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战争> - 正文

曼施坦因:从五个方面来看并非德国最好的将军_闪击伯爵

2020-06-20 17:45:07 历史战争 順右悶 °c 繁体
A +  A -

一般的二战军事爱好者和研究德国军事的学者都会认为、曼斯坦因和是纳粹德国最好的军事将领,曼施坦因更是被称为“闪电伯爵”,军事天才,战略家。

古德里安看好他为陆军总司令的最佳人员,他本人也很想成为第三帝国东线的军事领导人。本文以战史、当事人的回忆录等史籍为依据,尽量冷静客观地谈事论人,还原这位“闪电伯爵”——“纳粹第一将”征战神话的真貌。

一. 曼施坦因曾经辉煌的军事成就。

在1939年9月的中,曼施坦因所起的主要是一个参谋官的作用,他担任着入侵波兰的南方集团军群参谋长。战役中他提出过一些非常合理的建议,譬如曼施坦因所在的南方集团军群连续围歼波军主力,据说当时的司令官就是采纳了曼施坦因的建议。在德军合围华沙后,又是曼施坦因建议德军使用炮兵空军轰炸以及断水、断粮等手段进攻华沙以逼迫波兰投降,避免了惨烈的城市巷战。9月28日,走投无路的波军终于全线投降了。

波兰战役之后,曼施坦因制订了入侵法国著名的“曼施坦因计划”。1940年2月1日,曼施坦因出任了德军第38军军长。按照“黄色方案”德军集中使用装甲部队穿越阿登森林,然后迅速占领马斯河的桥头堡,并向东进攻迂回马其诺防线,很快地将法军切断在北部,“欧洲的头号军事强国”只一个月就溃败了。法兰西战役的迅速胜利无疑要部分归功于“曼施坦因计划”的出奇制胜。

1941年2月,曼施坦因任新组建的第56装甲军军长,准备入侵苏联。1941年6月22日至26日,苏德战争爆发后,曼施坦因指挥的装甲军向苏联境内纵深推进了320公里,攻占了多纳河上的桥梁后,几乎就冲进了格勒,这为他赢得了“闪电伯爵”的称号。

9月,曼施坦因出任南线(克里米亚)德军第11集团军司令,隶属于元帅指挥的德军南方集团军群。他指挥着第11集团军成功地向南推进攻陷了克里米亚,俘虏苏军士兵43万。到11月16日,完全占领了除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外整个克里米亚。冬季来临的时候,曼施坦因又顶住了苏军的反击并继续向南推进。1942年7月1日,曼施坦因的部队占领了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他在回忆录中称在塞瓦斯托波尔抓获了十万苏联俘虏,据战后苏联方面的资料显示许多被俘的并不是真正的军人。

功勋卓著的曼施坦因被晋升为德军陆军元帅。7月下旬,第11集团军被转到北线,加入到北方集团军群。1942年8月,曼施坦因负责指挥德军进攻列宁格勒。这一时期,曼施坦因建立的军功可以用“辉煌”二字来形容。

军事学术上,曼施坦因第一个提出了建立独立突击炮兵种的设想。后来纳粹德国组建了一些独立的突击炮单位,这种装甲机动炮群肯定能有效支援以寡敌众的德国步兵,只是技术上存在缺陷,数量太少等因素的影响,突击炮群起不到决定战局的作用。凭心而论,曼施坦因的“曼施坦因计划”是兵家的典范,在列宁格勒、克里米亚、哈尔科夫他也确实干得不错!还写了一本好的军史书籍——《失去的胜利》。

二. 在决定国运的决战中所犯下的错误:

第一. 在格勒战役中的错误。

当德国第6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陷入苏联军队的合围陷阱时,是撤退还是坚守,十分的,从感情上他无法接受撤退的事实,日尔曼军人的字典里没有“撤退”这两个字,俄罗斯这样的二等民族竟然逼得最优秀的日尔曼军人狼狈而逃,太说不过去了。但是希特勒很清楚被包围的后果,他首先只是让蔡茨勒将军转告原地待命,并且一度希特勒还准备签署让保卢斯突围的命令。

