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武帝司马炎统一中国后为什么迅速衰落呢?_门阀
2020-06-07 05:05:33 历史故事 闲来读史 °c 繁体
A + A -西晋,作为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大一统王朝,却远没有人们想象中的存在时间久。从公元265年晋武帝司马炎篡魏立国算起,有国祚51年,可若是从晋朝灭吴、真正统一全国算起,却仅仅只有37年的短暂国祚。
建兴四年(公元316年),汉赵大军攻破长安,也正式的宣布了西晋的灭亡。中国大地第一次几乎完全被外族控制,匈奴大军控制了几乎整个中原,九州大地也迎来了长达一百多年乱世。
那么,晋武帝司马炎统一中国后为什么迅速衰落呢?
“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西晋灭亡的直接原因西晋,从晋武帝司马炎统一中国后,没过多久就开始迅速衰落。而其灭亡的原因一直众说纷纷的话题,但其灭亡的直接原因,在后人心中却少有质疑和争论。“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两次纵观整个中国历史,也少有的大规模、长时间叛乱,直接给西晋宣布了死刑。
1,八王之乱总结
公元291年,平静湖面下的风波终于出水,浩浩荡荡的八王之乱爆发了。看上去还一直稳定太平的西晋王朝于一夕间突然走向败落。
八王之乱的内幕就是杨家和贾家两大外戚家族之间的夺权,以及以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jiǒng)、长沙王司马乂(yì)、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yóng)、东海王司马越等八王为主所发起的叛乱。
八王之乱分为两个阶段。前为贾皇后联合汝南王司马亮和楚王司马玮乱政,先灭杨家,又诛两王,独揽大权。后为贾南风谋杀太子而引起的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六王夺权。
八王之乱历史长达十六年,战乱中更有其他战争一并发生,如成汉和汉赵两大政权也是在此时才有机可乘,开始大力针对西晋,南方更是发生了杜曾、王如及张昌的起事。
八王之乱以及其导致的一连串的战争,对中国大地造成了难以弥补的伤害,直接导致西晋后期朝廷已经无法掌管全国,最终走向了灭亡。
2,五胡乱华概述
五胡乱华是由八王之乱而导致的接踵而至的又一大乱。由于八王之乱的爆发,导致西晋的国力遭到了极大的损失,内乱中的西晋,各方兵力折损严重,各地守备力量弱至冰点。
就在此时,各个少数民族终于看见了机会。从氐族及匈奴族开始,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独立政权,不再依附于西晋朝廷:304年冬天,氐族领袖李雄于成都割地为王,自称“成都王”,史称成汉。匈奴贵族刘渊起兵于离石,建国赵汉。之后其一胡人纷纷效仿,前前后后一共出现了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等十六个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前赵刘聪攻破洛阳,前后共歼灭晋军十余万人,俘虏晋怀帝,杀西晋太子、宗室、官员及士兵百姓三万多人,并大肆发掘陵墓、焚毁宫殿,史称“永嘉之祸”。
公元313年,刘聪毒杀晋怀帝,晋愍(mǐn)帝司马邺在长安登基。
公元316年,前赵刘曜攻破长安,俘虏晋愍帝。西晋士族扶持司马家远房宗室子弟司马睿,在建康登基,是为晋元帝,支持西晋灭亡。
虽然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是西晋灭亡当之无愧的直接原因,但是这些叛乱也只是西晋灭亡的导火索罢了。一直呈现畸形发展的西晋王朝早已经是内忧外患,迅速灭亡是其的必然之路。西晋灭亡的根本原因大致有如下三点。
一、门阀势力的过度发展,对社会稳定带来的巨大影响1,皇权过度依赖于门阀
门阀势力是东汉时期所形成的家族势力,尤其是东汉末年,门阀势力的影响力已经让各方统治者无法忽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方势力的立国,都离不开门阀势力的帮助。
曹操靠着兖州士族的帮助,才成功地控制了兖州这一方曹魏的第一块根据地,靠着荀家、卫家、司马家等门阀势力的帮助,才成功地占据了北方大地。刘备靠着荆州士族的支持,才成功在荆州扎了根,靠着益州士族的帮助和牵引,才成功入主了益州。孙权靠着和江东士族的交好,才在吴地站稳了脚跟,稳固了统治。
包括司马家的夺权,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的根本依仗,也是因为得到了各大门阀家族的支持。曹家势力失去了门阀势力的支持,最终功败名裂。如果司马家得到了门阀势力的支持,从而夺权成功,反之亦然。所以司马家族成功掌权,正是门阀士族发展到极高状态的必然结果。
