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役分析之夷陵之战:刘备为什么会先胜后败?_夷陵之战
2020-07-01 11:58:02 历史战争 視唯 °c 繁体
A + A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爆发于公元222年,是时期吴国()和蜀汉()为争夺战略要地荆州八郡而进行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
刘备在成都称帝后,短短几个月时间,集结五万大军伐吴,其中一万左右是少数民族。蜀军攻入吴境前期一路过关斩将打的很顺利,但是指挥吴军后,蜀军却无法进军。结果蜀军被吴军击败,几乎全军覆没。刘备为什么会先胜后败?陆逊为什么先败后胜?
刘备方失败原因总结:
1利欲熏心,急于争夺被吴国武力夺回的荆州五郡,起兵太过意气用事。在襄樊战役败北后,吴国夺回了荆州南部地区,关羽本人被俘后亦被处死在临沮。刘备与关羽之间的手足情义更重于君臣情义,这个是私人方面,荆州对蜀国至关重要。
隆重对中就有利用荆州、益州扩展东西南北路线计划,荆州丢失蜀国只剩下益州本土。但是荆州不是刘备所有,孙刘取胜,刘备因实力弱小,向孙权提出借用南郡。既然是借用,就要有还期,这是借贷关系基本的常理,刘备却因占领汉中后实力增强,不打算将荆州还给东吴,吴国武力夺取这里也可以理解,吴国也要生存,败盟可理解。而刘备在攻打汉中时,已经还给了吴国三个郡,只剩下南郡、公安等地还在蜀国名下。余下的地理位置虽然重要,但是应该考虑哪头重哪头轻,吴国会不会应该就此满足了。
刘备因为自己的实力增强违背当初的借贷协议,这就给吴国攻打蜀国的机会了很正常。关羽失去荆州,刘备应该考虑与吴国恢复同盟,因为荆州是吴国的西大门,必须关上。汉中是蜀国的北大门,也必须要控制在己方手里,这个是最正常不过的了,刘备该懂。但是他却反其道而行,对内不听劝阻,对外不顾魏国的威胁,公然起兵入侵吴国本土。
名不正言不顺兴兵是不义之举,就算为关羽报仇为口号,那也说不过去,关羽是谁啊,是蜀国的官员,并不是吴、蜀两国的局外人,刘备因为关羽同盟友关系恶劣导致失败。而去兴兵大力伐吴,这就说明蜀国只可以打人。别人却不能惹蜀国,这样是不讲理的。这就是失败的主要原因,也可以说是失败的开头,没有开头也就没了过程,更没结果。
2士兵疲惫,士兵战斗力严重下降,作战成果不理想。未能体谅士兵感受。蜀军多数人是刘备在荆州带到益州的,经过益州、汉中几年战争,这些士兵明显疲惫。蜀军的士兵已经对战争厌倦了,何况是为了关羽报仇,这些人对为谁报仇完全没意愿,迫于无奈才跟随刘备出征,士兵在这样的心理情况下,作战时基本比吴军差一大截了。
3离心离德,内部成员未能统一战线。单方面出兵,势单力孤。刘备在关羽被杀时就打算起兵伐吴,但是被、等文臣武将劝阻后没有出兵。内部主要大臣与自己站在了相反的战线,刘备应该三思,要考虑出兵伐吴带来的后果。刘备却全然否决了内部成员的意愿,这里有些权利控的意思,最后刘备只能独自行动。由于时间比较急,刘备甚至没能组建一个参谋团,带上一部分将军,谋士几乎没带去。带个黄权还要防御魏国偷袭,这仗打的本身就很困难,何况前线战场处处遇到阻击呢?
