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日本王牌部队被哪国军队打成逃跑兵团?_日本
2020-06-29 20:27:13 历史战争 徹碎 °c 繁体
A + A -日本逃跑兵团:1904年,日本出兵入侵中国东北挑起了日俄战争。经过一年多厮杀,日本获胜。长期觊觎我国东北土地的日本侵略者,借口保护南满铁路权益,专门成立了一支所谓的“满铁”守备队,另外还留驻南满一个师团。两部兵力大约两万人,归属关东总督指挥。当时日本在其控制的东北地区设置了“关东州”,所以这支部队也称为“”。由此,关东军便开始了盘踞东北长达40年之久的罪恶行径。
1919年,为提升关东军地位,日本撤销了关东都督府,设立了权限较小的关东厅,并在关东都督府陆军部的基础上组建了关东军司令部,统帅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军各部。关东军从此直接受日本天皇指挥,独立性大大增强。
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磨刀霍霍的关东军借机从南铁路属地冲出,一天内便占领沈阳、长春、辽阳等城市。与此同时,关东军开始急速增加兵力:1931年关东军仅有3个师团,1932年达到6个,1933—1936年保持5个师团的兵力,1937年达到7个,1938年9个,1939年11个,1940年12个。1941年七八月间,为了配合纳粹德国对苏联的进攻,关东军接连组织以苏联为目标的特别大演习,并再次调集大量部队囤积东北。到日本偷袭前,关东军的总兵力已经达到31个师团,人数上升到85万人,号称百万。
眼看德国进攻苏联受挫,日本十分忌惮,不敢贸然进攻苏联。趁英法等国忙于欧洲的非洲战事,无力东顾之机,日本人决定先发动。关东军于是奉命南下。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次年6月,日军在中遭到惨败,被迫停止了战略进攻,转而采取守势。关东军也不敢再主动挑起事端。1942年下半年,日本《陆军综合作战方案》专门指示关东军,要“防止对苏发生战争,维持北方静谧状态”,但仍在继续扩充关东军力量。1942年10月,日本将关东军司令部升格为关东军总司令部,增设两个方面军司令部和装甲军、关东防卫军司令部以及第二航空军司令部。
从1943年下半年起,为挽回太平洋战场的颓势,日本大本营开始陆续从关东军抽调兵力增援太平洋战场,指望这支“精锐之师”能够挽救自己失败的命运。1945年1月,大本营又从关东军抽调13个师团和一支特设的具有高度机械化的常备兵团赴太平洋战场。可是,关东军不但没能扭转太平洋战争的败局,反而白白充当了对美作战的炮灰。4月初,美军攻占冲绳岛,并对日本本土开始空袭,日本不得不集中兵力进行本土决战的准备,为此又从关东军抽走7个师团,并将关东军储备的近1/3的战略物资以及大批人员调回国内。
1945年5月初,德国无条件投降后,苏联的视线逐渐转向远东地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各抗日武装也不断打击和消灭日军力量。关东军只好重新扩充力量,进行备战。为此,关东军将在东北的25万退伍的日本军人重新征集,并编成8个师团、7个混成旅团、1个坦克兵团和5个炮兵联队,作为临时部署兵力的补充。经过迅速补充,关东军兵力一举达到24个师团,约70万人。关东军兵力的增加只是一种表面的膨胀,武器装备和战斗素养仅仅相当于以前的8个半师团。特别是由于日本在各个战场连遭惨败,士气低落,关东军往日的威风已经不复存在。
