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故事> - 正文

汉武帝时期为什么要进行财政改革?_社会

2020-08-08 19:12:16 历史故事 吴硕情感 °c 繁体
A +  A -
汉武帝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历史随心看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西汉初期实行的是轻田租而重赋税的赋敛政策,农民不但要承担口赋、算赋等繁苛的捐税还要缴纳以货币形式征收的劳役代金,同时受到封建国家和商贾的双重剥削。农民如此辛苦却不足以谋生,生活水平不及手工业者,更不如商人,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一个经济领域的高度繁荣,必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劳动力的流向。农业生产者迫于生计再加上逐利欲望的驱动,纷纷走出田地,一时间小农背本逐末成风,从事冶铁、采铜、铸钱等行业者不计其数,班固叹之“天下大抵无虑皆铸金钱矣”。

大量人口弃农,将直接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甚至动摇整个社会的经济根基。农业是天下之本,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减少将直接动摇社会根基。即使遇到丰收年份,人民仅仅也只是勉强度日,丝毫没有剩余,粮食储备严重不足。因此,稍有灾荒,就会出现“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鬻卖爵子”的悲惨局面。另外,高度繁荣的商品经济其实只是给部分人提供了创造财富的机会,“夫权利之处,必在深山穷泽之中,非豪民不能通其利”,这部分人非权即势;而农民弃农之后,也从无非是逃亡山林,或沦为佃农、奴婢,虽然从事商业生产,但得不到实实在在的商业利润,改变不了被盘剥的命运。

如此一来西汉社会流民数量就会急剧增加,从而加重了政府管理的成本,对社会秩序的稳定构成了威胁。依此情况发展下去,国家用度不足,必将加重老百姓的税赋负担,原本就深受政府、商人的双重迫害的劳动人民的势必会忍无可忍起来反抗,甚至动摇西汉王朝封建统治的根基。

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造就了一批豪富,他们“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他们与政府官吏相勾结,套取政府信息,搞不法投机,“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馀业,以稽市场,物踊腾粜,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积累财富后,不但不为国家所用,反而公然违抗法纪,对抗朝廷,拥有巨富的豪强势力因此逐渐膨胀。富商大贾势力的不断壮大,加剧了土地兼并。生产技术水平低下,商人积累的资金,没有合适的投资去向,只好大量用于购买土地,“以末致富,用本守之”。

他们往往是规田千顷,而且占田越多获利越大,“今汉民或百一而税,可谓鲜矣,然豪强富人占田逾侈,输其赋太半,官收百一之税,民收泰半之赋,官家之惠优于三代是上惠不通威福分于豪强也”。加上文景时期不限兼并,故汉代土地兼并发展迅猛,到武帝时出现了“富者田连仟佰,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局面。剧烈的土地兼并,产生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社会矛盾空前尖锐,农民起义时有发生。限制土地兼并,成为执政者不能回避的社会问题。

严重的政治、经济问题,无疑对西汉王朝带来极大的冲击,直接表现为国库亏空,用度不足,急剧膨胀的富商大贾势力甚至有动摇汉室统治根基的趋势。西汉政府一直惯行的“黄老无为”、“与民休息”经济政治政策以及紧缩的财政政策,显然已经很难适应当前对外解决民族矛盾、对内解决富商豪强的需要了。因此,对汉兴六十余年来的财经制度,作全面彻底的调整与变革,无疑是摆在汉武帝面前的一项首要任务。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汉武帝

精选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