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故事> - 正文

“公民团”事件——1917年历史大事件

2020-06-01 09:37:23 历史故事 °c 繁体
A +  A -
1917年,总统黎元洪和国务总理段祺瑞在是否对德参战问题上发生激烈矛盾。黎担心参战权掌握在段手中,使段进一步加强对自己和国会的控制,因而在美国的支持下,反对参战。而段为了解决扩充军队的经费问题,企图从日本那里得到参战借款,因而在日本的支持下,极力主张参战。黎、段双方在是否参战问题上相持不下。

  3月3日,由段祺瑞主持的内阁会议通过了对德绝交案。但是,当段把该案交给黎批准时,黎借口国会尚未通过,拒绝在议案上签署。后在副总统冯国璋的调停下,黎勉强同意,3月8日,国会通过了对德绝交案。3月14日北京政府正式宣布对德绝交。

  对德绝交后,随之是对德宣战问题。当时,举国上下反对对德宣战。但是段祺瑞为达到参战目的,决定孤注一掷。他利用自己在北洋军阀中的威望,在北京组织由各省督军组成的督军团,利用督军团向黎元洪和国会施压,企图迫使黎和国会同意对德宣战案。由于督军团和段多方对黎施加压力,黎被迫同意将宣战案提交国会讨论。

  5月10日,国会审议宣战案,段祺瑞怕国会不予通过,便指使其亲信组织“公民请愿团”、“陆海军人请愿团”、“五族公民请愿团”、“政学商界请愿团”、“北京学界请愿团”、“学军商界请愿团”、“北京市民请愿团”等,共约3000余人,由陆军部人员指挥。这些请愿“公民”都是由段的手下临时雇佣来的军警流氓、乞丐和失业游民等,其雇价自铜元七八枚到银元半元不等。他们手摇小旗,散发传单,声言必须当天通过对德宣战案,否则将对国会和议员采取激烈手段。他们向议员投以各种各样的“请愿书”和“警告”传单,如议员不接受,就被他们拉下车殴打,当场受到殴打的议员就有10余人。他们还派“公民代表”闯进会场,声称“倘不通过参战案,一个议员也别想出去”,出去则“打死无赦”。北京警察当局闻讯派人前来“维持秩序”,但并不驱散“公民团”,而是不准许被“保护”的议员们外出,“公民代表”则可自由出入。议员们强烈要求先解决这种情况,否则不开会讨论对德宣战案。段祺瑞见国会不愿讨论宣战案,也就无意派人驱散“公民团”。他说:“人民到国会来进行和平请愿,不应当以武力强迫解散。如果这样做了,就会引起军民冲突和流血事故。因此,我们只能采取和平劝导的方法。”由于段的纵容,“公民团”包围国会从下午2点半一直持续到晚上9点,一些等得不耐烦的“公民”向国会院内投掷砖瓦,意在恫吓议员接受他们当晚通过对德宣战案的要求,不料一块石头击中日本记者,段害怕引起外交事件,这才命人把“公民团”驱散。

  晚上9点半钟,国会开始开会,到10点半会议结束,被围困达10个小时之久的议员们从会场出来时,仍是在军警的层层保护之下鱼贯而出。他们找不到回家的车子。来时的马车或人力车有的被“公民”捣毁了,有的则溜之大吉。

  “公民团”事件发生后,孙中山与段祺瑞内阁的农商总长谷钟秀立即联合通电,要求北京政府严惩肇事者。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学界、商界和南方各省的督军及省议会,纷纷通电响应。江苏督军冯国璋、江西督军李纯通电附和。为抗议皖系军人制造的“公民团”事件,国民党阁员谷钟秀、张耀曾、程璧光相继辞职,外交总长伍廷芳也潜离北京,使内阁仅剩一人。为了掩人耳目,段便耍了一套转移目标的把戏,指使人又以所谓京津各界公民联合请愿团的名义通电痛斥“政府当场指使警察、滥用职权,威迫‘公民’解散”,还有“公民”代表到地方检察厅控告北京警察总监吴炳湘蹂躏人权。这种倒打一耙的把戏,无异掩耳盗铃。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

精选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