欧洲战事结束后,苏军开始腾出手来对付关东军。1945年8月8日苏联向日本宣战。此刻,苏军元帅指挥的150万重兵已经利用夜幕掩护在中苏边境展开。9日凌晨,苏军突然从三个方向同时向日军发起了强大的突击行动。拂晓,苏军几乎在所有方向上跨过了国界,强渡了额尔古纳河、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分别从后贝加尔、黑龙江沿岸和滨海地区进入了中国东北境内,在5000公里的正面战场上展开了强有力的攻击。9日,毛泽东主席也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配合苏军的进攻行动。
尽管关东军早有对苏作战的准备,甚至一度还拉出与苏军决战的架势,但是,由于关东军设想决战的时刻是1946年,不仅未能侦察到苏军的实力,甚至连苏联正式对日宣战的消息,也没能提前得到。在苏军的强大攻势下,关东军精心布设的阵线很快就,总司令部慌忙决定放弃“新京”(长春),固守通化,并指令随总司令部迁往通化,企图在通化一带与苏军决战。此时的关东军官兵已经完全没有了斗志,纷纷逃命。原来设想的大决战竟然化为一场拼命的追逃游戏。苏军各个方面军的作战行动都进展顺利。特别是由克拉夫钦科上将指挥的近卫坦克第六集团军在大兴安岭的突击行动收到了奇效,在不到一周时间已前突到东北中部地区,创造了一个奇迹。关东军从此一蹶不振。
关东军的覆灭——详细记述日本关东军覆灭经过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盘踞在中国东北地区和北朝鲜等地的日本关东军,是日本当时最精锐的部队,素有“皇军之花”之称。一九四五年八月九日,当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引起的大火还在广岛熊熊燃烧的时候,苏联军队即以之势,向关东军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关东军抵挡不住苏军强大的攻势,十余天后,号称有百万之众的日本关东军不得不停止抵抗,东北全境随之解放。远东战役加速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条件投降。此役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最后一次重大战役。
斯大林下定决心
斯大林对日作战的决心早在两年前就已经下定了。一九四一年四月,当横扫欧洲的法西斯德军准备挥师东进的时候,斯大林已经开始考虑与日本的关系问题了。斯大林看到,与德国的交战恐怕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如何避免陷入德、日两线作战。对苏联来说,其远东地区至关重要,只有稳住东线,才能无后顾之忧,全力在西线对付德军。
此时的日本,也清楚地看到,由于欧洲战事正酣,世界的热点都集中在那里,美丽富饶的南太平洋地区出现了“真空”,于是它改变了原定北进的计划,而转向南进太平洋。如此这般,各自的利益使然,首先日本主动提出与苏联修好,随之双方一拍即合。一九四一年四月十三日,苏联与日本在莫斯科签署了《苏日中立条约》。《条约》规定,如果苏德发生战争,日本要保持中立;如果发生日美战争,苏联也不介入。然而,条约从来就是为战争服务的。为了需要,可以缔结条约,同样也可以废除条约。随着苏德战场苏军进入反攻,斯大林开始考虑在什么时机废除与日本之间的条约了。
在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德黑兰会议上,斯大林提出了有条件参加对日作战的问题。在其要求得到、的基本认可后,斯大林答应在欧战结束半年后参加对日作战。
