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故事> - 正文

炎炎夏日,古人也有消暑利器_夏日

2020-06-14 15:09:17 历史故事 大道知行 °c 繁体
A +  A -

原标题:炎炎夏日,古人也有消暑利器

夏日,天气逐渐湿闷燥热。没有风扇空调的古人如何解暑消夏?除了扇风、取冰、吃冷饮这些常规操作,还有一个有趣的发明“竹夫人”,给古人的夏日带去清凉。

夏日酷热难挨,旧时没有空调,却也有各自的清凉法子。达官贵胄可移至清凉别馆,或取窖藏冰块纳凉,故自西周时就有凌人负责为周王室冬日取冰藏冰。隆冬时节,从江河湖泊凿取一尺见方的冰块,纳于山阴处冰窖里,冰块间以稻草相隔,堆满后封住窖口,再用泥巴稻草交错覆盖成丘,或上面再搭凉棚以蔽日。如此保存到夏日,就有寒冰可取了。

不过,即便这样小心保藏,夏季开窖取冰时,冰块也常常仅存三分之一,故古时纳凉物件中,冰实在是极端的奢侈品,不是一般人能消受得起的。唐宋时,到了夏日,皇帝会赐冰或冰镇食物给大臣们,当然得到的也是少数。据宋代《岁时杂记》载:“京师三伏,唯史官赐冰麨,百司休务而已。自初伏日为始,每日赐近臣冰,人四匣,凡六次。”可见,除了近臣与史官,其他官员只是多放几天“消暑”假而已。

近臣与皇帝关系密切,获得格外恩赏倒不奇怪,史官何以得此特殊待遇?大概是因史官夏日也不放假。古代史官有两项重要职责:一是随时记录君王言行,所谓“君举必书”,以此方式警戒君王,防止其任性而为,近可避免过失,远可垂范后王。所以,从汉代以后,几乎历代帝王都有起居注,记录君王每日每时的活动。二是古代史官因为熟知历代典籍,具备天文历法、典章制度等多方面知识,皇帝有不明白的,可随时咨询,因此,史官又可谓贴身机要秘书和智囊团,由此才没有放假一说。

不过到了清代,宫廷赐冰就已普及每一位官吏了。据清代《燕京岁时记》载:

京师自暑伏日起,至立秋日止,各衙门例有赐冰。届时由工部制作冰票,自行领取,多寡不同,各有等差。

发冰票领冰,大概还是历史上头一回,算得上一次物资分配方式的创新了。凭票供应,说白了还是因为冰纯属紧俏物资,我国20世纪有一段时期,几乎所有涉及民生的物资商品都是计划使用和凭票供应的,究其原因,还是物资匮乏的缘故。

清代民间商业比较发达,稍微富裕一点的地方,只要舍得花钱,普通百姓也能享受到夏日有凉冰的舒适。据《清嘉录》记载,江浙一带常有农人担卖凉冰,也就是冰镇水果,碎冰中杂以杨梅、桃子、花红之类,俗呼冰杨梅、冰桃子。又据《清稗类钞》记载,北京夏日还有用“冰果”宴客的风俗:

京师夏日之宴客,饤盘既设,先进冰果。冰果者,为鲜核桃、鲜藕、鲜菱、鲜莲子之类,杂置小冰块于中,其凉彻齿而沁心也。此后,则继以热荤四盘。

炎热的夏季用这样的酒宴待客大概是很有排场体面。不过,俗话说: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据《天宝遗事》记载,杨贵妃得宠之时,杨家每至夏日,“取大冰,使匠琢成山,周围于宴席间”。赴宴者个个都冷得面露寒色。和这个待客排场比起来,《清稗类钞》所记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寒冰消暑终究奢侈昂贵,旧时民间也有很多便宜的消夏法子,比如饮用凉茶。从宋代记录看,彼时已有绿豆冰、梨汁、木瓜汁、酸梅汤、红茶水、椰子酒、姜蜜水、紫苏饮等十余种饮品。或者更简单些,将时令瓜果浸在清凉井水中,待浸透后取出食用也同样沁人心脾,这种办法现在乡间还能看到。正午时分,蝉鸣聒噪,瓜棚树下,或饮茶,或食清凉瓜果,或打打盹儿,也是颇为惬意的。

旧时睡觉纳凉的物件中,有一种叫“竹夫人”的,很有趣。所谓“竹夫人”,其实是一种竹笼,用光滑精细的竹皮纵横交织编结而成,浑身孔隙,一端有底,一端开口。睡觉时将此玲珑多孔的竹笼抱在怀中,既免除肌肤紧挨的黏热,还便于空气流通。夏日过后不用,还可将凉席卷起塞入其中一起收藏,如此看,的确是聪明的发明。

竹夫人

竹夫人类似今天的抱枕,肌肤相亲,故民间有谜面云:“有眼无眉腹内空,虽是夫妻不相同。梧桐落叶分开去,桃花结子再相逢。”

◎本文摘自《食色里的传统》,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利器

精选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