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故事> - 正文

中华民国国旗的演变——1912年中国历史大事记

2020-06-01 09:36:13 历史故事 °c 繁体
A +  A -
国旗是国家的主要标志之一,它代表国家的尊严,象征国家的主权。其图案和颜色都有特定的含义,以体现国家和民族的特色。

  中华民国建立前,革命党人对未来共和国国旗,曾提出过六种图案:青天白日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五色旗、十八星旗、井字旗、金瓜钺斧旗。现将前四种主要旗帜的图案、含义、产生的历史背景、提议为国旗的情况等分述于下。

  1.青天白日旗

  旗底蓝色,以示青天。旗中央有一向四处射出叉光的白日。初时叉光多寡不一,制做者不知其义。孙中山解释说,叉光代表干支之数,应为十二,以代表十二时辰。此后遂成定制。此旗为兴中会会员陆皓东设计。1895年3月16日,孙中山在香港召集兴中会干部会议,准备发动重阳广州起义,决定以青天白日旗为未来共和国之国旗。因机密泄露,起义未举即被清廷镇压。1900年10月,兴中会发动惠州三洲田起义,首次以青天白日旗为革命军旗。1901年,兴中会会员尤列到南洋各地建立联络华侨的团体一中和堂,令各会所悬挂青天白日旗。此旗后成为中国国民党的党旗,并将旗底改为红色。2.青天白日满地红旗1900年冬,中国革命同盟会在东京召集干部会议,编纂革命方略。讨论未来共和国的国旗时,孙中山主张用青天白日旗。因为兴中会诸先烈及三洲田起义军均曾为此旗流血,不可不留作纪念。黄兴认为青天白日旗形式不美,且与日本的旭旗(即太阳旗)相近。孙中山极力坚持。为使此旗更美,更富有革命意义,孙提议将旗底改为红色,将青天白日移到左上角,旗子成为红、蓝、白三色。此旗又称“三色旗”,沿称青天白日旗。三色的含义是:“红者血之色,言必流血而自由可求也;青者天空之色,即公正之义,言公正即平等也;白者清洁之色。言人心清洁乃能博爱也。”

  孙中山力陈己见,但有人提议用五色旗,以顺中国历史之习惯;有人提议用十八星旗,以代表18个行省,有人提议用井字旗,以代表中国古代井田制;有人提议用金瓜钺斧旗,以发扬汉族之精神,意见纷纷,很难统一,遂将其作为悬案,尔后孙中山等领导的多次武装起义,均以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标志。

  3.五色旗

  旗面以红、黄、蓝、白、黑五彩色带横排组成,五色分别代表汉、满、蒙、回、藏5个民族,以示五族共和。此旗为武昌起义后革命军光复上海及攻取南京时所用,后为上海、江苏军政府的旗帜。清朝海军一、二品职官的旗帜也是五色旗。1911年10月11日,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发布《安民布告》,“规定国旗为五色,以红黄蓝白黑,代表汉满蒙回藏为一家”。

  4.十八星旗

  旗底红色,中间缀以18颗黑星(亦有星为黄色之说),意为以铁血光复本部十八行省。此旗为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共进会所制,武昌首义时曾用。中华民国成立前后讨论国旗时,鄂省革命党人坚持以此旗为国旗。

  1911年11月3日,上海光复,各省的临时代表集会上海,讨论组织中华民国中央政府,选举黄兴为中华民国大元帅。会上,苏、鄂、闽三省分别提议以五色旗、十八星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国旗。经讨论,拟议以五色旗为国旗,请黄兴核定,黄深知孙中山主张以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国旗,并争之甚力,故“未敢圈定”,谓“待异日由法律定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各省代表会议改组为临时参议院。1月10日,临时参议院决议:以五色旗为国旗,十八星旗为陆军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海军旗。之所以以五色旗为国旗,除取五族共和之意外,还因为武昌起义后次日,曾公布以五色旗为国旗;革命军攻取南京时的旗帜是五色旗,而中华民国的中央政府也设在南京。孙中山不同意以五色旗作为国旗,并于12日发出了《复参议会论国旗函》。孙认为,五色旗之“历史与意义均非确当”的三点理由:

  (1)清国旧例,海军以五色旗为一、二品大官之旗。今黜满清之国旗而用其官旗,未免失体。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

精选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