二战中的日本俘虏
此后,随着德军的节节败退,斯大林的决心也更加坚定起来。
到了德国法西斯行将灭亡的一九四五年二月,苏、美、英首脑又一次走进雅尔塔的会议厅,三巨头共同签署了一份秘密协定。协定规定,三大国领袖同意,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两个月或三个月内,苏联参加同盟国方面的对日作战。
未等欧战结束,斯大林就指示统帅部着手研究对日作战问题。苏帅部首先考虑的是一定找准日军战争体系中最要害部位。据此提出了三种方案:
第一种方案是直接进攻日本本土。如果进攻得手,就能够一举摧毁日军的整个体系。因为本土是它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但是,考虑到日本是个远离大陆的岛国,苏军又缺乏大规模登陆作战的经验。因此,这个方案被否定。
第二种方案是对驻中国关内的日军实施主要突击。但考虑到日军兵力比较分散,不易达成大规模的歼灭战。这个方案也被否定。
第三种方案。鉴于中国东北地区和北朝鲜地区驻有大量日军精锐关东军,而这一地区在地理上被苏、蒙所包围,可从西、北、东三方方向实施向心突击,迅速全歼关东军;日军将会失去陆军主力,再不能进行大规模的陆上战争,迫使日本早日无条件投降。斯大林最终批准了歼灭关东军的方案。
调兵遣将
谁来完成这次远东作战的指挥任务呢?斯大林选择了华西列夫斯基。斯大林对自己的这个爱将太熟悉不过了:这个曾作过总参谋长、身经百战的苏联元帅,有着神奇的经历。他的神奇不仅仅在于他在中起了决定性作用,也神奇在一九二○年八月的一天晚上,他刚满二十五岁就被任命为四二七团团长,可是第二天清晨就因拒不执行旅长下达的无法执行的命令而被送进革命法庭,由团长降到排长。这以后,他完全凭着自己的勇敢精神和卓越的指挥才能,从排长直到走进元帅的行列;更为神奇的是,一九四五年五月十二日,他乘车行驶在被成百上千辆坦克、汽车碾压过的克里米亚通往塞瓦斯托波尔的路上,竟触上一枚地雷,剧烈的爆炸将他抛出十几米远,而他却安然无恙。
华西列夫斯基深得斯大林的任。一九四五年二月十七日夜里,斯大林在自己宽敞的办公室召见了华西列夫斯基,对他说:“你可腾出必要的部队加以训练以便调往远东。德国投降以后,你可能被派去领导远东的战事。”
一九四五年四月初东普鲁士战役结束后,华西列夫斯基调离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开始策划远东战事。华西列夫斯基认为,对关东军作战最重要的是时间。德国战败以后,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粉碎日本帝国主义和结束世界大战,这就要求确保全歼关东军。
而要达此目的,单靠远东现有的兵力、靠未经战争洗礼的将帅是无法完成的,他建议斯大林,不待西线作战结束,即分期分批地从西方战场抽调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将领和部队充实到远东。
日本关东军
斯大林接受了华西列夫斯基的建议,下令三四月对远东部队换装,将先进的六百七十九辆T-34坦克调往远东,将原卡里利阿方面军司令部成建制调往远东市。同期调往后贝加尔的部队有:第三十九集团军、第五十三集团军、近卫坦克第六集团军。第五集团军调往滨海地区。
根据统帅部的命令,部队的调动很快展开,在很短的时间内,远东的兵力兵器增加了一倍,总兵力达八十个师一百五十万人、两万六千门火炮、五千五百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三千八百架作战飞机、六百七十艘舰艇。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苏军对日关东军都有明显的优势。