但当时两个人的意见影响了希特勒的决定。第一个是空军元帅,戈林向希特勒保证他的空军将全力支援第6集团军,完全有能力保障第6集团军的结养;第二个影响希特勒决定的就是元首当时非常宠的曼施坦因元帅。希特勒在决策前是听取了曼施坦因元帅的意见,问他有没有把握救出第6集团军。曼施坦因说能够救出。最新揭密的资料显示,曼施坦因还认为,第6集团军如果突围的话,即使成功,也会被追击的苏军击溃,第6集团军的几十万人将成为对稳定东线毫无用处的散兵游勇,因此他委婉地表示不赞成突围。于是希特勒排除一切干扰,坚决地命令保卢斯固守待援,失去了突围的最佳时机。

曼施坦因出任新组建的德军顿河集团军群司令,下辖着霍斯上将的第4装甲集团军,保卢斯上将的第6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其中整个第6集团军和部分第4装甲集团军的兵力已经被包围在斯大林格勒。曼施坦因元帅当时踌躇满志,在魏克斯将军的司令部,当魏克斯忧心冲冲地跟他讲第6集团军的危险境地时,他信心十足地打断了魏克斯,“你放心,我会尽力的。”并且随后亲自给保卢斯发去电报,要保卢斯固守待援。这就是著名的“不要放弃,我会来救你们的,曼施坦因。”电文。可是到1943年1月8日,胡比将军告诉曼施坦因这句话已经成为包围圈中第6集团军官兵最流传的一句话时,已经无法兑现诺言的曼施坦因矢口否认了,说自己从来没有许下过这样的诺言,是有人(暗指最高统帅部等人)在地诋毁他的名誉。

即使在合围形成的三周后,希特勒仍然在犹豫,怀疑自己让保卢斯上将固守的决定是不是下错了。但这时的元首只能怀着良好的愿望,把宝押在曼施坦因身上了。

曼施坦因的任务就是去援救这些被困的部队。在11月28日时,实际上德国的顿河集团军群就已经发现了143个番号的苏军单位,曼施坦因指挥的顿河集团军群于12月12日发动进攻。到12月24日,救援的德军部队离斯大林格勒仅有50公里远。但随后苏军制订了周密而毒辣的作战计划,投入了强大的反击兵力,曼施坦因的顿河集团军群被无情的阻挡住了,并被迫后撤200公里。

第6集团军弹尽粮绝、伤兵满营,末日将至,曼施坦因不能做到他所承诺的。在兵临绝境时,曼施坦因要保卢斯和他对进突围,明知那是不可能。因此毫无诚意地派出了一个叫艾希曼的少校(情报处长)去联络保卢斯,而不是顿河集团军群的参谋长或者手下的某位将军,事关几十万大军命运的决策责任不可能是一个小小的少校所能承担的。曼施坦因显然并不是真正地希望第6集团军与他对进突围,他只是在履行自己撤退前的最后一道手续而已。然后在他的回忆录中,以保卢斯拒绝突围为由,把斯大林格勒解围失败的责任推得干干净净了。

在斯大林格勒问题上,曼施坦因跟希特勒比有很大的不同,希特勒一旦坚定了一个信念就不再改变;而曼施坦因会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修正自己的立场,这就是我们看曼施坦因在斯大林格勒问题上的表现,他一些自相矛盾的原因所在。但是曼施坦因曾影响了德国方面在坚守还是撤离上的决策是勿庸置疑的。

