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没有年轻女人时怎么回事,却带了老妇人
2021-01-19 09:36:13 历史故事 历史网 °c 繁体
A + A -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七下西洋,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异域耀兵威,包抄帖木儿帝国和扫荡张士诚旧部等,或许也有查找朱允炆下落的意图。
但是,郑和带着一群50岁的老妇人难道不怕有损国威吗?还是认为这群老妇人对军国大事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分为五类,即:“宝船”、“马船”、 “粮船”、 “坐船”和“战船”,最大的一艘舰可乘载上千人,比欧洲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的船队早了近一百年,迄今为止其主舰依旧是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舰队总吨位超过当时全世界海军力量的总和,仅其中的一艘船就约等于当时欧洲国家的一支常规舰队的总吨位。
那么,如此庞大的一支船队,船队中究竟有哪些人随行呢?
船队人员分析
据《瀛涯胜览》记载,该书作者马欢曾先后四次跟随郑和下西洋,他在书中重点描写了第四次下西洋时的船队人员规模:“官校、旗军、勇士、通事、民梢、买办、书手通计二万七千六百七十员。其中官八百六十八员,军二万六千八百名,指挥九十三员,都指挥二员,千户一百四十员,百户一百零三员,户部郎中一员,阴阳官一员,教谕一员,舍人二员,医官医士一百八十员名,余丁二名,正使太监七名,监承五员,少监十员内官、内使五十三员。”
另有祝允明的《前闻记》记载:“官校、旗军、火长、舵工、班碇手、通事、办事、书算手、医士、铁锚、搭材等各类军、工专业人员。”
船队老妇是否存在
如果说,郑和船队中有一群50岁的老妇人,难道是史书上说的“内使五十三员”,但是内使在古代并非是指宫中的老妇人,而是指传达皇帝诏令的宫内太监。
如果根据传言所说,这群50岁的老妇人有一定的医学技能,主要通过“为产妇接生”来宣扬大明威德,这难道是“医官医士一百八十员名”中的部分人员。因为,在明代民间精通医术的妇女相较其它朝代为多,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当属中国古代四位女名医之一的谈允贤,也就是热播电视剧《女医明妃传》中的主人公。据《明宫秘史》记载,宫中有一位姓彭的医婆,因贪恋宫廷的丰厚赏赐,为隐瞒自己怀孕的实情,以实现留在宫中的目的,竟然将自己的孩子产在便桶中溺死。太后闻知后,当即将彭氏鞭打出宫。
此后,凡入宫的医婆,都要经过再三审验,才可进入后宫行医。可见,宫中的女医或稳婆,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应该不会被郑和带入下西洋的船队,关键也没有那么多呀。所以,就算郑和要带,也应该是从民间征招的才对,况且随船的许多男医官都是从民间征招的。如:嘉兴府的陈以诚,松江府的陈弓、陈常、吴仲德,太平府的彭正,苏州府的匡愚和的郁震等。
同时,公元前399年前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就曾数次跟随产婆的母亲费那瑞特为产妇接生,帮忙打下手,递器械,并在助产中得到启示,创立了一种教育方法,即:“产婆术”。可见,在明朝1000多年前的“产婆术”已经在东西方较为成熟了。
因此,关于随行的有一群50岁的老妇人通过“为产妇接生”来宣扬大明威德的说法,应该不可信。
那么,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上究竟有没有一群50岁的老妇人呢?
目前,虽然没有史料记载,但有的可能性极高。因为,郑和率领的庞大船队七次下西洋,每次航程都需要2至3年的时间,而船上官员的穿着和生活起居就需要人来打理吧,将士的衣帽、鞋袜等破了总需要有人来缝补吧,2万多人的饭食还需要人来操办吧。所以,带着一群50岁的老妇人,既能起到这些作用,她们还能忍受辛苦、枯燥和风险极高的远洋探险。
船队老妇的来历
如同征招医官,从民间高薪征招。毕竟,50岁的老妇人随着一大群男子外出,也不易落人闲话,更不会影响婚配,还能给家中挣下一份收入,应该极好征招。相对使用宫中年老即将出宫的宫女来,会少许多的麻烦。
因此,随船同行的一群50岁老妇人应该是真的,而且从民间征招的可能性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