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剑将军张克侠:一生和台儿庄结下不解之缘的名将_佩剑将军
2020-06-20 17:46:27 历史战争 宗業 °c 繁体
A + A -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82年摄制并在中国大陆上映的电影《佩剑将军》,所表现的是贺坚、严军两个国民党高级将领在1948年前夕,率领贾汪、台儿庄防地的三个半师共2.3万名国民党官兵投诚起义的故事。其“佩剑将军”贺坚的原型,即中共地下党员张克侠。张克侠曾拥有一柄总长380毫米、刃长255毫米,剑身上刻有“不成功便成仁”六字,剑柄上刻有“校。中正赠”六字的短剑。此剑名为“中正剑”,是为了笼络人心,于1933年夏天专门在德国定制的宝剑。获赠中正剑的将官并不多,因张克侠获赠过此剑,故素有“佩剑将军”之称。
鲁南重镇台儿庄,是佩剑将军张克侠的光荣之地、成功之地和英雄之地,因为曾在台儿庄地区发生的台儿庄大战、鲁南战役和淮海战役,都与这个“无名英雄”有着密切的联系。时至今日,很有必要来挖掘和研究这个“地下党”的史料,让其从幕后走向前台,让台儿庄人民真诚地纪念他并歌颂他的丰功伟绩。
一、台儿庄大战时的张克侠
张克侠,河北省献县人,1900年10月7日出生。1923年,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加入了将军的部队。1927年,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9年,在冯玉祥随从副官、中共地下党员张振亚的引导下,并经张存实、李翔梧两名中共地下党员的介绍,在上海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党中央批准为“特别党员”。入党宣誓后,张存实对张克侠说:“周恩来同志关心你,问候你,他现在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及军事部部长,今后,他将直接领导你的工作。”不久,张克侠便被周恩来派往“潜伏”下来,并利用与冯玉祥的“连襟”关系,逐渐成为59军的参谋长。从此,张克侠便有了明、暗两种身份:公开的是国民党的军官,秘密的是中共“特别党员”。在派系林立的国民党军中,张克侠有着广泛的人脉资源,“保定系”、“西北系”、“黄埔系”都有他的份。他到处都能碰上同窗、同僚、师长、学生、老上司、老部下,加之与冯玉祥“连襟”,这为他长期卧底西北军达21年创造了有利条件。
1938年台儿庄战役时期,张克侠作为张自忠59军的参谋长,直接参加了台儿庄战役的淮河阻击战、临沂阻击战和台儿庄防御战后的退却掩护。
1938年2月,据守淮南各据点的51军于学忠部受优势日军的攻击渐感不支,节节败退,以致淮河不守。当时以张自忠为军长、张克侠为参谋长的59军奉第五战区司令长官之令,驰援蚌埠于学忠部,张克侠襄赞张自忠军长与敌激战于淝水之野,披坚击锐,一举攻克淮北的曹老集、小蚌埠,使北犯之敌闻风丧胆,狼狈逃窜,完全恢复了淮河北岸阵地,粉碎了日军南北夹击、打通津浦、会攻徐州的图谋。
淮河阻击战后,59军奉调至徐州以北的滕县附近布防,准备对兖州、济宁之敌进行攻击。正部署间,李宗仁令其改变计划,暂停北进,立即驰援受困于山东临沂的第40军庞炳勋部。军令如山,即刻行动。59军在张自忠、张克侠的率领下,从滕县乘火车赶到了峄县,又于3月12日以一昼夜180里之急行军挺进至临沂城外。据国民党原投诚将领刘景岳的回忆文章说:59军到了临沂城下,立足未稳,参谋长张克侠即陪同军长张自忠前往庞炳勋指挥部研究作战方案。庞炳勋建议固守城防。张自忠征求张克侠的意见,因为张克侠在保定、黄埔和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过军事,具有“运筹帷幄”的才能。张克侠斩钉截铁地说:“我不同意这个办法。我认为论兵力我们比敌人多,这是我们唯一的有利条件,但就战斗力及武器装备而言,我们远不如敌人。