综上所述,曼施坦因元帅和戈林两人对于斯大林格勒的悲剧具有无法推卸的责任。而战后人们把斯大林格勒失败的责任全部算在希特勒的专横,独裁,干预上,显示是有失公允的。

第二. 在库尔茨克战役中的重要失误。

库尔茨克战役是一次本不该发起的得不偿失的进攻,的曼施坦因想重演一次41年基辅会战的辉煌,他是德军中唯一一个多次催促希特勒发动战役的将军。

在1943年3月,德军在付出巨大的牺牲以后,击败苏军占领了重镇别尔哥罗德。曼施坦因想当然地认为德国具有了消灭库尔茨克突出部的苏军的军事势力,他建议南方集团军群与中央集团军群一道肃清在库尔茨克的苏军集团,以缩短绵长的战线,即“堡垒作战计划”。

曼施坦因的计划遭到了绝大多数德国将领的反对,反对者中包括了大名鼎鼎的古德里安、摩德尔等人;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克卢格元帅也表态,对曼施坦因的计划中央集团军群是爱莫能助。

执行这次战役即使是在1943年春也是不现实的,东线德军的18个装甲师只剩下495辆坦克,部队没有轮换与休整已经连续作战10个月以上,十分地疲惫。

连绵的春雨使道路泥泞化、等待新装备则使战机完全逝去。在回忆录中曼施坦因为自己进行了辩解,声称他也曾建议取消库尔茨克战役,可惜他态度转变的说法根本得到当事者的回忆录的证实。其实他宣称的那些建议取消库尔茨克战役的理由,并不是建议取消会战,而是希望得到2个师的增援兵力以及催促尽快发起战役的理由。曼施坦因的请求被希特勒冰冷地拒绝了。曼施坦因始终都是库尔茨克战役的积极倡导者和策动者。

库尔茨克战役中面对严阵以待、力量对比悬殊的苏军,进攻的德军遭到灾难性的巨大损失。北路中央集团军群进攻方向被苏军判断为主攻方向,装甲力量遭受了重大伤亡后,在摩德尔的坚持下转入了防御。而曼施坦因所在的南路德军兵力强大,苏军防御相对稍弱,因此南路德军的进攻略好于北线。原本应该见好就收,可曼施坦因没有战略的全局观,他着眼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认为胜利已唾手可得。

《》称为大将者,必须要懂得“慎战”,其实中外古今亦然。摩德尔元帅多次催促希特勒停止库尔茨克战役,而曼施坦因正好相反,坚持继续进攻,投入了最后一支预备队第24装甲军(下辖第23装甲师、维京掷弹兵师)约150辆坦克。希特勒患得患失地相信了曼施坦因,希特勒的这一决定完全是基于对曼施坦因的无限信任和对胜利的无限渴望。曼施坦因的继续进攻无法击溃苏军预备装甲力量,形势迫使希特勒终于做出决定,调回了曼施坦因的几个装甲师,库尔茨克战役就这样地结束了。

事实与资料都证明,库尔茨克战役德国完全没有获胜的可能。从7月5日——23日,曼施坦因指挥的南部战场歼灭苏军14395人,但自身损失54000人以及9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仅暂时占领一些的土地,没有任何作战或战略价值。曼施坦因的坚持进攻只能是把德国最后一点装甲力量全部折腾在占据有利地形,善于防守的俄国人手里。使德军的装甲力量(2400辆坦克或自行火炮)在不久后红军(7900辆)的大反攻面前捉襟见肘,并且在剩下来的战争岁月中一直处于被动。

库尔茨克战役后,苏军开始了大反攻,摩德尔早有防范,率北线德军且战且退;曼施坦因的南线德军处在不利于防御的进攻阵地上,遭受了本该可以避免的损失,以高昂的代价撤出占领的阵地。曼施坦因拙劣的防御对纳粹德国的失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贡献类比凸显曼施坦因军事能力之不足

曼施坦因在哈尔科夫、第聂伯河等防御战中曼施坦因发挥才能,将功补过多次稳定了脆弱的东方战线。不过,完全依据他自传《失去的胜利》来评价他的才华显然是不准确。在回忆录就提到了曼施坦因夸大苏军军力的作法,其中较明显的谬误是在哈尔科夫战役中,他说德苏两方师的数量比例为1:8,他把苏军所有的坦克军(只是番号而已,实际兵力有的不到一个师)都算作德军的军级规模。作为战地指挥官他的情报不可能如此的不准确,只有一种解释为了夸大1943年哈尔科夫反攻的艰巨性。