关东军困兽犹斗
随着法西斯德国的灭亡,日寇更加势单力薄,陷入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重重包围之中。但是,日本法西斯统治集团并没有从它们德、意、日轴心国伙伴的毁灭中吸取教训,仍在继续做它的“大东亚帝国”的美梦。为全力建立以日本和中国为支柱的防御体系,日本将其精锐部署在中国的东北和朝鲜等地区。尽管日军大本营为了支持太平洋战争和准备本土决战,从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五年一月将关东军的很多部队调走,但以山田乙三为司令的关东军仍有三个方面军、一个独立军、两个航空兵军和一个内河舰队,共有三十一个师又十三个旅九十七万多人;装备五千多门火炮、一千二百辆坦克、一千八百架飞机和大量的作战物资储备。
一九四五年初,日本大本营在对苏联和中国东北的情况进行分析后,确定了东强西弱、外疏内密的兵力部署思想。
对苏军进攻时间的判断。日军认为,日苏条约要到一九四六年四月才失效,即使苏军采取行动,至少也得在九月以后。因为苏军要把作战重心从欧洲战场转移到远东战场至少要有三个月的时间。另外,苏军不会在雨季进攻。
对苏军进攻方向的判断。日军认为中国东北西部地区的沙漠和大兴安岭是苏军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苏军进攻最大可能是在海拉尔这个具有重要军事意义的方向。因为这个方向距离苏境最近,地形比较平缓,又有铁路从苏境内赤塔直通齐齐哈尔和哈尔滨。基于上述思想和判断,日军进一步调整了部署:
兵力最强的第一方面军担任东部防御,主力集中在牡丹江、延吉一线;第三方面军担任西部正面和南部的防御,主力集中于长春、沈阳;独立第四军担任北部的正面防御;第十七集团军担任预备队。各集团军的兵力配置,以三分之一放在边境地区,将主力向腹地收缩。这样既不让苏军一下就接触主力,又可利用边境地形预筑工事,消耗、疲惫苏军,寻机再集中力量对战役的任何方向实施反击。如果边境防御失利,可撤至长春、沈阳、锦州等地区;如果这一地区还不能固守,还可将关东军撤至朝鲜。
为对付苏军的进攻,关东军除凭借大兴安岭山脉、穆棱河和牡丹江为天然屏障进行固守外,又在与苏、蒙交界的中国境内,构筑了全长一千公里的十七处筑垒地域,共有八千多个永备工事和支撑点;每个筑垒地域正面宽五十~一百公里,纵深五十公里。日军以此作为其基本的防御地带;在沈阳、长春、图们江一线还构筑了中国防御地带;以通化为中心,在鸭绿江和图们江沿岸构筑了第三道防线。为弥补与苏军在人员和武器装备上的差距,日军企图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使用“七三一”部队进行细菌战。
日军一厢情愿的企图,连同它自认为的防御一起,最终还是被苏军的强大攻势彻底粉碎。
苏军谋胜在先
中国古兵书有云:两军交战,谋胜在先。远东战役的结局实际上在战前就已经基本决定了。
战前苏军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了日军关东军的兵力布防情报,并以此制定了出乎日军预料的一个远东对日作战计划。一九四五年六七月间,从西线补充到远东地区的部队陆续就位,统帅部将这些部队与远东原有的部队一起组成了三个方面军并明确了任务。