4轻视对手,过于自,未加分析敌将实力,对敌方防备不足,被钻空子。刘备攻入吴国边境时很顺利占领了几处要塞,但是呈现出骄兵的态势,越发不可收拾。陆逊来到战场,刘备应该想到偷袭荆州有陆逊参与,可是他也小瞧了陆逊,没有防备。刘备与关羽有着同样的心理,认为吴国除了就没人了,吴国没有人是自己的对手。按照这样的心理,没有不败的可能,何况陆逊的兵力也是5万左右,与蜀军兵力相同。在这样的情况下双方兵力差距没有,就要看自身能力了,明显陆逊胜过刘备太多太多。
5固执己见,战争局势对己方恶化,未能及时改变作战方式,调整兵力部署。蜀军进攻夷陵前夕,谋士马良看出了陆逊不是战败撤退,而是引诱蜀军深入吴国腹地。刘备却完全否认了这点,刘备的观念还是认为陆逊被打的无力反击,所以才会撤退的。陆逊撤到夷陵后就不再撤退了,刘备认为陆逊是不敢撤退了,过了夷陵就是长江防线。战争几个月后刘备吃亏了,吴军不出战,蜀军无法继续推进,这时他还不想着换战术。这样就为吴军准备反攻腾出时间了,陆逊是人不是神,也要克制敌人的阵型才能取胜。
6兵力分散,营寨部署失误,没有准备退路,导致己方进入万劫不复之地。刘备在夷陵地区几个月没能前进一步,这时的蜀军可没有开始攻打吴国时那股冲劲了。天气炎热这起码有35度以上,刘备就把兵力分配到各区域的山林地区,结营围困吴军。自己率领的主力进入山林地带避暑,打算与吴军长期作战,但是进入山林后果他没想。兵力分散一旦吴军发起突击,刘备都没有时间集结兵力反扑,再有吴国用火攻怎么办?
这些刘备都没有顾虑,如果有顾虑会作出对应的防备,明显没有,陆逊军团却有准备。陆逊发现蜀军进入山林,就准备好火攻取胜的计划了,而且吴军方面可谓是万事俱备。陆逊利用火攻,烧毁了蜀军主力营寨,放火烧敌其实档次最低,但是效果却是最好的。遇到洪水、火灾谁敢说自己不会躲避,但是蜀军躲避的效果是混乱,不是有秩序避火。听说刘备这样的方式作战,说出了其中的弊端,根本没有几百里结营作战的道理。
陆逊方胜利原因:
1内外统一,上下同心同德,全力配合,目的只有一个,击退蜀军。蜀军前期攻入吴国边境,吴国争取议和,但是没能成功,派遣陆逊出战是内部的意见。陆逊没有后顾之忧,将领完全服从领导。齐心协力对付刘备,这种优越的条件没的比。
2军事才能,双方主帅作战方式不同,吴帅部署更胜一筹。蜀军被时时克制。陆逊到了战场便观察蜀军的作战部署,防御部署得当,诱敌深入、以逸待劳牵制蜀军。蜀军主帅出现战术分析的失误,陆逊也正好利用这点把敌人的士气消磨掉,防守无误。
3天时地利,吴军本土作战,蜀军外来敌人,双方优劣程度天上地下无法比拟。吴国天时、地利、人和占全了,这个优势被蜀军忽视了,吴国对外有魏国做声援盟友。对内君臣一心,而蜀国是千里迢迢作战,没等出征内部已经意见不统一了,先输一阵,地利蜀国在吴国边境地区虽然占领着险要地势,但是随着陆逊撤退,蜀军优势就没了。
蜀军跟着吴军到夷陵是进入了吴军的地盘,先前的部署已经被打乱,重新部署没条件。有利地形被吴军抢占,刘备剩下的只有山林地带。天时蜀军赶上了炎热的夏季被暴晒。益州虽然比荆州天气更热,但是益州是本土,水源起码比在夷陵地区多,蜀军缺水源。没有水源这样的战争想打胜困难重重。陆逊敢把刘备带到夷陵腹地,心里是有底气的。总结下刘备在夷陵之战的最后结局,吴国取胜,兵力损失不到万人,城池土地没损失。
虽然消耗资源过多,但是战争需要没有办法的事,比起蜀军的损失,吴国等于完胜了。蜀国种种原因由胜利方转成失败方,并且蜀国彻底失去荆州,参战主要将领多数阵亡。兵力损失三万以上。防御魏国的黄权被迫投降魏国。蜀国资源损耗惨重,比吴国还多。蜀国由强盛转入衰败,多年后才被恢复,但是无法与蜀国占领汉中时的实力相比较了。