所以当时皇权的建立,根本无法离开门阀的支持。
2,门阀势力的不可控发展
在曹魏统治时期,部分门阀势力更是得到了更好的发展环境,如曹、钟、王、文、陈、夏侯、司马等几大门阀士族,势力都已经得到了空前的壮大。在曹魏的后期,国家的大权几乎都是由这几大家族交替把持,分块垄断。在东汉末年到曹魏时期,门阀士族就已经表现出了莫大的影响力,几乎是本土的土皇帝,当地百姓只知本地大家族却不知道皇帝。
而到了西晋,由于西晋依靠门阀势力才成功夺权,门阀士族也因为踏入了更快速的发展时期。且因为九品中正制的推行,各个门阀士族开始了对官场的垄断,给家族子弟打开绿灯,而寒门子弟却几乎完全失去了进入朝堂的机会。最后,各个门阀家族的门生故吏都遍布朝堂,成为了一个个巨大的利益集团,盘根错节。
门阀势力不仅掌握了大量的政治资源,并且利用这些政治资源,利用兼并和霸占的手段掌握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从而控制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最后门阀对社会的影响力已经庞大到根本无法控制的结果,他们才是国家实际上的掌权者,而所谓皇帝,其皇权早已被架空。
所以西晋的皇帝和门阀士族关系虽然名为君臣,其实是合伙关系,并没有谁管制谁的原则,包括司马炎。士族门阀的不可控,是西晋灭亡的最大祸根。
二、再用分封制度,导致中央权力分散从而埋下了祸根分封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施行开始,就埋下了巨大的隐患。西周灭商后,分封诸侯于四方,最后形成了四方天下只知诸侯王而不知周天子的结果。春秋五霸,最强的诸侯国,有哪个会将有名却无实力的周王朝放在眼里?都想取而代之。正因如此,才导致了天下诸侯争霸逐鹿天下的局面。
到了秦朝,始皇帝一扫六合统一天下,为避免在发生诸侯夺权的事件,于是废分封,立郡县,成为了新的大一统王朝,中国正式进入中央集权的时代。此后项羽灭秦后也再次分封天下,可结果呢?再次被诸侯分而食之。西汉时期又启分封制,汉景帝时期又爆发了七王之乱。汉武帝以推恩令分化诸侯实力,才消除了地方的隐患。
可见分封制度,一直以来都是隐患极大的政策。可是到了西晋时期,司马炎又继续沿用了分封制,分封诸王。导致诸侯王的势力过大,中央权力分散,中央朝廷根本无法控制地方,诸侯作威作福一方。所以才导致了之后外戚门阀联合诸侯乱权的局面,爆发了五胡乱华,成为了取乱之本。
三、长期的和平使当权者消磨斗志,上层阶级奢靡成风中国历史上的各大王朝都是经历艰苦决战的战争和杀伐得来的,想要登上王位,就必须经历腥风血雨的洗礼,而西晋显然并非如此。
西晋王朝本就是篡取曹魏政权而来,是少有的没有经历杀伐和动荡洗礼的王朝。虽然西晋也成功发起过灭吴之战,但是当时的吴国早已经丧失了和西晋争锋的实力,这一场战争,完全就是摧枯拉朽,毫无难度的单方面杀伐,东吴的灭亡早已经是定数。
可能也正是这样,西晋王朝的统治者自开国以来,就对战争抱有一定的轻视之心,他们一直进行的权力交替都是十分平稳。正因如此,西晋王朝从建国开始,就更像是曹魏政权的延续,根本不像个新建立的国家,缺少改朝换代的新气象、新作为,包括一切制度,都是在延续曹魏。
如此一来,对权利缺少敬畏的统治者,必然免不了越加向腐朽落后的方向发展。从皇帝到大臣,都没有改革创新的精神和励精图治、开拓进取的行为。
建国之初,司马炎也曾经大力地整顿铺张浪费的奢侈之风,在大力发展生产的同时,不仅强调节俭更是一直身体力行。医官程据曾献给了司马炎一件“雉头裘”,据说满饰野雉头毛色彩夺目。可是司马炎丝毫不在乎,更是将其带到朝堂上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烧毁,以证其反对奢侈的态度。
可是司马炎的节俭制度并没有坚持多久,不仅是西晋朝野上下,连他自己也没有坚持下去。没过多久,原本节俭的司马炎变了,变得骄奢淫逸、自我放纵了起来,他不仅自己长期醉心于声色犬马,大肆扩充后宫,宫中妃嫔的人数一度达到一万余人,还帮着其舅争富。
西晋世家大族奢侈到了什么程度呢?王公大臣的家里已经“日食万钱”,还不满足,说“无下箸处” 。士族大臣之间更是以奢靡为荣,互相斗富,用蚕丝作道路的帐幕,用锦缎作屏幕等手段都是屡见不鲜。官僚们为了满足自己的享乐,甚至做起了盗匪的勾当,公开杀人抢劫。西晋中后期的奢侈之费,更甚于天灾。
掌权者的歌舞升平就是百姓的哀鸿遍野,不仅给百姓带来了巨大而不可背负的压力,更是彻底消磨了上位者的斗争,导致整个西晋朝纲败坏,腐败异常,阶级矛盾达到了极致。
未经战火的司马炎作为开国之君,书日安既不杀功臣,也不屠百姓,说明了其一向心慈手软。而反腐本就艰难异常,孙权在稳定统治之后反腐时,利用酷吏打击江东豪族的机会,斗到江东精英尽丧。司马炎显然没有这个魄力,于是也跟着大众之风,愈加消沉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