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趣闻杂谈> - 正文

刘禹锡一生的心态是怎样的?

2022-09-22 10:04:58 历史趣闻杂谈 春春 °c 繁体
A +  A -

刘禹锡,字梦得,一生坎坷,被贬多次,可能是被贬太多次了吧,也就逐渐看开了,以致到了后来越来越乐观,即使仕途不顺,也很少看他出现什么悲观的心态,他的诗多是积极向上的,让人觉得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应该保持希望,应该在困境中找到人生的乐趣与真谛!

一篇《陋室铭》,是对刘禹锡最初的印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简单八个字就将自己的生活态度展现出来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表达的是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气,是即使身处陋室依旧高雅的性情。当年刘禹锡参加"永贞革新",革新失败被贬和州,也就是如今的安徽和县,被当地知县刻意刁难,给他安排十分狭小的屋子,可刘禹锡始终怡然自得,过着自己的小日子,闲来无事,"调素琴,阅金经",享受着"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悠闲,可见刘禹锡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了。后世评价这篇铭文,说"惟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之中,触目皆成佳趣。"可见生活不在富贵与否上,品性高雅之人,无论身处何处,总是能在生活中找到情趣。

刘禹锡是乐观豁达的,这种品性在他的作品中体现的很明显。拿《秋词》来说,别的诗人写秋天,多是惆怅而悲凉的,像什么"昨夜西风凋碧树",多愁啊,还有"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这样带着深深思念情感的,而刘禹锡写的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样的赞美之句,他说秋天是诗情画意的,比春天还要美好,看他的态度,就知道是很积极的人了啊。

还有他的《酬乐天咏老见示》,对比白居易寄给他的那首,就能看到两个人不同的人生态度。白居易的《咏老赠梦得》说"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被疾病折磨的白居易在晚年懒得看书,懒得出门,更是懒得梳洗打扮,可见是很消极的了,但与白居易同年龄的刘禹锡却用一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就将自己的积极态度展露无疑。他说只要克服了对年老的恐惧,就没有什么好忧愁的,老了反而多了更多的人生阅历,依旧是可以活出晚年的灿烂与辉煌的。而刘禹锡的这种积极乐观应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处事态度。

刘禹锡和白居易的关系应是很好的,两人同年出生,合称"刘白",经常相互赠诗,但白居易比起刘禹锡来,就显得很悲观了,从两人对年老的不同态度就能看出来了。其实早年刘禹锡被贬,与同样被贬的白居易遇上,两人就曾互相赠诗,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表达的句式对刘禹锡被贬的不平与同情。可刘禹锡转身就回了一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成为千古名句,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争春。新事物总会取代旧事物,诗人的豁达与积极真是世间罕有啊,始终对生活充满信心,这是历经世事后的通透。

能一直如此乐观的面对生活,这或许与刘禹锡的哲学思想有关,刘禹锡是信奉道教的,但他的思想却有着鲜明的唯物主义倾向,他提倡尊重自然规律,认为天与人要保持"交相胜,还相用"的关系,这也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他提倡无神论,批判有神论,所以他相信事在人为,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一定能够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他有自己的主张与方向,所以无惧被贬。或许正是因为对是非有自己的评判标准,所以始终能坚守自我,才能一直洁身自好而不被世俗污染。

刘禹锡的乐观是世人少有的,一次次被贬,一次次流放,一次次排挤,他依然坚守本心,不向权势低头,也不曾动摇自己的信念,人和诗一样,豪情万分又开阔深远,拥有着刚毅而强大的力量,带着对自由的向往,带着一往无前的勇气,创造着属于他的光辉人生!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刘禹锡

精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