曼施坦因擅长于组织计划周密的进攻战,但是防御战中他却浪费了过多的兵力且有过较为重大的失误。希特勒曾指责曼施坦因应对南方集团军群的恶劣处境负责,浪费了许多的兵力。站在希特勒的思维角度分析:曼施坦因经常性地要求援兵,结果却打得一塌糊涂,就是有再多的兵力调拨给他,也不够他填黑洞。除了东线战事的惨烈,红军攻击力强悍等客观原因之外,曼施坦因的指挥确实存在不足。

在明显的优势面前取得的胜利远远不能够与在劣势下指挥军队以弱胜强是更能体现一个将领的价值。并非某些人狭隘地认为那样“陆军、海军没有可比性”,对于第三帝国国运的贡献是具有可比性的。譬如被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潜艇战术鼻祖”,他在军事上扮演的角色是一个“原本可以改变二战进程式的人物”。尽管德国的潜艇数量不多,但邓尼茨仍创造出了耀眼的战绩。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我们的潜艇必须结成群,以群对群,才能打破英国人的护航体制!”全新的潜艇战术。

1940年6月到11月,德国潜艇以仅损失潜艇6艘。共击沉盟国舰船272艘,共计1,395,000吨。邓尼茨放出的“狼群”肆虐于大西洋和地中海,几乎断送了大英帝国的命运。英国首相在战后的回忆录中仍心有余悸地写道:“战争中,唯独使我真正害怕的是德国潜艇的威胁!”1943年后,盟国强大的经济、军事潜力开始发挥决定性作用,利用商船改装了近百艘专用的护航航空母舰,立体反潜代替了平面反潜。邓尼茨潜艇数量不足,又缺乏空中支援,但仍以绝对劣势牵制着盟国的海空兵力,推迟了第二战场开辟的时间。

曼施坦因稳定他的南方战线却常常是以牺牲兄弟部队,如中央集团军群或北方集团军群的兵力作为代价的。在德军陆军中并非没有优秀的做到进攻与防御并重的将领,隆美尔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首先隆美尔的《攻击中的步兵》相形《失去的胜利》是一本更学术性的著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隆美尔的表现比曼施坦因更为优秀,隆美尔先后两次负伤,四次获得军功勋章。在非洲,隆美尔在不到六个星期的战斗中率部前进了350多公里,占领了托卜鲁克,征服了昔兰尼加。以伤亡2000余人的代价,俘获敌军约9.7万人,战车485辆,卡车4000辆,火炮数百门。盟国称之为“”,甚至冠以“二十世纪的”的美誉。曼施坦因在东线虽然也取得过一些胜利,却从来没有赢得过苏联人的尊重。

防御方面隆美尔曾在绝对劣势下,面对着英军 “十字军远征”的进攻,成功地将非洲军转移至卜雷加港,隆美尔还成功组织千里大撤退。可惜密码被盟国破译,隆美尔的最后反击失败了,一代枭将黯然结束了自己“非洲神话”。非洲军团在平庸的阿厄尼姆大将的率领下最终走进了覆灭的坟墓。1944年隆美尔再获用后,卓有成效地组织构筑了“大西洋壁垒”,可惜时,工程并没有完工。

摩德尔是德国陆军另一位“防御专家”,进攻方面其实摩德尔也同样的优秀。更重要的是,摩德尔是一个善于在劣势下将德军引向成功的将军。进攻方面,摩德尔参与了对波兰、对苏作战初期的多次战役,以及库尔斯克战役,阿登进攻战役等;防守方面摩德尔取得了尔热夫战役、火星战役、战役、列宁格勒防御战、行动防御战“市场花园”防御战等的成功。摩德尔提出的“战斗群”构想,“盾与剑”策略是比曼施坦因的突击炮理论更为实用的军事理论。