况且临沂城小不过弹丸之地,若以大部队猬集其中,以图固守,等于自缚手脚,等待挨打。现在敌人有炽盛的火炮和强大的空军,还具备现代化坦克和装甲部队,摧毁城池,易如反掌。如此不但固守不可能,反而要拿很多官兵送命。因此我建议不如发动攻势,以59军在城外野战,向攻城之敌侧背猛烈攻击,利用近战夜战手段,争取出奇制胜,以减轻守城部队之压力,且可断其归路,阻其援军。在野战部队开始攻击后,守城部队应派出有力部队,实行强袭,以为协同。这样不但可以扬我之长,而且可以攻敌之短。不知庞将军以为可否?”当时庞炳勋连称高论,并表示完全同意。张自忠军长也表示赞成。随后他们又一起研究攻击的时间及细节,张克侠都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意见一致后,59军于当晚子夜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分数路强渡沂河,一举插入敌板垣师团之右侧背,在佛房头、沙岭子、独树头、大小太平、陈家太平、许家太平等一系列村庄,反复冲杀,浴血奋战。敌初不及料,损失惨重。我军一夜之间歼敌2000余名。我亦伤亡甚众。敌遂放弃攻城,转对59军作战。嗣后双方在沂河两岸,展开了大规模的争夺战,以致战线犬牙交错,村庄失而复得。在三天的激战中,冲杀不下百数十次,毙伤日军3000余人。我38师、180师伤亡亦各在4000以上,两师连排长几乎换了一遍,营长也伤亡了三分之一。
3月15日夜晚,张自忠军长下令营长、团长均到第一线,旅长、师长均到团指挥所,军长亲临两师前线。并将全军所有火炮,均推进至第一线的后方前列。黄昏以前集中火力向敌军阵地轰击,入夜后所有官兵均投入战斗,猛攻盘踞在刘家湖、苗庄、船流、官庄等十余个村庄之敌,顿时喊杀震天,与敌激战至3月16日子夜,号称铁军之板垣师团再无抵抗力量,遗尸千余具,向临沂以北50里之汤头溃逃。我军乘胜追击至董官屯、白塔寺、鲁村一线,与汤头之敌形成对峙状态。
将围困临沂之敌击溃后,59军奉令酌留一旅归庞炳勋军长指挥用于防守临沂外,其余部队即进至费县,以策应大军之作战。3月20日,59军进抵费县。汤头之敌侦知59军已他调,同时得到坂本旅团之增援,又向临沂开始猛攻。庞炳勋二次呼援,。59军又奉令星夜回援临沂,于3月25日到达临沂西北地区,立即向敌侧背猛攻,敌全力向我反扑,我军在毫无凭借之下浴血奋战,死伤相继,损失奇重。相持于3月29日重新部署,全线出击。敌不支向北溃退,我乘胜追击。至3月31日,敌大部向东北,一部向东退去。前后两次临沂作战,59军共伤亡各级干部800余人,士兵几至两万人。但歼敌坂垣师团过半,使其不能西进,为尔后之,奠定了有利基础。
临沂的胜利,除了全军将士不怕牺牲的战斗意志和张自忠军长勇敢善战、指挥若定外,与张克侠参谋长擘画咸宜、的谋略也是分不开的。临沂阻击战后,张自忠因功升任27军团军团长,仍兼任59军军长。张克侠亦升任27军团参谋长,仍兼任59军参谋长。
1938年5月,台儿庄大战已结束,第五战区奉令转移。59军奉第五战区令担任掩护台儿庄和徐州突围大军的任务。当时全军官兵不过9000人,战斗员也仅有6000人左右。在萧县东南地区与敌血战两昼夜,使战区30万大军安全脱离战场。当59军撤至萧县西南之濉溪口时,又与由蚌埠前来截击之敌相遇,当时军师部人员均投入战斗,军、师长均到第一线指挥作战,苦战整日,在战区部队均安全通过后,59军才节节撤出战场,经由柘城向许昌进发。后又开赴阳进行整补。
在台儿庄战役期间,59军损失奇重,又得不到及时有效补充,但连续苦战、顽强拼搏的精神以及出奇制胜的战绩,获得了中外一致好评。美国著名作家史沫特莱采访了张克侠并称赞张克侠是“一位的人物”。张克侠的随从副官王行一在回忆文章中说:“我当了张克侠同志的副官,自然有机会接近他、了解他,特别是在前线更是形影不离。在军事上,他一贯注重调查研究和积累资料,行军每到一个地方,我的首要任务是把军用地图张贴在他的卧室墙壁上,标出敌我双方形势,然后他根据敌我战况的变化,随时修正。”当时武汉《新华日报》战地记者陆诒在他的采访文章中这样称赞张克侠:“台儿庄这一仗,中华民族打得扬眉吐气,亦表现了侠公(即张克侠)指挥有方和非凡的才能,他不愧是伟大的军事家和伟大的政治家”。可见,张克侠是一位出色的参谋长,不仅帮助了张自忠作战,成就了张自忠将军的荣誉,而且为台儿庄战役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鲁南战役时的张克侠
