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故事> - 正文

常荫槐为什么会被张学良处死 因何要置于死地?

2020-06-05 09:37:01 历史故事 °c 繁体
A +  A -

少主初继父位,急需立威于政,妄自托大的杨常成了出头鸟,日本人明挑暗示,蒋介石推波助澜

张学良处死杨常的原因

杨宇霆、常荫槐命丧老虎厅,看似偶然,其实必然……

矛盾由来已久

张作霖时期,杨宇霆身兼数要职,位居首辅。 “由于其所处地位之特殊,也养成了专横跋扈、盛气凌人的作风,平时除老帅以外,什么人都不放在眼里”,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因此,对依靠父亲的庇护而发达起来的张学良自然也不会放在眼里,二人由此产生摩擦。尤其在奉系是战是和的问题上,二人更是深有分歧。深受郭松龄影响的张学良主张息兵止战,保境安民;而杨宇霆却是奉军内有名的主战派。这边张学良斗胆苦谏息兵止战,那边杨宇霆却极力给张作霖吹内战的耳边风,多次鼓动张作霖入主关内、问鼎中原,张学良对其难免产生不满。

第二次直奉大战前,杨宇霆曾处心积虑地打算将其党羽安插进军队,妄图逐渐掌握东北军权。不料,此举被郭松龄识破,并密告张学良阻止这一阴谋诡计的实现。杨宇霆为此对郭松龄恨之入骨,处处排挤他,时时诽谤他,欲除之而后快。时隔不久,郭松龄在滦州倒戈反奉,兵败被俘。杨宇霆担心张学良出手施救,就抢先下手,鼓动张作霖下令将郭松龄就地枪决,使张学良没来得及救恩师一命。与郭松龄亲密无间的张学良,因此对杨宇霆更加怀恨在心。

汉卿是个小孩子,不必理他

张学良初继父业,最忌的是别人看不起他。而杨宇霆、常荫槐却以元老重臣的身份自居,“凡事都自作主张,事先不请示,事后也不报告,张提出不同意见,也不予理睬”。数次在大庭广众面前让张学良尴尬、难堪,极大地伤害了张学良的自尊。

张学良主政之初已深染毒瘾,毒瘾上来了,什么重要的事都得先放下,这让杨宇霆很是看不上。在一次讨论裁减兵员的会上,张学良又犯了烟瘾,只得离席,会议交由杨宇霆主持。当张学良过完瘾回来,询问会议进展情况时,杨宇霆板着脸说:“你不知道,你不要管”。当众就把张学良弄了个大红脸。

皇姑屯事件后,杨宇霆虽曾公开通电表示拥立张学良,但在实际行动上,却处处抬高自己,“明里暗里都表示出一种只有向他靠近才可以解决问题的态度”,张学良对此十分反感。

张学良酝酿东北易帜时,关内各方均派代表来沈阳争取奉系。唐生智派刘兴、白崇禧派叶琪先后到达沈阳,他们放着东北第一行政长官张学良不理,却先拜访杨宇霆。在官场打拼多年、深谙官场之道的杨宇霆竟然公然向其表示:“关外的事我可以作主,汉卿是个小孩子,不必理他。”此话传到张学良耳朵里,据说张学良当时就摔了茶杯。

更让张学良怒不可遏的是,东北易帜典礼当天,杨宇霆拒不参加集体合影,一甩袖子,扬长而去。在中外记者面前,也可以说是在世界面前给了力主易帜的张学良一个大大的难堪。

常荫槐只听杨宇霆的命令

与杨宇霆一样,常荫槐虽说精明干练,“是不可多得的智谋之士”,但他最大的缺点就是“为人高视阔步,目无余子,恃才傲物,惟我独尊”。他对张学良更是傲慢无礼,“作孩提看待”,每与张学良谈公务,总是“口呼汉卿,慢不为礼,且独断独行。”并且没少当着众人说:“小六子少不更世,懂得什么!”

据说,常荫槐遇有公事向张学良请示,便径直上楼,直闯张学良寝室,有时于凤至薄裤短衣躺在床上,他也毫不在乎。而且每有什么请示和要求,动辄就带有强制性和威胁性。对于张学良的命令,他经常拒不接受。奉军撤出北京时,他把京奉路所有的机车、客货车都拖到关外来。阎锡山要求放回车辆以维持交通,张学良表示同意,常荫槐却拒不执行,并且跟阎锡山说:“这是我的事情,他管不了我。”

相反,他对杨宇霆却言听计从。一次,杨常二人一块来见张学良,谈及要扩充兵工厂。张学良说:“东北目前财政吃紧,各方面都在裁减经费,乒工厂扩充,财源从何处得来?”杨宇霆说:“铁路方面可以拨一些。”张学良转而问常荫槐,常荫槐立即回答:“没问题”。气得张学良当时就拉下脸,因为前不久,张学良曾向常荫槐要求,由铁路筹调一些钱来补充军费,却遭到常荫槐的拒绝。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

精选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