希特勒对曼施坦因的评价,“曼施坦因或许是总参谋部培养出来的杰出人才,但他只能指挥完整的新锐师,却不会指挥我现在这样的残兵败将。我没办法为他组建一支全新的有作战能力的部队,因此任用他毫无意义。”

四. 人际关系成为曼帅仕途的暗礁

曼施坦因出身普鲁士贵族,是军人世家,据说跟还有亲戚关系。他才智过人,从小就养成了争强好胜的个性,喜欢逞口舌之勇。这也使他同最高统帅部的哈尔德、凯特尔、约德尔等人的关系非常地糟糕;他跟下属斯大林格勒的幸存者之一的胡比将军关系也很不好。

人们对曼施坦因元帅的积极评价据说大都是基于访问前德国的一些跟曼施坦因元帅共过事的将军或元帅,比较著名的有古德里安、梅林津等人。但是德国最高统帅部的那些将军元帅们(包括希特勒本人)对曼施坦因都不太看好的事实却很少被人重视。毕竟接触到曼施坦因元帅战略层面上思想的是最高统帅部的人员,而不是曼施坦因的部下或者对他接触不多的古德里安等人。可惜那些对曼施坦因持否定态度的人,譬如希特勒、凯特尔、胡比等人,或死于战争,或在战后作为战犯被处决,没有留下回忆录,我们只能从他们身边的工作人员的回忆中的片段,从侧面来。

在克里米亚,曼施坦因曾枪毙过一个叫希波尼克的将军,有无必要是值得商榷的。曼施坦因很少从整个第三帝国的利益来看战局,总是强调集团的利益。在回忆录中他把失去的胜利归咎于希特勒对指挥的干预是没有风度和说服力的。要知道在他被宠信期间,“每当希特勒讲完话,陆军元帅曼斯坦因就会第一个跳起来高喊:‘元首下令,我们服从!’”(见《希特勒档案》)

而且曼施坦因常常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建议和要求,有的还深深地激怒了希特勒,为自己的仕途蒙下了阴影。譬如,他一度向希特勒提出最高军事领导权的问题,建议设立一个东线总司令,遭到希特勒的拒绝。”

五. 曼施坦因元帅的结局

曼施坦因作为德国陆军前线的主官,其的失误发生在决定第三帝国生死攸关的重大战役中,希特勒要把他撤职,打入冷宫也并非太过冤枉的事。而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在乌克兰战场的大崩盘,第1装甲集团军的被合围是导致曼施坦因被撤职的直接原因。当时曼施坦因不顾缺乏渡河工具的实际,考量整条防线的稳定,命令胡比向西突围。胡比从本集团军的安危出发主张向南突围,双方发生激烈的争吵。希特勒几经动摇之后最终支持了曼施坦因的意见。结果胡比果然被俄军重兵合围,虽然后来突围成功却丢掉了绝大部分的装备和重武器,第1装甲集团军作为一个装甲兵团已经了。

弃用曼施坦因的理由,用希特勒的话来解释是因为东线大规模的装甲进攻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德军将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曼施坦因是一个不善于防御的将军。从此曼施坦因被希特勒解职,再也未获启用。

曼施坦因用希特勒给他的奖金以及每个月4000马克的薪金在东普鲁士买了一处庄园养老。红军逼近东普鲁士时,他逃往西线。1945年,曼施坦因在林茨被英国人俘虏并囚禁。1949年在汉堡的英国军事法庭受审,被判18 年徒刑,同时移送维尔监狱执行。1953年5月,曼施坦因被赦免。1954年,西德建军时大多数纳粹将领成为西德军队的骨干,曼施坦因担任过顾问一职。他更多的精力是用于回忆和总结,写下了《失去的胜利》一书。1973年6月11日曼施坦因病逝于巴伐利亚(慕尼黑),终年86岁。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闪击伯爵

精选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