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故事:古代的春夏秋冬
2020-09-07 21:20:57 历史故事 历史网 °c 繁体
A + A -我们一年要经历春夏秋冬四季,而四季区分由来据《史记》记载是尧帝命令羲氏、和氏,遵循上天的意旨,根据日月的出没,星辰的位次,制定历法,谨慎地教给民众从事生产的节令。一年有三百六十六天,用置闰月的办法来校正春夏秋冬四季。
而很多史书把春秋战国开始定于公元前770年,是因为在那一年鲁国的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到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又按春夏秋冬四季来记录。简单概括起来把这段时期用编年史记录名为春秋。为啥世人用鲁国的这个记录办法呢?当时的鲁国只能算是一个小国家。
这是因为鲁国的开国第一位祖宗就是周朝顶顶大名的周公呀!当时周公辅助他哥周武王,且主导制定了周公之礼用来管理全国人民所有事项的礼法,功绩非常大!周武王死后想让周公即位当王,周公没答应,而且觉得有违自己制定的礼法。于是一心一意辅佐年幼的周成王,鲁国封地就是因周公的功劳而受到的封赏。可是,周成王年幼离不开周公的辅佐,所以就一直留守在周朝王室都城,到死都没有离开过。
于是鲁国的封地就由周公的儿子伯禽替他受封掌管。伯禽在封地就开始了鲁国的建设开端。当然,把周公制定的礼法那一套,一丝不苟的在鲁国铺开倡导。周成王特准鲁国可以行郊祭天和庙祭文王之礼,所以鲁国也有周天子一样的礼乐,就是因为褒奖周公的德行。
鲁国伯禽治理鲁国三年才向周公汇报情况,周公问他怎么汇报这样晚,伯禽所因为各种事项都要遵守您制定的礼法,对封地尽兴彻底的改变,改变风俗,改其礼仪等等,要一件件落实施行,所以进度比较慢,效果显现也比较晚,汇报也就晚了。
而另外一个人就是姜子牙受封齐候封地,姜太公五个月就把治理情况汇报给周公了。周公问姜子牙汇报咋这样快,姜子牙说我简化了其君臣之间的仪节,一切从其风俗去做。后来,姜子牙听说伯禽汇报政务晚的事情,就说:“唉!鲁国后代将要成为齐国之臣了,为政不简约易行,人民不会亲近;政令平易近民人民必然归附。”
总结:所以春秋编年史由公元前鲁国纪年方法开始,主要是因为鲁国的开国周公的原因,其制定的周公礼法在当时为统治管理国家次序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和历史意义。周公之礼在鲁国当然也是非常严谨传承很久的。其传播还是有很大历史意义的,儒家开创人孔子就是鲁国人,其从小受到环境影响,和成长受教都影响到了儒家学术,孔子是非常推崇周公之礼体系的。
但是,也正应了姜子牙那句话,鲁国尊从周公制定的各种礼法,一丝不苟的进行,死搬硬套默守陈规,没有活学活用,结合社会实际情况进行简约简便。也是鲁国从来没有强大起来,没有发展起来的原因吧!始终只是一个任人欺负的小国家,后来秦国攻克楚国都城,楚顷王向东迁都后,打不过秦国,就欺负鲁国,经过四年就灭掉了鲁国。
所以历史很多故事也告诉我们,默守陈规不知道变通是不会有高效率的,抱着繁文缛节不放也是迂腐之见,不结合实际需要简政便民就会让人民厌烦,不以实际现实情况为基准就没有发展,因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家说是不是?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