鲁南战役发生于1947年1月2日至20日,在陈毅、的指挥下,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在鲁南一举歼灭国民党两个整编师和一个快速纵队共5.3万人,俘获整编第26师师长马励武和整编第51师师长周毓英。战后,陈毅自豪地写下了《鲁南大捷》诗篇:“快速纵队起如飞,印缅归来自鼓吹。鲁南泥泞行不得,坦克变成废铁堆。快速纵队今以矣,二十六师汝何为。徐州掩面哭,南京蒋贼应泪垂。”国民党被俘的一些官兵懊丧地说:“我们在印缅战场对日作战三年,一直向前冲,美国人对我们也看得起,没想到一来到鲁南,竟败得这样惨。”
鲁南战役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战场在台儿庄、兰陵以北的马家庄、太子堂和糖稀糊,主要是攻打整编26师;第二阶段的战场在峄县和枣庄,主要是攻打整编51师。国民党军之所以败得这么快、这么惨,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重要的一条是近在咫尺的友军配合不力、策应软弱。这个不主动配合、不积极策应的友军是谁呢?翻开历史一看,原来是驻防在贾汪、韩庄、万年闸、台儿庄等大运河防线的张克侠率领的国民党军队。粟裕大将在回忆文章中说:“在我围歼这批敌军(马励武的整编26师)的过程中,枣庄和峄县之敌曾出动部分兵力东援,均被我击退,并歼其一部。敌整编三十三军也以一部兵力至横山一带略作骚扰即南撤。”当时,张克侠为国民党第三绥靖区的中将副司令官,直接指挥整编三十三军等部队,。但在鲁南战役中,他首先是按兵不动,稳如泰山,根本不去策应友军,后来在驻防徐州的薛岳长官甚至在蒋介石的严令下,才不得不派出小股部队去摇旗呐喊一阵,虚晃一枪便立即收手,眼睁睁地看着马励武、周毓英两个整编师被解放军吃掉。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是张克侠暗中削弱了国民党的力量而有力支持了解放军的攻击,真正发挥了“卧底党员、地下战线”的作用。
鲁南战役胜利后,粟裕将军曾这样点评鲁南作战的特点:“一是敌人阵势摆得很长,从卞庄(今苍山县)、枣庄、台儿庄一直摆到徐州附近,成为犄角之势,易于相互策应(笔者按:如果张克侠动用大运河防线上的国民党军队去策应马励武、周毓英,那么解放军的仗就很难打了。);二是作战对象生疏,不仅有美械装备的蒋介石嫡系主力部队,还有多兵种组成的快速纵队,这是过去未打过的;三是山东、华中两个野战军会合作战,战役指挥员与半数参战部队之间初次接触,互不熟悉,不大摸底。这些都使我在协助陈毅同志指挥这次战役的过程中更加兢兢业业,格外慎重。”
据史料记载以及国、共两党军界人物的回忆文章,在鲁南战役发生之前,张克侠就与陈毅有了联系和接触,这为后来的“里应外合”埋下了重要的伏笔。1945年12月,陈毅派出的密使张国恩通过国民党军第六路军一师师长、中共特别党员乜庭宾的关系,与张克侠接上了头。当张克侠从张国恩手中接过陈毅写给他的信时,边看边露出意外和吃惊的表请。他摆手示意随从副官退下,压低声音问张国恩:“你是什么人?”张国恩如实介绍了自己的情况。张克侠脸上露出了笑容,连声说:“欢迎!欢迎!欢迎张同志!谢谢陈毅同志!你回去见到陈毅同志,请代我向他致以敬意和问候。同时,你回去后,请尽快报告陈毅同志,就说我有重要情况和意见要向陈军长当面汇报和请示,请陈毅军长本人或派重要干部与我会面。会面时间和地点可由乜庭宾居中联系。”张国恩表示回去后会立即向陈毅报告。事后,张国恩回忆说:“陈毅给张克侠写了些什么,我不得而知,但从张克侠的表情看,我猜想他一定是自己的同志。”