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地位虽高,但在孔子之前还有一位时代先知,比孔子还厉害_郑国
2020-06-10 23:25:21 历史故事 山川社 °c 繁体
A + A -原标题:孔子地位虽高,但在孔子之前还有一位时代先知,比孔子还厉害
中国历史上,孔子拥有着崇高的地位,而在孔子之前还有一位时代先知,那就是郑国的子产。
子产曾提出: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他认为天体运行的轨道与人事遵行的法则互不相干,否定占星术能预测人事。但子产仍保留灵魂不死观念,认为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阳曰魂;匹夫匹妇强死,其魂魄仍能滋生淫厉。这是中国哲学史上对形神关系的初步探讨。他还提出了人性观念,认为“夫小人之性,衅于勇,啬于祸,以足其性而求名焉者” ,成为了中国哲学史上探讨人性问题的开端。
子产是郑国新政的发动机,后来,孔子所说的“仁政”,便是以子产的新政作为基础衍生出来的理论。当时,子产在郑国的官职做到了宰相,史书上有一篇关于子产治理郑国的文章,原文如下:
子产治郑,民不能欺。 子贱治单父,人不忍欺。 西门豹治邺,人不敢欺。 三子之才能,谁最贤哉,辨治者当能别之。这段话的意思是:子产当年治理郑国的时候,百姓不能欺骗他。子贱治理单父的时候,百姓不忍心去欺骗他。西门豹治理邺的时候,百姓都不敢去欺骗他。那么,这三个人中,谁是最聪明,最贤明的人呢?只有那些懂得治理国家的人,才能认识到其中的区别。
其实,说到这里,有些读者可能会有疑问,那就是:为什么在子产治理郑国的时候,老百姓不能欺骗他?这其中有什么缘由吗?这里,要解开这些疑问,只要了解一下子产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措施,便能明白其中的原因。
子产在治理郑国的时候工作非常努力,为官也非常清正廉明。并且,他还主张百姓参与到相关政事的讨论之中,划定田界确保百姓都有饭吃。此外,他还制定了一些明文法律,提倡按照制定好的法律做事。由此,他的一系列举措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百姓不但安居乐业连国家政权都极大的得到了巩固。
此外,在他的执政生涯中,郑国没有出现过什么大叛乱,百姓们都念及子产的好。因此,在他死了之后,百姓们无不悲痛万分。
由此可见,像子产这样的人,百姓从他的廉政中受益,又怎么能去欺骗他呢?
子产名叫公孙侨,传说是郑穆公的后代,算是春秋时期的郑国贵族。而关于子产还有另外一个典故,那就是:子产告诫游吉。
那么,游吉是何许人也呢?
游吉是公孙趸的儿子,是春秋时期郑国的正卿。当时,游吉非常看好子产的一系列改革,并受到了当时郑国国君的赏识。与此同时,他还非常擅长外交,先后出使过晋国和楚国等大国。
那么,子产当时究竟告诫了游吉什么,对后来的游吉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原来,子产病重时,游吉前来探望他,子产对游吉这样说:“在我死了之后,你一定会被重用的,而你在为政的时候,一定要严厉严格。”并且,当时子产这样给游吉解释:“火焰的样子看起来非常可怕,人们见到了都会远远避开,而水的样子看起来很柔软,因此,人们会掉以轻心。然而,却有很多人都淹死了在水里。”所以,只有实施严厉的政策,才能使人产生畏惧,使他们不敢轻易的违法犯法。
但是,游吉并没有采取子产的意见,在子产去世之后,郑国各地的叛乱越来越多。最后,他们结伴作乱,对国家的危害越来越大。无奈之下,游吉只好出兵镇压。最后,经过苦战,才平定了当时的叛乱。而此时,游吉才想起子产当时的告诫,一时间后悔不已。要是当初自己听从了子产的告诫,现在也不至于如此。如今,造成了这样的后果,游吉悔不该当初。
在此之后,游吉才按照子产当时的告诫,改变了自己的施政策略,在后来的执政生涯中,这种情况逐渐好转了。
从这个故事中,足以看出子产的高瞻远瞩,以及超人一等的政治眼光。
其实,他能取得如此了不得的成就,这和他的思想体系是分不开的。此外,由于子产活着的时候,仁政深入人心。所以,在子产死了之后,他的墓地一直香火不断,人们一直惦记着曾经的这个清官、好官。根据史料记载,子产的墓高足足有五米,而墓地底边的周长更有100米。当时,墓地用红色的砖石堆砌而成,墓的下面是正方形,墓的顶端是圆形,造型遵从古代天圆地方的思想。
墓门的方向朝着当时郑国都城的城门,象征着子产对郑国的忠心,代表着子产对郑国的深厚感情。在1987年的时候,子产墓更是被列为郑州市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子产墓仅剩下墙基,但是,能够保存这么长时间,已经实属不易了。
其实,纵观子产一生,在内政方面,不禁乡校,人畅其言,宣泄有道,则民心顺;善善恶恶,以民为师,则民心凝。封沟洫,作丘赋,为民求生,为国理财;财丰民安,财聚国强,此增生机。铸刑书,此树秩序。在外交方面,他审时度势,或陪简公朝晋,或随定公会盟,周旋应对,要求合理纳贡,平等相待,不失尊严,又不开罪强国,有胆、有节、有理、有利,不卑不亢。
更是在个人的思想品质上,子产能够信德不信邪,先有公宫火灾,又有“龙”斗深渊,拒绝向神鬼祈祷,主张修德免灾。最后,病危交代薄葬,廉洁终生,并以为政宜宽猛相济为嘱。
总之,子产堪称春秋时期的执政者楷模。
参考资料:
【《春秋列国志传》、《春秋左传正义·卷三十六·襄二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