西线的后贝加尔方面军下辖第十七、三十六、三十九、五十三集团军及近卫第六坦克集团军和苏蒙骑兵机械化集群、空军第十二集团军以及后贝加尔防空集团军等,总兵力六十五万人。主要任务是:分割围歼关东军第三方面军主力于长春、沈阳地区,切断关东军与华北日军的联系。以近卫坦克第六军和第十七、三十九、五十三集团军组成主要突击集团,从蒙古的塔木察格布拉克向长春、沈阳方向实施主要进攻;以第三十六集团军从左翼向海拉尔、齐齐哈尔方向实施辅助攻击;以第五十三集团军为第二梯队。于战役第十五天,越过大兴安岭,前出至索伦、突泉、鲁北一线,而后向长春、沈阳进攻。战役纵深八百~一千公里。
东线第一方面军下辖第一、五、二十五、三十五集团军及楚古耶夫战役集群和空军第九集团军、滨海防空集团军等,总兵力五十八万人。主要任务是:在太平洋舰队的配合下,分割围歼关东军第一方面军于牡丹江、敦化地区,切断关东军与驻朝日军的联系,而后向哈尔滨、吉林、长春方向进攻。当前任务是突破日军边境筑垒地带。于战役第十八天前出至牡丹江、汪清一线,而后向哈尔滨、吉林进攻。战役纵深四百~五百公里。
北线远东第二方面军下辖第二、十五、十六集团军及空军第十集团军、黑龙江沿岸防空集团军等。主要任务是:在黑龙江区舰队的协同下,歼灭日军第四军。第十五集团军沿松花江向佳木斯、哈尔滨方向实施主要突击;第二集团军从右翼向哈尔滨、齐齐哈尔方向进攻。第十六集团军在太平洋舰队的协同下,担任鞑靼海峡两岸和勘察加半岛的防御,而后在南库页岛和千岛群岛实施登陆作战。战役纵深五百公里。
六月二十八日,斯大林批准了远东战役计划。各方面军进行最后的作战准备。
为了达成战役的突然性,打日军一个措手不及,斯大林决定于八月九日对关东军发动进攻。这个时间把日苏《条约》规定的有效期缩短了八个月,比日军预料的九月以后,至少也提前了一个月。各项军事准备也是在秘密中进行的:居民不迁离边境地区;部队继续执行正常的勤务和从事农副业生产;一切调动都在夜间进行;无线电通信实行严格的控制;华西列夫斯基等高级军官都化了名,更换了军装和衔章。
八月六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第一颗原子弹。八月七日,莫斯科时间十六时三十分,斯大林签署了于八月九日凌晨发起攻击的命令。十七时外交部长紧急召见日本驻苏大使,宣布苏日已经进入战争状态,日大使被这个消息惊得,赶紧报告东京,不知何故,当东京接到通知时已是夜晚十一时,这时离总攻只有七十分钟了。
投降缴纳枪支
战幕突然拉开,关东军面临的将是一场狂飙
闪击行动
八月八日,夜幕终于降临了。被烈日烤晒了一天的大地依旧热浪。疲劳、干渴、蚊咬一起折磨着静卧在进攻出发地域的后贝加尔方面军部队;而在黑龙江沿岸和滨海地区,则是电闪雷鸣、。战士们在酷热和风雨中紧张地等待着进攻的号令……
九日零时一过,随着华西列夫斯基的一声令下,在西、东、北三个方向,百万大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同时向关东军发动了多路向心攻击。
担任主要突击的后贝加尔方面军,在两千三百多公里的正面上,以六个集团军的主力,分八路展开,分别向齐齐哈尔、长春、沈阳、多伦、张家口、赤峰、锦州等地进攻;远东第一方面军,以四个集团军的兵力,在七百多公里宽的正面,五路展开,分别向密山、林口、牡丹江、吉林、汪清、珲春等地进攻;远东第二方面军,以两个集团军、一个独立军、一个内河舰队的兵力,在两千多公里的正面,展开五路,分别向齐齐哈尔、北安、萝北、富锦、勃力等地进攻;各方面军的航空兵部队,从清晨开始对日军后方的火车站和交通枢纽以及哈尔滨、长春等东北大中城市的重要目标进行了集中轰炸。
上午十时五十八分,美国在日本长崎投下了第二颗原子弹。
与此同时,苏空军航空兵和太平洋舰队的一些舰艇编队,对朝鲜沿岸雄基、罗津等港口和海军基地进行了登陆前的火力突击。
