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趣闻杂谈> - 正文

孟浩然的自称?

2022-11-22 17:47:08 历史趣闻杂谈 小Y球球 °c 繁体
A +  A -

01

公元689年,孟浩然出生于湖北襄阳的“涧南园”,庄园的主人是一户姓孟的书香人家。自称是孟子的后裔,给孟浩然取名也是来自孟子所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浩然的父母很重视培养孩子,从小就让他读书学剑。孟浩然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在他18岁时,在襄阳县试中,高中榜首,一时风光无限。

年纪轻轻,才华横溢,按理说这是走上人生巅峰的前奏,但是后来的发展完全偏离了方向。

02

孟浩然本来以后可以是出仕为官的,但却发生了逆转。关于其中原因,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孟浩然从小就欣赏的偶像,官至宰相的张柬之,也是襄阳人士。

公元705年,张柬之等人发动了“神龙政变”,逼迫女帝武则天退位,拥立太子李显为君。结果在第二年,就被贬为襄州刺史。

襄阳县试后,张柬之宴请题名才子,孟浩然也在其中。终于和偶像有了见面的机会,只是没想到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没过多久,张柬之就被流放岭南,忧愁愤懑而死,享年八十二岁。

那个曾经和自己把酒言欢的偶像,那个光明磊落的父母官,想着一旦进入官场,就以张柬之为榜样,而如今孟浩然体会到的却是官场黑暗、人性丑恶。天性潇洒旷达的他,更加排斥这些虚伪的事物。

03

公元711年,二十三岁的孟浩然做了一个决定:和朋友张子容共同隐居鹿门山。

在山水之间,放飞自我,比官场上的勾心斗角要强百倍。在这一期间,孟浩然写了好多关于游山玩水的诗作,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也就是“山水田园诗派”。

《夜归鹿门山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山寺钟声,渡口喧嚣,纷纷扰扰,孟浩然宁愿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也不愿意随波逐流。清幽的环境,闲适的心情,一切情景交融。在这轻描淡写中,韵味十足。

除了这首诗,还写下了妇孺皆知的《春晓》。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语言浑然天成,自然真挚,真正热爱大自然和生活的人,才有可能写出这种清新秀丽的诗句。

一夜好梦,早上醒来,鸟闹枝头,一片生机盎然。转而联想到昨夜春雨潇潇,雨打花落,爱春变成了惜春。问句结尾,给人留下了无穷的想象。

04

公元712年,孟浩然送张子容应考进士。满腹才华的人,是不甘心一生隐居的,“学而优则仕”,毕竟步入仕途是大部分才子的愿望。

唐朝帝王有选用隐士的习惯,可能觉得隐士都是天造之材,大有可为。于是有些想走捷径的才子们,就去深山隐居,等待皇帝征召,出山为官。

公元714年,孟浩然的父亲去世,也许是父亲临终前的所托,愿意让他出仕为官,也许是孟浩然改变了隐居的想法,想要在这盛世中做出一番事业。

在这一年,孟浩然告别亲人,开始了漫长的远行。将近十年的时间,漫游长江流域,广交四方好友,其中一个目的是看能不能有获得功名的机会,但是一无所获。

漂泊在外,一身愁绪的孟浩然在经过浙江时写下了《宿建德江》。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船只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沙洲旁,在夜晚时分,新的愁绪又涌上心头。

浩瀚原野,清澈明月,诗人心中只有一个愁字。宁静的夜晚,更加衬托出诗人的愁绪。

05

公元726年,孟浩然在湖北武昌与李白相识,两人一见如故,成为了忘年之交。孟浩然比李白大12岁,但这丝毫不影响李白对孟浩然的崇拜,于是便有了: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等流传千古的诗句。

公元727年,孟浩然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这一年他已是三十九岁了,绝对可以说是大龄考生了。

结果在第二年的考试中,孟浩然落榜,他选择了继续留在长安,寻找进仕的机会。

在长安期间,孟浩然结识了王维,两人相见恨晚,后来共同成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

据说,在孟浩然和王维结交的过程中,发生了这样的小插曲,却改变了孟浩然的人生轨迹。

有一次,王维邀请孟浩然到太乐署聊天,不料唐玄宗来了,孟浩然躲避不及,就被发现了。唐玄宗爱惜人才,没有怪罪下去,只是让孟浩然诵读一首自己的诗,领略一下才子风采。

结果,孟浩然读出了这首《岁暮归南山》。

《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用自怨自艾的语气,说自己怀才不遇,被明主抛弃。唐玄宗听了,又怎么能高兴起来呢。于是唐玄宗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本来是一次可以走上人生巅峰的机会,结果把一副好牌给打烂了。

这段插曲,不知真假,权当故事一听。后来,看到仕途无望,孟浩然便离开了长安,回到了襄阳老家。

06

回到襄阳后,孟浩然并没有安心在家,而是继续云游四方。泛舟太湖,游玩江南,再一次地放飞自我。

公元733年,孟浩然再次来到长安,给张丞相写了一首诗,希望能够得到张丞相的引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把洞庭湖景色写的如此壮阔磅礴,也暗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委婉含蓄间,是诗人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思。

但当时的张丞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孟浩然只能悻悻而归。

07

人生的上半场,一心归隐;人生的下半场,一心求仕。

结果是一场空。孟浩然选择了与自己和解,回到当初的起点。

在山水之间徜徉,漫游交友,自得其乐,写下了《过故人庄》。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要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语言清新自然,既写出简单闲适的农家场景,也写出朋友之间的浓浓情意。

虽然都是尘俗琐事,但是给人一种脱俗的感觉,一切都是潇洒自然,真情流露。

08

晚年的孟浩然,贫寒交加,杜甫曾经写过“吾怜孟浩然,短褐即长夜”。意思就是没有被子,穿着粗布衣睡觉。

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孟浩然依旧不改潇洒旷达本色。

公元740年,王昌龄途经襄阳,拜访孟浩然。两人好久不见,便把酒言欢,纵情宴饮。

但是孟浩然当时背上长有毒疮,医生嘱咐的是不能吃鱼,他将这抛之脑后,食鲜而引发旧疾,几个月之后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09

一篇文章不足以概括孟浩然的人生,但是今天的我们依旧可以感受到诗人的魅力。

隐居山林,是自身性格使然,是当时归隐风气;求取功名,是生活所迫,是为了不让人生一场空,是为了在这盛世有所作为。

不管是什么样的原因,都不会只有一种答案。

唐朝诗人有很多,但是没有一生没有做官的,他是属于少数。他在诗歌上的成就,有自身天赋,也有是时代的影响。

同时代的诗人王士源评价孟浩然“行不为饰,动以求真”,一举一动都是真诚所致,不虚伪。

用现在的话来说,孟浩然有一颗赤子之心。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在下抛砖引玉,欢迎各位诗友一起讨论,请多多指教,各抒己见。各有所爱,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孟浩然

精选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