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为何被厨师骂作乡巴佬?
2020-06-03 10:24:41 历史故事 °c 繁体
A + A -提示:厨房再换上如韭菜叶般的面,但于右任仍问:“能不能再粗一点?”厨师最后无法,只得上如筷子般粗的面条。结果于右任见状大喜,一口气吃了两大碗。事后,厨师没好气地说:“谈什么手艺,这是乡巴佬吃的嘛!”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工书法,常有人向他讨要墨宝。某日他应邀参加一个餐会,酒足饭饱后,主人拿出纸笔请他题字。当时他已酩酊大醉,便趁着酒意,迷迷糊糊写下“不可随处小便”六个字,然后扬长而去。第二天,主人登门拜访,并将这幅墨宝拿去请教。于右任见状,知道是自己酒后失态,赶紧向对方道歉,接着沉吟半晌,取来剪刀将字剪下重新排列,并笑着说:“你瞧,这不是很好的座右铭吗?”主人定睛一看,发现“不可随处小便”变成“不可小处随便”,顿时笑出声来,拜谢而去。
于右任很爱惜自己胸前的飘飘长髯,每天睡觉时,都用一个布套把胡子装好挂于胸前。某日,有位朋友问他:“你睡觉时胡子是放被子里,还是被子外?”他思索半晌,竟答不出来。翌日他向人表示昨天一夜没睡好。对方询问原因,他答称:“因为我经朋友一提,竟不知应将胡子放被子里还是被子外,总觉得放哪都不对劲,以致整夜辗转不能成眠。”
于右任在南京郊区黄栗村修了间草屋,取名为“白花草庐”,闲暇时,经常带着学生来草庐练习书法。村里人不知道草庐是什么,把草庐叫成“写字学堂”,也不知院长为何物,每次见到于右任来,村里人都奔走相告说:“老头子又来上课了!”
于右任是陕西人,平日喜吃面食。某次同仁请他吃面,事前主人再三交代厨师,要做得好一点。结果厨房端一碗面条细如丝的汤面出来,于右任边吃边说:“好!好!”但同时问:“有没有粗一点的?”于是厨房改上如灯草般的面,于右任吃一口又说:“好!好!”但还是问:“有没有粗一点的?”厨房再换上如韭菜叶般的面,但于右任仍问:“能不能再粗一点?”厨师最后无法,只得上如筷子般粗的面条。结果于右任见状大喜,一口气吃了两大碗。事后,厨师没好气地说:“谈什么手艺,这是乡巴佬吃的嘛!”
于右任简介
于右任(1879年4月11日-1964年11月10日),汉族,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是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于右任早年系同盟会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同时也是中国近代书法家,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中国近现代著名高校的创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