遭到突然袭击的日本关东军,惊慌失措,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当日,日本关东军司令山田乙三还远在大连,而长春关东军司令部也未接到日本大本营关于苏军参战的通报,甚至过了四个小时还未判明苏军进攻的全面情况。除了远东第一方面军正面的日军依托筑垒地域的支撑点进行了有组织的抵抗外,其他方向基本未遇到有规模、有组织的抵抗。
挡不住的铁甲洪流
后贝加尔方面军进攻正面,日军在边境地区只有少量驻防,主力集中于长春、沈阳地区,要达成围歼其主力的作战企图,必须征服难以逾越的呼伦贝尔高原和大兴安岭山脉。
呼伦贝尔高原南北长七百五十公里,宽约四百公里,南部是宽阔的草原,北部是连绵不断的大兴安岭山脉,往西是茫茫草原,西南是一片荒漠。大兴安岭山脉由华北一直向北延伸到黑龙江,海拔一般在九百~一千八百米。南段植被稀少;中段河流密布,山高林密;北段山势陡峭,难以通行。
美国在日本长崎投下了第二颗原子弹
进攻发起后,后贝加尔方面军都是由坦克部队打头阵,各路大军迅速越过苏蒙边境。在穿越呼伦贝尔沙漠地带时,他们采用多路并进的疏开队形开进。浩瀚的沙漠一时间灰沙飞扬、遮天蔽日,以致部队行进的队形都很难保持。为了保持部队行进的方向,方面军还专门派出了飞机帮助引导方向。八月的沙漠,骄阳似火,酷热的天气使人,而沙漠地带水是那样的奇缺。部队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行进了一百五十公里,先头部队于第二天下午进至大兴安岭的山垭口。
作为方面军主要突击力量的近卫第六集团军,这支在苏德战场曾驰骋千里的钢铁部队,开始了它有史以来最严峻的考验——爬越大兴安岭。
蜿蜒数百公里的大兴安岭,山高路陡,很多地段甚至无路可行。就在这里展开了一场人与自然的较量。在工程兵的帮助下,先头坦克第五军用了七个小时,才越过四十公里的一段山路。其他轮式车辆的速度就更加缓慢了。直到十一日二十四时,坦克第六集团军才全部爬上山。
真是屋漏偏逢连雨天。当部队下山时,突然又下起了大雨,坡陡路滑,给行动造成了更大的困难。有的部队乱了队形,有的车辆被滑下万丈深渊。他们不得不用钢索把坦克一起连起来,以制动的办法刹住前面下滑的坦克……
经过艰难的跋涉,近卫第六集团军于十二日越过大兴安岭,并急转向南。下山后的铁甲威龙向着沈阳方向急袭。两天后,攻占了鲁北、突泉一线,提前两天完成了任务。十四日又轻取洮南。左翼第三十六、三十九集团军粉碎了阿尔山和海拉尔筑垒地域的日军防御,占领土伦和牙克石;右翼第十七集团军和骑兵机械化集团军粉碎了伪蒙骑兵师,攻占了多伦、林西,切断了关东军与北京地区日军战略预备队之间的联系。到战役第五天,后贝加尔方面军已前出二百五十~四百公里,进至东北平原地区,并开始向张家口、热河〔今承德〕、沈阳方向发展进攻。
东线喋血
日军关东军第一方面军,为抵抗苏军的进攻,沿滨海部署了三道防御区。第一道防御区由八个边境筑垒地域组成。从虎头到图们江口六百多公里的地段上形成了绵亘的防御地带。在纵深的锦州、四平、长春、吉林一线,也构筑了防御工事。
八月九日一时许,苏军远东第一方面军从濒海地区向哈尔滨、吉林一线发起进攻。
在担任主攻任务的第五集团军的正面是日军的绥芬河筑垒地域。该地域有五个抵抗枢纽组成,每个抵抗枢纽纵深达四公里,长八公里左右。最具代表性的是佛伦斯基山枢纽,枢纽内有两个叫做“驼峰”和“尖山”的高地是其主要的支撑点。在两个高地周围都是沼泽地,日军不仅在这里构筑了铁帽堡,把山的四周切成陡壁,挖了很深的防坦克壕,还设置了六道铁丝网,在花岗岩峭壁层构筑了几十个永备火力点,可供各种火炮用来射击。钢筋混凝土墙厚度达1.5米,发射孔用装甲挡板遮盖。装甲工事、铁帽堡、永备火力点、土木质火力点等都是在花岗岩中凿出来的,并用钢筋水泥覆盖的几道堑壕和坑道相连。