陈毅在接到张国恩的报告后,立即派津浦前线野战军参谋长宋时轮和鲁南区党委城工部部长王少庸去与张克侠会面,以便听取他的意见。1945年12月31日,宋时轮和王少庸在张国恩的带领下,顺利抵达乜庭宾的师部。乜庭宾也是第一次见到中共方面的高级领导人,异常高兴。他一边给张克侠打电话报告,一边叫出妻子和子女拜见,并设宴为宋、王接风。王少庸感到没有给乜庭宾的子女带见面礼,很是过意不去,便从怀中摸出一小块黄金说:“初次见面,未带礼物,甚感歉意!这点小意思,送给小侄子买糖吃吧。” 乜庭宾一再推辞,不肯接受,经宋时轮和张国恩一再劝说,才勉强收下。这时,张克侠与何基沣(中共地下党员,国民党第33集团军副司令,也曾获赠蒋介石的“中正剑”。)也赶到了乜庭宾的师部。双方密谈了六七个小时,直到凌晨两点钟才结束。在这次谈话中,张克侠和何基沣向宋时轮提出:应利用第33集团军总司令希望保存实力、不愿打内战的心理,由他们劝说他按兵不动,与国民党淮海绥靖公署长官、第六路军总司令郝鹏举一起滞留于现有阵地,叫国民党第19集团军(总司令陈大庆)单独北进,以便让解放军集中优势兵力,消灭陈大庆部。然后,力争冯治安、郝鹏举部向徐州退却,解放军则正好可以乘胜追击,形成对徐州的包围。1946年1月4日晚,陈毅还亲自和郝鹏举进行了会谈,劝说他退出内战,举行战场起义。郝鹏举表示:他一定考虑陈毅的建议。不料,走露了消息,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大为惊恐。随后,张克侠在顾的徐州行营看到了一份密件,内容有二:一是要将部队重新编组,第33集团军改为第三绥靖区,将郝鹏举的第六路军划归第三绥靖区指挥。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密电解释说,这是按照蒋介石的指示,要把改编和未改编的伪军全部解决,以应对全国舆论要求惩办汉奸的强烈呼声。二是关于进攻解放区的作战部署。l月7日,张克侠赶到台儿庄郝鹏举部的驻地。他在与郝鹏举交谈时,故意将蒋介石已下令解散伪军的消息透露给了郝鹏举。郝鹏举—听,吓得脸色发灰。张克侠趁机道:“恐怕你现在的出路也只有一条了。”郝鹏举心知肚明,主动说:“陈军长已派人来联系过了,今天晚上再见一次面,商量具体细节。”“太好了,这是你一生前途的关键时刻,你一定要当机立断,决不能犹豫不决!”张克侠道。就这样,在多方面通力协作下,驻防台儿庄的郝鹏举起义了。不过,郝鹏举是个反复无常的家伙,一年后,他又叛变了革命,最后被解放军活捉。
从以上的史实中,可以看出张克侠的“地下战线”对鲁南战役的贡献功不可没。正如《佩剑将军张克侠》(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年4月版)一书评价的那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是长期的、壮烈的、复杂的。在这场震撼人类历史的伟大事业中,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谱写出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他们有的在战场上和敌人浴血撕杀;有的在白区的虎穴中赤手决斗;有的岗位是公开的;有的工作是秘密的。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崇高理想:缔造一个光明的新中国,建立一个幸福的新世界。”
三、淮海战役时的张克侠
淮海战役是第三次国、共两党内战中“三大战役”之一。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历时65天。该战役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中共称这一战役为“淮海战役”,中国国民党称之为“徐蚌会战”。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及指挥中华国军五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共55.5万余人,被中共淮海战役总前敌委员会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消灭及改编。同时,解放军伤亡13.4万人。
