长子。
朝中对于太子的选择没有异议,后宫当权的窦太后也很支持太子,后来刘荣被废,不仅朝野有极大的意见,民间也有很多地方都为太子刘荣鸣不平。
刘荣做太子的期间,没有什么恶行,也没有得罪景帝的地方,可他先是被突然废掉,随后景帝更是让手下把刘荣逼死,可能刘荣至死也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刘彻顺利上位,并非是他自己做了太多努力,而是多亏他背后的人努力。
一、馆陶公主的帮助
在当时汉朝宫廷里面,馆陶公主有着极大的政治力量,她不仅受到母亲窦太后的宠爱,还得到了景帝的信任。
馆陶公主不是什么正经人,她虽然贵为公主,也经常给景帝进献美女,景帝是个好色的皇帝,因此他经常到姐姐那去花天酒地,对姐姐也是非常关照。这就让馆陶公主成为景帝与窦太后身边的红人,她的话还是相当有分量的。
馆陶公主是比较有政治眼光的,她认为要想保住自己的富贵,就必须要与太子联姻,可当时太子刘荣的母亲栗妃看不上她的女儿,她也是非常愤怒,这就选择与王夫人联手,希望能废掉刘荣,把刘彻扶上皇位。
馆陶公主也没做太多的事情,她就是经常在景帝身边,不断去说栗妃的坏话,时间一长,景帝心里对栗妃也渐渐感到厌恶,景帝是一个耳根子比较软的人,当初他就听信谗言,把晁错给杀掉了,他本人的意志不算坚定,因此馆陶公主不断在他旁边说这些话,也就渐渐让他改变意志。
二、后宫无主
刘荣这个太子最大的弱点就是一直没能得到嫡子的身份,汉朝从建立之后,对于嫡亲传承是比较重视的。汉景帝的后宫较为特殊,他虽然不喜欢薄皇后,对方也没有什么权力,但他一直都没有废掉薄皇后,即便栗妃再怎么得宠,他也没有让栗妃做皇后。
这是由于栗妃自己的出身也相对一般,她的娘家没有足够的政治势力,在她受宠的时候,她也没有能得到娘家的帮助,而王夫人还有田蚡这样的娘家人帮忙,栗妃就只能孤身一人应战。
后宫一直没有确定真正皇后的地位,那景帝无论立哪个儿子做太子,都不会引发朝野的反对,反正都是从庶出子里面选择,也就没那么多讲究了。
历来废除太子,都会受到一大批臣子的反对,可景帝这么做的时候,还真没有多少人反对,窦太后虽然没有支持他,但也没有公开反对,由于栗妃一直无法成为后宫之主,这才让她的儿子有了被废的可能。
三、景帝其人
在汉朝的诸多帝王里面,汉景帝是很容易被忽略的人,他的老爹与儿子都是鼎鼎大名的君主,他作为守成之君,做得非常不错,可汉景帝这个人喜怒无常,而且薄情寡义。
他对于朝中大臣,还有自己的妃嫔子女,说翻脸就会翻脸,而且还真能下死手。景帝对于栗妃的处理,也并不是没有原因的,栗妃这个女人很精明,可她也不适合作为托付大事的人。
在前元四年之后,景帝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他也开始考虑后事的问题,他希望能保全这些子女,避免出现皇室血亲相残的事情,因此栗妃作为未来的太后,也是有能力做到这点的人,可栗妃却并没有给他这个承诺,这让景帝十分失望,认为要是把刘荣立做太子,那么栗妃肯定会像吕后一样,把自己的这些儿子都给杀掉。
要是立了刘彻,自己的这些子女或许能得到保全,景帝为了做到这件事,甚至不惜逼死了刘荣,断绝了后患,无情最是帝王家,刘荣没有做错什么,只是他生错了地方。
刘荣被废掉,也留下了一个遗憾,我们也不知道刘荣做皇帝之后,能否让汉朝变得更好。
但事实证明,刘彻对得起父亲的信任,他把国家带到新的高度。刘彻当初虽然年幼,但他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渐渐展现了一些好的才能,刘彻也做了多年的太子,如果他的能力不符合景帝的期待,那景帝还是可能把他废掉的。
刘彻最令景帝期待的一点,就是他对于儒学的接受能力很强,当时的汉朝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之前推行的黄老之术,已经展现出它的弊端,景帝本人也是比较倾向儒学的,他的老师晁错就是著名的儒学大师。
因此景帝是希望能选择一位能在自己死后,帮助国家推行儒学改革的皇帝,刘彻是符合他的要求,自然就能得到他的托付,可惜的是景帝死得还有些早,在他死的时候,刘彻还太年轻,暂时没法独自撑起国家。
参考文献《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