类似这样的支撑点,在边境地区有数百个。面对这样固若金汤的防御体系,苏军采取“先吃蟹后吃腿”的战术,首先以猛烈的炮火一个个地消灭日军的永备火力点,使水泥墙粉碎,钢筋断裂,而后,对未被摧毁的钢帽堡用人工爆破的办法解决。为此苏军也付出了血的代价。
在东宁筑垒地域,日守军只有约两千人,苏军以两个军的兵力久攻不下,以后改变战术,实施迂回,留下一个加强师围攻,并以五百架轰炸机和四十门火炮轮番轰炸二十四小时,倾泻各种弹药七千吨,仍未攻克。直到八月二十六日,日军奉上级命令才向苏军投降。
可以说,苏军远东第一方面军每向前推进一步都是用血换来的。在远东战役中苏军牺牲的三万二千人中,绝大多数是远东第一方面军在与筑垒地域日军的搏杀中献身的。
远东第一方面军红旗第一集团军各先遣部队于八月十二日在牡丹江的远接近地强渡穆棱河,与第五集团军会师。
八月十三日、十四日,进攻发展顺利。日军企图炸毁桥梁和炸坝放水,由于苏军及时到达使其未能得逞。至十四日前,远东第一方面军在难以通行的高山密林地带,向东北中部推进了一百二十~一百五十公里,并攻占了虎头、密山、绥芬河、东宁、东兴、珲春和庆兴,前出到敌人林口——牡丹江一线的防御区,在牡丹江市的内廓展开战斗。
两栖作战
担任助攻的远东第二方面军,在松花江方向与日军独立第四军隔江对峙。
八月九日一时,黑龙江上,风狂夜黑,一艘苏军海军舰艇悄悄驶向抚远,抵岸时,以猛烈的舰炮向港口射击,随即登陆兵迅速上岸,占领港口。数小时后第十五集团军先遣支队很顺利地就攻克了抚远。当主力渡过黑龙江后才发现日军主力已撤向东北腹地。为了有利配合东西两个主攻方向的进攻,第二方面军立即追击。
第十五集团军水陆并进,于十日攻克同江,十一日上午与富锦守敌激战两天,歼灭守敌后乘胜追击,又克佳木斯,伪满第七旅被迫投降。
在赤塔指挥整个远东战役的华西列夫斯基,根据三个方面军的进展情况,命令远东第二方面军的红旗第二集团军和第十六集团军十一日转入进攻。
红旗第二集团军先遣部队乘舰艇在黑河、瑷珲、漠尔漠津上岸,掩护主力平安渡江。主力在攻占黑河和孙吴筑垒地域后向嫩江、齐齐哈尔和北安道德、哈尔滨两个方向进攻,有效地牵制了日军。
至十九日,远东第二方面军重创了日第四独立军及第三军一部,越过山林和沼泽地在齐齐哈尔两个方向分别向前推进了一百公里和一百五十公里。
第十六集团军接到命令后,于十一日晨开始向库页岛发起攻击。七十九师首先对半田和古顿两个支撑点发起冲击,经一夜激战,歼灭负隅顽抗的日军。但八月十三日对原见山筑垒地域进攻时,却遇到六千多名日军的顽强抵抗,几次进攻未果,直到八月十六日九时,在第十六集团军司令的亲自指挥下,经过一个小时的炮火和航空火力准备后,七十九师战至十八日晚,三千名日军才全部投降。
与此同时,太平洋舰队在南库页岛西岸的塔路,将海军陆战队送上岸。登陆兵出敌不意地在防波堤和沙滩上陆,并迅速向纵深发展。库页岛之战持续到八月二十五日中午结束,共歼敌千余人,俘一万八千三百二十人。
进攻千岛群岛的太平洋舰队的八千多陆战队员于十六日二十时乘登陆舰艇开始向一百七十海里外的千岛群岛航渡。他们面对的守敌有两千三百多人。八月十八日拂晓,登陆战斗打响,在晨雾的掩护下,登陆部队收到了出敌不意的效果,苏军英勇杀敌,日军非死即伤。
至二十三日,日军全部被歼。
天兵迫降
苏军三路大军经过六天的激战,打得日军溃不成军,日本政府看到大势已去,又无回天之术,遂决定投降。但以陆相阿南为首的一伙军阀坚决反对投降,他们竭力阻止发表天皇诏书,并于八月十四日夜里突然发动政变,打死保卫皇室的师团长,占领皇宫。政变虽于第二天清晨被镇压下去,阿南和前首相近卫文磨也畏罪自杀,但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声明却没有发表。苏联认为,日本天皇于十四日发表的公告只是关于的一般宣言,对武装部队并未下达停止战斗的命令,日军仍在顽抗。