淮海战役最重要的防线为北部防线,即在韩庄、贾汪、万年闸、台儿庄连接起来的大运河防线,只要国军在此加强防御、重兵把守,那么即能阻挡或延缓解放军南下,确保徐州安全。谁知在1948年11月8日淮海战役刚刚打响2天,张克侠与何基沣便率领2.3万名官兵在贾汪、台儿庄地区起义。如此一来,国民党军精心布署的徐州各条防线彻底乱了阵脚,东北部运河防线敞开了一个80公里的大口子。解放军华东野战军3个纵队迅速通过起义部队所在地,直插陇海,切断了国民党军兵团与徐州的联系。11月22日,黄百韬兵团被围歼在台儿庄以南10公里处的碾庄地区。虽然战果是辉煌的,然而胜利的取得并不容易。张克侠在组织起义工作中,还曾险些落入虎口。据《张克侠军中日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3月版)中的资料记载,1948年11月2日,设在贾汪的国民党军第三绥靖区司令部前线指挥所里的电话突然响了,电话是张克侠从徐州打来的。张克侠告诉何基沣:徐州方面刚刚发生了这样一个情况,59军军长刘振三以看病为由要去上海,而且冯治安(当时任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司令)已经批准了。此事如果发生在平时,是很正常的事,但在起义前夕,刘振三出走极有可能是他已察觉到了什么,想来他不愿随部队行动。而且,行前他在团以上干部会上,曾明确告诉大家:“部队有事要听孟(绍濂)副军长的。”“很明显,这是一种暗示。”张克侠在电话里分析说。何基沣也有此担心,但他还是从好的方面想,说:“刘振三走了,对起义有利!”
第二天,又传来了一个新情况:11月3日下午,37师师长李宝善命令驻韩庄的111团撤回了运河南岸。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在预防突变。何基沣立即和张克侠通了电话,判断起义工作有可能已“泄密”。因此他俩决定,密告111团团长张兆芙,把王世江(中共地下党员)掌握的一个营留在运河以北,以便与解放军接头联系必要时可带头起义。11月5日,当我华东野战军方面把已确定的11月8日12时为第三绥靖区的起义时间正式通知何基沣时,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已越过滕县、官桥,正向韩庄疾进。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就在这时,驻韩庄运河北岸的111团三营阵地前突然响起了一阵枪声。营长王世江知道情况有变,急令九连连长前往查看。不久,九连连长竟带回了两名解放军战士。于是王世江的第三营便根据宋时轮的命令,率先起义了。而此时,张克侠、何基沣却还蒙在鼓里。11月7日,张克侠被冯治安从贾汪叫到徐州脱不了身。眼看起义时间就剩最后一天了,真是让人揪心啊!冯治安对张克侠是有戒心的,因为张克侠曾多次动员他起义。所以,在大战来临时,冯治安就“命令”张克侠住进了徐州,不允许他接近部队。7日开了一整天的会。晚上,冯治安让陈继淹主持会议接着开,自己则去宴请了。此时,张克侠接到一个又一个的电话。陈继淹问:“都是什么人来的电话,有什么急事吗?”张克侠沉着地回答说:“是何副司令催我到贾汪,除了打仗是急事,还有什么急事?” 会议一直开到8日零时还在继续。张克侠见脱不了身,急中生智地说:“前方战事紧急,指挥官留在这里不宜,今晚让他们回去做好准备,明天再来吧。”这个意见,获得多数与会人员的赞同,会议只好结束。张克侠地回到办公室,简单收拾了一下行装,于凌晨4时左右叫醒司机何悌修,以“张副司令”的身份骗过哨兵,冲出了徐州。8日上午8时,张克侠赶到贾汪,并在贾汪给冯治安打了一个电话申明理由:“总司令,大战在即,我必须和我们的部队同生死共患难。”同时再次请求冯治安来贾汪前线坐镇指挥。
