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第一场重大灾难照片现已流出,罪魁祸首是郭沫若
2020-06-03 10:26:06 历史故事 °c 繁体
A + A -说起郭沫若,人们对他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仅次于鲁迅的文豪,他博学多才,他精通五国语言,是新诗的奠定人,有是中国当时为数不多的甲骨文研究大家之一。
考古是个冷门的学科,但意义非常重大,一不小心还能发家致富,所以研究考古还是很有必要的。不过所谓的考古基本就是“盗墓”,只是官方说法措辞比较讲究。
中国古代人“视死如生”,于是死这件事很重视,越是富贵人家,葬礼的规模越大,倒不说是多豪华,但一定是有很多程序,而且殉葬品非常多。
不过殉葬品最多的要属皇帝了,皇帝生前拥有一切,死后也要带尽可能多的东西。所以历代无论是私人盗墓团伙还是官方考古专家,都喜欢挖皇帝的陵墓。
定陵是唯一被考古工作者挖掘过的帝王墓,也是官方首次允许挖掘的帝王墓,可怜的万历皇帝,就这么被打扰了死后的清净。说起来,官方一开始是打算挖长陵,也就是朱棣的陵墓,为什么会变成定陵呢?
五十年代,郭沫若和吴晗同时上书,建议挖掘明十三陵的长陵,理由是郭沫若怀疑《永乐大典》在里面,那是朱棣在位时候编纂的一部百科全书,记录非常详细,意义也非常巨大。
其实这个计划一提出来,就遭到当时考古界人士的一致反对,他们认为这样太缺德了,好歹朱棣是个皇帝,如果扒你家祖坟你愿意吗?但当时郭沫若吴晗的地位太高,他们撼动不来,所以只能忍气吞声。
一开始目标是长陵,但长陵挖掘难度太大,大家决定拿定陵先练练手,结果朱棣就逃过一劫,而万历皇帝躺枪。
定陵也是豪华的陵墓,万历皇帝从登基之初就开始建造,花了八百万两白银,可以想象墓室一定特别豪华,金碧辉煌。
虽然事先对陵墓的豪华有一定估计,但专家们打开高9米,厚两米的地宫入口墓门时,还是被里面的奢华震惊了。
金碧辉煌的墓室,色彩绚丽的织锦字画,闪闪发光的珠宝,晶莹剔透的羊脂玉,炫目的九龙九凤冠,还有煎药用的金盆,那些珍贵的字画都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艺术价值和金钱价值都非常高。正当考古学家欣喜若狂时,从墓门涌进来的空气让这些珍贵的丝织品、字画,金银珠宝迅速氧化,变成一阵黑烟……这次挖掘是人类历史上最惨重的损失。
郭沫若还没来得及庆祝,这些栩栩如生的丝织品就灰飞烟灭了,这下考古学家傻眼了。
定陵文物保护和组织工作也特别混乱,万历皇帝的金丝楠木棺材,非常昂贵,被考古学家当垃圾扔了,而他们心心念念的珍贵字画,也在这场“保护性挖掘”中灰飞烟灭了。
定陵的悲剧还没过去,因为皇帝和皇后的金丝楠木棺材被扔出去,被附近的居民捡到了,是一对年迈的夫妇,他们将棺材板拆了,重新打造两副棺材,却在打造过程中双双离世,十分蹊跷。
后来村里的老人说,这具棺材的木板十分珍贵,只有皇帝和皇后才有福用它,平常人是无福消受的。相隔不到半个月,一对夫妇又发现了楠木棺材,将它打造成橱子放在家里使用,有一天他们的孩子找不见了,发现橱子旁边四双小鞋,夫妻赶紧打开橱子,发现四个孩子已经气绝身亡。后来夫妇又生了一个儿子,也莫名其妙死了。
大家才知道,皇帝的东西果然不能随便使用,定陵的东西尤其有毒。
说起这些考古学家的下场,开棺时的摄影师刘德安上吊了;参与挖掘的考古专家白万玉晚年神志不清,脑溢血而死……
除了郭沫若以外,死得死,疯的疯,还有飞机失事的,总之无一幸免。
而郭沫若竟然又厚着脸皮对总理提出要挖掘秦始皇陵墓,结果被拒绝了,国家禁止挖掘帝王陵墓,这件事郭沫若到死也觉得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