有鉴于此,苏军继续进攻,以最快的速度向预定目标前进。后贝加尔方面军在八月十九日前出赤峰、沈阳、长春和齐齐哈尔等地,从西南向关东军打进一个面积约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巨大楔子;远东第二方面军的第三十五集团军八月十六日前出至勃利地区,切断了向南退却的日军独立第四军同牡丹江的联系。第十五集团军攻下了牡丹江市;远东第二方面军几天内占领了佳木斯,在阿木河区舰队的配合下向哈尔滨进攻;苏联空军则从战役开始以来就牢牢地掌握着制空权。太平洋舰队也控制了朝鲜北部沿岸,关东军陷入苏军的天罗地网。为迅速占领长春、沈阳、吉林和哈尔滨等大城市和军事、工业、基地、交通枢纽,各集团军抽调坦克、摩托化部队等组成临时快速支队,特别是组织了若干空中机动组,先后在十三个重要城市实施空降,控制机场和市区目标,接受日军投降。
八月十八日中午时分,由远东第一方面军副参谋长谢拉霍夫少将为特命全权代表,同一百二十人组成的空降第一梯队一起出发,于十九时三十分在哈尔滨机场着陆。半小时后,日军关东军参谋长秦颜中将率领几个高级军官垂头丧气地来到机场办公室。谢拉霍夫向他们宣布了投降必须遵守的六个条件。二十三时,日军第四军司令官按照谈判中约定的时间到领事馆,递交了有关投降的书面答复和关东军司令官关于停止作战行动的命令、将军名单及哈尔滨守军四万三千人的人员名册。
八月十九日十五时三十分,在中苏边境一个小山脚下树林中一间临时搭起的木屋里,华西列夫斯基等人会见了秦颜和日本驻哈尔滨领事等日本官员。当这些昔日的皇军走进房间时,个个显得局促不安,纷纷脱帽鞠九十度的深躬。进行一番谈判之后,秦颜无可奈何地摊开双手,表示无条件投降。
八月十九日午时,后贝加尔方面军司令部作战处长阿尔捷缅科上校一行十一人,乘C-47运输机,在九架歼击机的掩护下,突然降落在长春机场。跑道被堵塞,日军一排排正待起飞的飞机很快处于苏军空中火力的控制之下。苏军使团来到关东军司令部,要求山田司令官下令,立即在全线停止抵抗,放下武器,迅速在指定的时间、地点签署无条件投降书。开始,山田还以各种借口妄图将投降改为停火谈判,当他得知苏军五百名空降兵已控制机场要道和重要目标,又见大批苏军轰炸机在空中盘旋时,才被迫签字,宣布无条件投降。随之长春一万五千名守军被解除武器。
同天,苏军又向沈阳、吉林等实施了空降,在沈阳俘虏了准备飞往日本的“满洲国”皇帝溥仪。地面快速支队也分别开进吉林和齐齐哈尔。随后两天,东西对进的苏军快速支队分别在沈阳、哈尔滨和长春会师。二十四日,收复旅顺、大连及辽东半岛。二十五日,又占领朝鲜平壤、咸兴、元山等城市,至八月三十日,关东军全部解除武装。
远东战役,粉碎了日本陆军在大陆的最重要的集团——关东军。日军被击毙八万三千人,被俘五十九万四千人。苏军伤亡三万二千人。远东战役的胜利加速了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同时,也为中国、朝鲜等国人民革命的最后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苏联对日作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举行全国性大反攻,在华北给日军以沉重打击,阻止其增援东北;中国东北地区人民积极支援苏军,东北抗日联军直接配合苏军作战,为苏军迅速击溃关东军作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