冯治安明知有诈,但也无可奈何,只好做了一个顺水人情,命令张克侠在前线负责指挥作战。起义时间原定是在11月8日12时整,但张克侠和何基沣在与解放军代表杨斯德商量后,决定提前两小时行动。就这样,当张克侠回到贾汪两个小时后.起义行动开始:国民党军第59军在张克侠和副军长孟绍龄的率领下集结在台儿庄;第132师在师长过家芳的指挥下,向北移动至峄县北面集结;第37师111团在李连城的率领下,在峄县集结;何基沣在最后时刻争取了刘自珍的干训团起义后.随即将前线指挥所和直属部队向汴塘转移。11月10日拂晓。各起义部队都已到达运河以北的指定地点。11月12日,解放军鲁中南军区司令员张光中、政委高克亭盛情接待了起义部队。11月28日何基沣、张克侠、孟绍濂、过家芳、崔振伦、杨干三联名致电陈毅、饶漱石、张云逸、粟裕、谭震林,并通电全国,宣布脱离国民党反动阵营,在贾汪和台儿庄战场起义。据中共原华东局社会部部长朱林回忆:11月8日,当蒋介石获悉张克侠、何基沣两位“佩剑将军”率部起义,异常气愤,大发雷霆,扬言南京要戒严,搜捕嫌疑分子。当天,南京报纸的“报屁股”上,登载了一则“小新闻”,说张克侠、何基沣带一个团“叛离”。另据原国民党起义军官彭秉信的回忆文章说:11月8日这一天,从凌晨到黄昏,蒋机不断侦察、扫射、轰炸。当克侠正与59军的全体官兵讲话时,敌机突来轰炸,克侠险遭危险。由于克侠平素在官兵中的威望,故能顺利地调动部队。军队及时隐蔽,损失甚小。克侠沉着指挥,不避危险,使部队井然有序,未发生混乱,起义比较顺利。11月9日夜,起义部队自南向北从台儿庄渡过运河,10日进驻鲁南马庄一带。到了山东解放区,三野派联络部陈同生副部长前来欢迎并进行慰问。起义部队到达解放区后,撤离了战场,官兵精神甚好,从此走上新生活的道路。
张、何率部起义后,根据华东局的指示,起义部队被改编成两个军59军和77军,张克侠任59军长。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结束,59军与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3军,张克侠任军长,隶属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建制,随后,张克快便率部参加了渡江战役。在广德追击战中歼敌万余。尔后,又参加解放上海战役,兼任淞沪警备区参谋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0年,张克侠请求退出军界,转业到地方,参加绿化祖国的工作。他先后担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农林部部长、华东行政委员会森林工业局局长、中央林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并兼任中国林业科学院院长等职。在林业战线,他跋涉了祖国的山山水水,还曾经到过他战斗过的沂蒙山区、台儿庄地区指导林业绿化工作。1984年7月7日,在他参加过的47周年的纪念日,他默默走完了生命中最后的一段艰辛里程,终年84岁。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的告别仪式上,胡耀邦、、邓小平、赵紫阳、彭真、邓颖超、万里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送了花圈,宋任穷、乔石、宋时轮、张震、韩念龙、杨斯德等中共领导、生前好友以及亲属、原西北军袍泽等300多人参加了告别仪式。
综上所述,“佩剑将军”张克侠与台儿庄的缘分是深厚的,感情是真的,无论是在抗战时期,还是国、共两党第二次内战时期,他都在鲁南苏北的战场上默默冲锋,经受住了严峻考验,不愧为中国共产党的“无名英雄”、共产主义的忠诚战士。让我们台儿庄人永远怀念他、纪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