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故事> - 正文

明朝为何在十堰大肆修建武当山?朱棣:还是因为消失的侄子朱允炆_武当山

2020-05-31 20:01:17 历史故事 文化游中国 °c 繁体
A +  A -

原标题:明朝为何在十堰大肆修建武当山?朱棣:还是因为消失的侄子朱允炆

作为天下道教名山,武当山的名气一直不低。另外,在金庸老先生的笔下,武当山是武当派所在地,随着老先生的作品一遍遍被翻拍为电视剧,武当山成了许多人心目中的圣地。其实,武当山之所以能够形成如此规模,享誉全国的待遇,和另外一个人也密不可分。

这个人就是明朝第三任皇帝朱棣,史称永乐帝。有个很有意思的冷知识是这样的,其实道教祖庭不是武当山,而是龙虎山、阁皂山和茅山,统称三山。在朱棣的大力推崇真武大帝、信奉道法自然的背景下,武当山被修建的一派恢弘,才有了后来扬名中外的基础。

整修武当山的原因千千万,这个原因最重要

众所周知,朱棣是通过“靖难”的手段上位的。叔叔有手段,做侄子的也不傻,虽然宫人交给朱棣一具烧毁的尸体,称是朱允炆自焚了,但是多疑的朱棣没有就此高枕无忧,而是想方设法打听朱允炆的下落。以免对方卷土而来,走自己走过的路。

因为心虚,所以更要努力证明自己上位的合法性。朱棣北建故宫,南修武当,都是为了证明自己“君权神授”,他希望通过这些行为,规避自己起兵称帝的道德污点,稳固到手的天下。

还有一点,当时整个明朝的道教氛围已经非常浓厚,武当山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为了迎合这种需求,朱棣也走上了追求道教的过程。

第三个原因,就是朱棣自己种下的因。他掀起“靖难”时,说是真武大帝显灵,指引他做了这个决定。现在他造反成功,当然要为真武大帝修庙宇,早晚侍奉。武当山作为信仰真武大帝的道教发源地,自然是首选之处。

第四个原因,就是关于活神仙张三丰的传说。相传张三丰一生经历了三个朝代,到了明朝时已经有百岁,这时候的张三丰游历天下,初入武当时就留下了“此山异日必大兴”的说法。而朱棣出于种种原因也要捧张三丰,就借此大肆兴建了武当山。

最后一个原因,据说朱棣此举是为了寻访侄子朱允炆。不仅如此,后来的七次下西洋,据说也是有找朱允炆的动机在里头。这个原因,相信才是促使朱棣整修武当山最重要的原因。

武当山修好了,侄子没找到,污点也没洗清

也许是因为信仰的缘故,道教的建筑多在险峰之上,气和天地,浑如天成。借天地之势,道法自然。所以修建武当山这件事并不容易,当时,朱棣上位不久,就立刻做出了北建故宫,南修武当的决定,两大工程同时发动,同时驱动了30万工匠,声势浩大,瞬间转移了群众视线。

朱棣以寻访尊请张三丰的名义,前后共耗费了20年时间,在海拔一千六百多米的山上重新包装了一遍武当山。中国有两个金殿,一个在昆明,另一个就在武当山。因为地势的缘故,武当山的金殿经常被雷电光顾,加上金殿纯为金属制造,经常引来雷电洗金顶。

武当山修建好了,朱允炆却一直没有下落。但是这个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在这二十年时间里,朱棣连续做了五件大事,儿孙年代的“仁宣之治”,有他一份功劳。

例如,在一直没有完整对策的情况下,五次征讨漠北,搞得百姓怨声载道。南征安南的举动还算比较靠谱,可惜没守住。

修建永乐大典、疏通运河、迁都北京、七下西洋等举动,对他那个时代来说,可以称得上是不世之功。你且看后来,《大典》修好了又失散,下西洋后又出了海禁,运河浚而重淤,只有迁都一事,影响至今。

不可否认的是,朱棣确实有自己的雄才大略,但是他身上的短板也很明显。于国家财政方面,朱棣在没有准备金的情况下大肆印制钞票,引发通货膨胀,造成了货币的大幅度贬值。

朱棣确实是个雄才大略的君主。但是对比其他帝王,其实朱棣的成就远远没有他自己渲染的那么伟大。你看务实的秦始皇,基本将已知的世界吞并,又创立了后世一直遵循的帝制,后代人只要照着他的脚印走就行了。堪称鼻祖一样的人物;再看疯狂的汉武帝,对于未知的世界也要远征,基本奠定了中华帝国的传统势力范围。而朱棣,除了极度爱慕虚荣,他真正的功劳,其实只成就了他自己“远迈汉唐”、“万邦朝贡”的名声。

(转载今日头条“ 汗青正浩”)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朱棣

精选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